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度信息化社会带来信息对称环境.而信息对称环境的产生,必将冲击传统教师权威,给师生关系带来巨大挑战.在信息对称环境下,分别以教师和学生对师生关系的主观体验为切入点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当前初中师生关系面临师生地位不够平等.师生交往不够民主、师生心理距离较远等问题.为此,师生必须共同努力,让教育向着师生自主共生发展的方向前进.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
新型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我-你”关系。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应以游戏精神为前提,以游戏精神重建师生关系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只有在尊重、对话、理解、合作、共享的前提下,超越教育的功利性,崇尚教学自由,提升美育,才能使教育充满终极关怀,才能使师生共创审美人生,从而还教育一个本真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3.
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生成机制探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新世纪师生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体现了师生双方的内在要求。民主平等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借助一定条件,以其独特的身份与主体地位,通过理解、对话等多种民主方式,平等对待,自主建构生成的一种主体间关系。它具有动态生成性、时代性等特点,其形成受到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制约。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加强师生间的理解、对话与交流、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是新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主要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4.
王中服 《文教资料》2008,(14):97-98
新课程改革要求面向学生,大力倡导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而构建这种新型学习方式的基础和前提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如何构建"民主、平等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本文将从"更新教育理念"、"走进学生心灵"、"理解和宽容学生"等方面阐述笔者对新课标下建构新型师生关系的一些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5.
计敏 《教育现代化》2005,(3):115-115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新课程要突破的重要课题。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对我国几千年来传统的“师道尊严”式师生关系的根本变革.也是一项系统工程.笔者以为.我国目前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统一教育思想.明确平等师生关系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深刻理解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现实意义.旗帜鲜明地要求确立平等师生关系的教育新理念。  相似文献   

6.
民主、平等、对话:21世纪师生关系的理性构想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建构 2 1世纪新型师生关系应剖析二元对立的师生的关系及长期以来束缚师生关系的哲学认识论根源、文化伦理背景 ;在哲学、文化、伦理学、教育法学乃至现代西方解释学与现象学的启示中寻找 2 1世纪新型师生关系的理论依据 ,在建构 2 1世纪民主、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同时 ,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21,(21):7-8
新课改以来,尤其是核心素养提出以后,21世纪的新型师生关系已经被更新为平等、民主和对话的关系。文章重点从教师、学生和学校三个层面探讨了新时期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并指出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等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而只有将各种影响因素都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才能确保良性的、积极的师生关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关系,是教育活动的表现形式,是支撑教育大厦的基石。传统的师生关系长期受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影响,严重阻碍了师生关系的发展。哲学解释学把"理解"作为人的存在方式,那么就是把"人"作为根本问题来研究。把师生关系看成是"我—你"的理解与对话关系,为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奠定了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存在主义教育是现代西方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它重视教师作用,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性和自由选择,倡导"你-我"对话式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观对我国教育的启示是:树立平等的新型师生观;确立师生主观性共存的意识;建立对话式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成功的教育离不开真诚下的信赖与包容,更离不开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所以,在新课程理念下,创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尤为重要。在教育教学日常工作中,我以育人为核心,改变以往传统的师生关系,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逐步形成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相互作用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1.
存在主义教育视野下的师生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在主义教育是现代西方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它重视教师作用,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性和自由选择,倡导"你-我"对话式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观对我国教育的启示是:树立平等的新型师生观;确立师生主观性共存的意识;建立对话式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影响着研究生教育质量。我国研究生教育师生关系类型正在由单一走向多元。国内已有的理论文献和实证研究对研究生教育师生关系类型的探讨多从导师与研究生的角色来构建和调查师生关系的类型。本研究旨在突破既有研究事先设定师生关系类型的角色模式,将师生关系置于基本的人际交流行为理论框架,从影响力(influence)和亲密性(proximity)两个维度来设计和调查研究生和导师双视角下师生关系的"权威-平等"和"疏离-紧密"程度,以及由此构成的不同师生关系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师生个体背景、互动情况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与不同师生关系类型的关系。通过对3903位研究生和865位导师调查发现,平等紧密型是研究生教育师生关系的主要类型,与此同时,轻度平等疏离型和高度权威疏离型也有一定的表现;研究生和导师的群体类别特征与师生关系类型弱相关,甚至不相关;一定的交流频次和时长与高度平等紧密型的师生关系关联性大;在研究生看来积极支持的环境制度条件与平等紧密型的师生关系关联性大。  相似文献   

13.
新型师生关系的涵义旧的师生关系,在“教师中心论”的思想指导下,教师与学生表现为权威———顺从的关系,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人格尊严,甚至无意识地践踏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降低了学生理智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新型师生关系强调的是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的,因此:新型师生关系是人格平等的关系教育活动本身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平等的“对话”过程,是一种人格对等的交往,教师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中实现教育的目的。既然教师与学生之间靠“对话”来实现教育目的。而“对话”是以人与人之…  相似文献   

14.
钟华 《现代企业教育》2010,(10):205-206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的变革,建立平等和谐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对马丁·布伯的“我-你哲学观”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从其核心思想入手,指出和谐师生关系的本质就是布伯倡导的“我-你”关系,并非传统教学中的“我-它”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它对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论主体性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性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以“学”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权威讲演者,而是教学互动研究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知识接受者,而是自主学习者,探究者。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有情感交流的合作伙伴关系。要培育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平等地对待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做到教学相长,建构民主、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6.
基于建构主义的高校新型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关系是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从传统文化、教师和学生等方面分析了其成因,并以建构主义认识论、学习论和教学论为理论支撑,建构平等、互动、对话的高校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个人的教育工和体会,讲述了在当今信息社会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必须摆脱“我教你学”的传统教育观念,转变角色,师生平等对话。进而牢固树立“学生本位”思想,并以高尚的师德和炽烈的师爱去进行教育与指导学生学习和研究,从教育观点和教育行为的转变中建立良好的新型师行关系。文章最后小结归纳了全文的观点,并强调教师的观念、品格及综合素质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新时代呼唤师生关系突破传统,实现重构,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新模式——"师生共同体".当前,校园师生关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师生关系事实上的不平等、不民主依然存在;便捷的网络社交方式降低了师生面对面交往意愿;师生间不和谐现象有增无减;师生共同学习成长意识淡薄.建构"师生共同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减少网络依赖,促进师生交往;教师持续改善,促进师生和谐;密切师生沟通交流,实现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19.
在课改中 ,我们需要新型的、互动式的师生关系。透过不同的师生关系模式 ,可以看到不同的教育观。在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中 ,学生既是学习者 ,又是建构者。在新的课堂境界中 ,学生体会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 ,同时受到激励与鼓舞 ,形成积极的 ,丰富的课堂师生关系新境界。  相似文献   

20.
社会互动视野中的新型师生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互动的视野中建构起来的师生关系不应是传统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是主体与主体相互承认、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的主体间性关系.这种师生关系就是民主平等、合作互动、相互促进、和谐共处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