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师:亲爱的育红小学六(3)班的同学们,你们好!坐得那么端正,看到于老师是不是很失望?是不是看到的和想到的大不一样,你想象的是什么样的老师?  相似文献   

2.
秋日的多媒体教室,阳光灿烂,听于永正老师执教《梅兰芳学艺》,感觉到于老师虽已过了花甲之年,但在课堂上,他仍然充满激情,童心洋溢,他的课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 得烟云而秀媚。”作家谢大光具有发现美的眼光。他以细腻的笔触记叙了游览鼎湖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重点介绍了鼎湖山奇妙的泉声和听泉的美妙感受。如何让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中呢?于老师教学《鼎湖山听泉》提供了范例,给予我们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4.
《辽宁教育》2012,(10):83
1.我喜欢读书,而且读书时喜欢喜欢想自己,与自己的思想、工作"挂钩"。我总是换着从书本中寻找智慧、思想和方法的态度去读的。而且,一旦我认识到了,便会立即转化为自己的行动。  相似文献   

5.
《辽宁教育》2012,(8):91
1.人生在世不过几十个春秋,转眼即逝,总不能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白走一回。读小学时,我想当个画家,中学时想当作家,师范时,又想当个教育家。现在看来,这些所谓的"家",其实不过是个理想,或者说是个目标罢了。但是这个目标很重要。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才会有奋斗,因而才会有收获。虽然至今什么家也没当成,但我收获颇丰,况且,只要一息尚存,还可以继续努力,收获肯定还会有。——这就死而无憾了。  相似文献   

6.
于永正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教育专家。他曾先后三次到我区讲学和上示范课,常识性的课文极易上成常识课,而于永正老师所上的常识性说明文《新型玻璃》却充分地体现了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写结合的教学特点。现将其教学实况概述如下,以飨读者。师:同学们,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个人影蹿进了陈列着珍贵字画的展览馆,准备划破玻璃,偷里面的字画。当他的玻璃刀刚刚触及玻璃的时候,院子里便响起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立即赶来,把这个小偷给抓住了。同学们一定会奇怪地问:这是什…  相似文献   

7.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各种各样的示范课、研究课精彩纷呈。这些课一会儿不用多媒体就不算精彩,一会儿没有小组教学就不算好课。我们一线教师有时有点无所适从。时下的语文课该怎么上?笔者有幸听到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顿时豁然开朗,这才是一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当人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技术层面的东西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时,教材便一下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解读教材随即也成了时髦的话题,变得神秘起来。当聆听了于永正老师的《水上飞机》后,我恍然大悟,教材其实也可以这么读。  相似文献   

9.
<正>我有幸观看了于永正老师的阅读课《爱如茉莉》的课堂教学实录。我看着情不自禁地赞叹着:"粉笔字写得多好啊,跟字帖里的字一样美!","范读课文真动情,读活了!","读课文的过程就是完美的不露痕迹地学‘导’的过程","哟,头发都白了,有七十岁了吧?";我看着内心的崇敬不断增加着……于永正老师今年整整七十岁了,真的是白发苍苍,可身板还像年轻人一样挺直,精神依然矍铄,读起课文还是那样惟妙惟肖,活灵活现。虽然嗓子有点干,有点不适,不时咳嗽一声,可丝毫不影响朗读的感染力,读到最后,老人泪眼婆娑。面对这位老人我肃然起敬。同为人师,同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我看到了大  相似文献   

10.
当人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技术层面的东西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时,教材便一下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解读教材随即也成了时髦的话题,变得神秘起来。当聆听了于永正老师的《水上飞机》后,我恍然大悟,教材其实也可以这么读。一、读文本,区分文本体裁教参在进行教材说明时说:《水上飞机》是一篇科学童话,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介绍了水上飞机的广泛用途,向学生展现了科技新成果。说白了,它就一篇说明文,不过采用的是童话的表述方式。作为一篇科学童话,其内容具有科学性,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成了教学的重要内容。于老师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花…  相似文献   

11.
<正>于永正说:"教师也是一本教科书。"是啊,于永正自己就是这样一本书,是一本敞开的关于如何堂堂正正做人的教科书。他的妻子说:"老于他,行!"他的女儿说:"俺爸是个好人!"他的学生和徒弟说:"我骄傲,我是于老师的学生!"他的领导和同事说:"人如其名,永正!"打开于永正这本书,一如走进他的课堂,我们同样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相似文献   

12.
于永正,一个风铃般响亮悦耳的名字。 在江苏,甚至在全国小学语文界,只要提起他,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说:于永正,行!” 在青年教师心目中,于永正更是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人民教育》的热点人物……“于永正,神了!”  相似文献   

13.
观看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庐山的云雾》(苏教版第六册)一课的教学录像,于老师课堂上那种“实在,有趣”的教学风格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撷取其中几个教学片断与大家共赏。一、审题激趣阶段(教师现场板书课题并请教学生这几个字写得漂亮不漂亮)师:看了这个课题,你脑瓜里面有什么问题?(学生纷纷举手)生:作者为什么要写庐山的云雾?(老师随手在题目下画了一个问号)生:庐山的云雾是什么样子的?(老师又在题目下画了一个问号)……师:同学们,这几个问题,于老师都明白,你们是想让我告诉你们,还是自己到书里去找答案?生:让我们自…  相似文献   

14.
观摩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作文教学《歇后语编故事》后,笔者眼睛为之一亮。于老师以他独特的童眼、纯真的童心、浓郁的童情、风趣的童言,巧妙地把“歇后语”  相似文献   

15.
在江苏省第十九届“教海探航”征文颁奖活动期间,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苏教版第九册第七单元23课《林冲棒打洪教头》并作了讲座。  相似文献   

16.
观摩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作文教学《歇后语编故事》后,笔者眼睛为之一亮。于老师以他独特的童眼、纯真的童心、浓郁的童情、风趣的童言,巧妙地把“歇后语”与“编故事”勾连在一起,经过他亦庄亦谐的智慧点拨,孩子们变得情趣高涨、想象力丰富、语言幽默风趣……我真真儿的感受到他在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用心播撒趣味因子,收获性灵文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经典范文。本期我们隆重推出有关这篇课文的教学文章,展示了特级教师于永正、窦桂梅、王崧舟的精极课堂教学艺术片段和新颖独到的教学设计。他们以精湛的教学技艺对同一文本进行不同的演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对新理念、新课程进行具体的诠释。透过他们的教学,我们领略到母语教学的真谛。  相似文献   

18.
19.
前段时间有幸观摩了于永正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课文《给予树》,感慨颇深。纵观于老师的课堂教学,可以发现,教学内容看起来非常清楚简单。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分成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于老师从检查预习入手,先后板书两个词语:“并不宽裕”“如愿以偿”,然后分别理解这两个词语及在本文中相关段落所体现的意思。  相似文献   

20.
至简无痕,如沐春风——同其他的众多课例一样,于永正老师的这一节作文课《考试》再一次带给我们如许的感受。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瓶颈,尽管很多人做了或正在做着不懈的努力,但成效似乎并不很显著,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