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积极推进经营和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和用人机制的改革,专门成立经营管理领导小组,每季度进行通报,年终进行考核,提出奖惩意见。实现监督、管理、协调一条龙。 二、完善财务制度统一管理,改变原来机关一支笔审批财务,取消一支笔审批制度。在纪检监察室设立物品采购监督,同时协助主管财务,监督、管理与服务之中。一条龙起来之后,我就超脱出来,便于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2.
新闻侵权非自当今始。鲁迅先生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因著名演员阮玲玉之死而做文章《论人言可畏》,深刻讽刺了当时的一些新闻工作者,他们为了达到私人的目的,非法宣扬名人隐私,甚至捏造事实,毁人名誉,使阮玲玉身败名裂,最终不堪重负,服毒而亡。上述事件属于典型的新闻侵权。所谓新闻侵权,是指新闻报道主体通过新闻媒体,以故意捏造事实或过失报道等形式,向公众传播内容不当或法律禁止的内容,从而侵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誉权和隐私权,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近年来,全国各地传媒业竞争激烈,由于一些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自律意识不强,过度追求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新闻报道引发的纠纷增多,记者需避免新闻造成侵权,但采访报道中记者不经意给他人造成误伤,甚至把自己卷进侵权案件,伤害媒体公信力的事件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4.
刘熙 《新闻知识》2002,(1):34-36
近年来,现代社会的新闻媒体在从事新闻报道中,努力运用舆论监督的重要功能,在促进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在舆论监督过程中经常引发出许多的新闻官司,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被报道对象以侵权为由推上被告席的事件亦屡见不鲜。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作到既顺利实施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同时又能有效地预防新闻官司的发生呢?笔者从事法制新闻工作二十余年,下面结合自身经历,就新闻官司的成因及预防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以达到“防患于未然”之目的。一、新闻的虚假性与新闻官司“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  相似文献   

5.
马强 《记者摇篮》2004,(6):56-57
这是一开放吸纳的时代.这也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报道日渐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和互联网了解世界、掌握信息资讯、从事生活娱乐消费。甚至已经成了人们跳不出的一种既定模式。各种类型的新闻报道刷新着世界.同时也打印着时代进步的标志。而—个开放的市场经济社会同时需要另外一种必须遵循的准则.那就是法律。  相似文献   

6.
《新闻传播》2006,(3):68-68
《新闻天地》2005年第6期发表涂亮秀的文章《如何避免受众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7.
新闻舆论监督本质上是人民群众意志和呼声的反映,决不是记者个人的权利,它必须遵守一定的规矩,在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工作,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成为特殊公民。那种以舆论监督为卖点,单纯为了吸引读者眼球,企图一鸣惊人,提高影响,而忘记自身责任的行为,将陷入哗众取宠的陷阱。  相似文献   

8.
杨秋芬 《新闻窗》2005,(1):56-56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遵循新闻的真实性,对我们每一位新闻工作者来说是不可选择的。媒介必须提供真实可信的信息,受众必须把这些信息当成真实发生的事情来理解。这样,双方的关系才能正常维持。如果人们发现新闻媒介所刊登的都是假的东西,这种公信力就马上会丧失掉,新闻报道也会被人唾弃。  相似文献   

9.
岳同明 《新闻传播》2004,(11):57-57
几乎每一天,人们的眼球和耳膜里都会撞进一些虚假新闻,一些其实并没有发生过的“猛料”、“内幕”、“绯闻”刺激着人们的神经。2003年,网络媒体假新闻也很多:微软总裁比尔&;#183;盖茨遇刺身亡;湖北高校女生8—10%存在卖淫现象;“中国印”设计专利被抢注;美国医生操刀成功换人头等等,每个消息都大有惊世骇俗、触目惊心的味道。  相似文献   

10.
舆论监督是社会进步的保障,能起到以正压邪的作用,能把不良现象扼杀于萌芽之中,能唤起人们的忧患意识,同时,它还有排泄积怨的作用。早些年曾经流传过这样一句话,不怕通报,就怕见报。可  相似文献   

11.
谢玉盛 《视听界》2006,(2):92-93
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全国的媒体侵权案件数量已达5000多起,而且还在逐年上升;在这些侵权案件中,记者或媒体的败诉率达70%以上。这是一组令人警醒的数字。新闻媒体如何在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过程中避免新闻侵权呢?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逐一探讨。“内容”侵权舆论监督如果失去了真实性,也就失去了权威性。在舆论监督中,新闻报道一定要公正、客观、真实、准确,要用无可辩驳、无可非议的事实来说话。然而,从已发生的新闻侵权案件看,绝大多数案件都是由于虚假的新闻报道引发的。虚假的新闻分两种情况:一是主观上的故意,是作者为了获…  相似文献   

12.
根据企业特点的不同,企业的信息化分为不同的类型,简单的可以划分为3种类型:支撑型、转换型、内在驱动型。例如,银行、零售业的连锁店属于支撑型,处于管理变革期的组织的信息化属于转换型,而研发类企业的信息系统则属于内在驱动型。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信息化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这些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要求赔偿损失。在目前已发生的新闻侵权案例中,多数是以侵害名誉权为主的侵权案。此类案件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报道严重失实,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这类报道多由记者采访不深入、作风不扎实而引起,或道听途说,或偏听偏信,又疏于核实,因而造成对批评对象的名誉侵权。由于这种情况大多侵权事实确凿,批评对象往往会与新闻媒体交涉或直接诉至法院,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并要求对其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予以赔偿。这是新闻媒体最为被动的一种情况,很难采取补救措施予以挽回。 报道虽不失实,但缺乏有力证据。记者出于公共利益的维护,采写的批评报道按常理推论完全可信,其采访作风和人格也值得信任,但就是缺乏能够支持其论点和内容的有力证据,而批评对象却可以用变更、销毁证据的方式来逃避责任,一旦起诉,批评方又  相似文献   

14.
人都会犯错误。那么,国家会不会犯错呢?当然会。尽管对国家犯错缺乏统一的标准,但是,通观人类发展史,我们大体还是有前例可循的:那就是以国家名义进行的,使绝大多数国民或  相似文献   

15.
预测性报道是对预知可能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以事实为依据,对某事物未来发展前景进行预测,以科学分析作出前瞻性的结论.①谁都对未来充满好奇,尤其面对社会转型的不确定性和剧变性,这正是预测性报道大受人们欢迎的原因.预测性报道可以使人们提前知晓事物的发展趋势,从而调整好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提前为变化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6.
如何避免电视节目的负面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越 《传媒观察》2011,(5):42-44
所谓大众文化,是指现代都市和大众消费社会里流行的文化类型(诸如流行音乐、娱乐消遣的影视片、世俗文学、广告文化等等)。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传媒(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电脑电信)在高科技带动下兴起的  相似文献   

17.
所谓新闻报道的负效应,就是指新闻报道在社会上和群众中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出现始料不及的反面作用和影响。新闻报道一旦产生负效应,不仅达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影响党的新闻宣传事业的“喉舌”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的发挥,而且会使新闻单位自身处于被动,甚至引发和激化矛盾,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群众的团结。  相似文献   

18.
秦庆国 《青年记者》2007,(18):103-103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和1998年《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律条文的规定,新闻侵权主要是指侵害人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向公众传播不真实的情况,或情况虽真实,但属于法律禁止传播的事实,或运用侮辱、诽谤性语言,从而侵害了公民或法人的人格尊严,造成精神上的损害。明晰了这几点,我们在实施舆论监督过程中就要既有所为,又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19.
陈治家 《青年记者》2010,(18):17-18
近年来,由新闻报道引发的纠纷增多,记者需避免新闻造成侵权,但采访报道中记者不经意给他人造成误伤,甚至把自己卷进侵权案件,伤害媒体公信力的事件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20.
王珏 《新闻采编》2007,(3):28-29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不可缺少的重要功能和职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党报舆论监督内容的变化和报道领域的拓宽,一些有深度、有影响的“重磅炸弹”,直指一些党政官员的腐败、渎职。同时,党报舆论监督也更多地关注民生民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