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不良儿童孤独感的关系,为学业不良儿童孤独感干预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运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儿童孤独量表,在北京市四所普通小学四到六年级1276名小学生中筛查出144名学业不良儿童为被试进行团体测查,另外在一般儿童中简单随机抽取227名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学业不良儿童父母教养方式在父母"情感温暖"及"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三个维度得分和一般儿童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一般儿童(P<0.001);学业不良儿童的孤独感与父母的"情感温暖"呈显著负相关,与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呈显著正相关.(2)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业不良儿童孤独感的影响模式与一般儿童孤独感的影响模式在回归方程中存在差异.对学业不良儿童,母亲的惩罚严厉和父亲的温暖理解是最主要的解释变量.而对一般儿童,母亲的拒绝否认和母亲的温暖理解是最主要的解释变量.结论:学业不良儿童的孤独感与父母教养方式有关,父母应改变其不良的教养方式.对待学业不良子女时,尤其要减少母亲采取严厉的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2.
"80后"父母育儿观念受到书籍、网络较大影响,他们在育儿的金钱方面花费较为理性,能胜任父母角色但需要专业指导,与祖辈教育冲突存在但大多能接受理解。部分父母陷入信息过多的焦虑或过分关注和干预儿童成长等问题。"80后"父母应建立科学的育儿观,系统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特点,重视对儿童的情感投入和营造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3.
很多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开生活后,缺乏来自父母的亲情呵护和家庭教育,加上和父母、监护人、学校老师情感沟通不畅,使许多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造成亲情缺失,影响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依据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生活现状,分析亲情缺失所产生的问题,指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亲情教育的重要性,最后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亲情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宕子 《教育》2011,(4):36-37
作为一个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追求的教育工作者,深圳市南山区同乐学校校长戴洪晖发现了一种"父母身边的留守儿童"的现象。所谓"父母身边的留守儿童",指的是那些虽然与父母在一起生活,却  相似文献   

5.
<正>高健在《学前教育研究》2017年第11期中撰文指出:正念养育中父母对儿童不再是简单的"自上而下"地"倾听",而是变换成对儿童心怀敬畏感的"自下而上"地"聆听",最后回归到一种具有"主体间性"的"谛听"(父母与儿童不仅具有平等的主体地位,同时更强调对父母与儿童交互作用及统一性的持续洞察),其出发点更体现儿童中心的理念。除此之外,正念养育还具有始终处于"现在进行时"的当下意识,  相似文献   

6.
<正>每个儿童都会遇到与性有关的问题、困惑,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及时、真诚、坦率、有效的帮助和指导。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性教育启蒙者,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负有重要责任,如果儿童能从父母那里得到适时的性教育,将为他们一生的成长和幸福带来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一、儿童性教育的误区1.家长对"性"避而不谈。很多父母对"性"采取避而不谈的态度,或  相似文献   

7.
据《光明日报》2021年2月22日11版报道:根据权威数据,截至2018年8月底,我国有留守儿童697万余人。这是按照"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者单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没有监护能力的儿童"界定的留守儿童人数。而如果按父母单方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人数进行统计,对应的数字达5800万之多。众所周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根本之策是让孩子随父母一起生活,即消除留守儿童现象。外出务工人员"就地过年"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了一个较有启发的思路,即以"就地"的思路,保障务工人员子女在父母务工地就地求学、升学。此前,我国以"异地中考""异地高考"来解决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完义务教育的升学问题。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9,(82):47-48
"留守儿童"教育,是农村教育中延续至今的一个重要问题,留守儿童也是父母手中的掌上明珠,但由于他们的父母外出赚钱养家,这些孩子得不到父母的陪伴和教育,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近年来,留守儿童出现了新的形态,有些留守儿童问题更为隐蔽,需要在留守儿童教育中格外关注,我学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还非常突出,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仔细研究并做出切实改进。  相似文献   

9.
<正>留守儿童分为双方留守和单方留守,双方留守是指父母双方流动到其他地区打工或者干其他活,孩子留在家里,而单方留守是指父母其中一方长期外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通过调查,我发现我们班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占班上学生总数的30%。通过与他们交谈和对他们的观察,我发现了留守儿童存在以下一些现象:一、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一)父母长期在外导致亲子分离这些学生之所以成为"留守儿童",就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双方  相似文献   

10.
我国学术界将"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这种隔代抚养的"称为"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缺少正常的家庭教育,常常出现一些不良习惯,如何使留守儿童的生活回归正常化?本文通过了解本地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其不良行为习惯出现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促进留守儿童能够更好地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正>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亲密的"重要他人"。父母在养育儿童问题上心浮气躁、极度焦虑,家庭养育内容窄化,家庭养育环境硬化,家庭养育方式简单粗暴、不科学、不积极等,都会严重影响和制约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儿童观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是对几千年来"父权"思想的反抗,具有深刻的文化导向意义。他认为:儿童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儿童具有独立人格,应享有基本的人权;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养而不教是父母的失职;应尊重和珍视儿童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鲁迅的儿童观科学而深刻,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留守儿童"作为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衍生品",在长期远离父母的生活与学习情况下导致留守儿童出现了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留守儿童是因为农村经济与生活条件等因素所导致不能与父母一起在城市生活和学习,由于缺少父母亲情呵护与教育监管,留守儿童过早地承受生活的压力,不仅对其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也会影响其自身的思想行为准则出现偏差。如何避免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教育中要重视的部分,本文对此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据统计,中国留守儿童人数有2000多万,由于他们远离父  相似文献   

15.
父母参与儿童早期保育与教育是美国儿童早期发展的"干预计划"中重要内容。在"开端计划"、"儿童保育运动"和"家庭援助方案"中父母以课堂志愿者活动、义工、家访交流等多种形式参与儿童早期保育与教育,以传递家庭中的文化、语言、宗教等方面的传统,监督保育与教育的各种实施措施改进和总体质量的提升,促进其子女的健康发展和自身素质和技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快乐阅读》2013,(14):129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近些年来因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因外出打工,无法履行父母教育监护权而出现的社会现象。本文分析了当前"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对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做了积极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英国最近公布的调查显示,儿童肥胖可以视为一种父母"虐待"孩子的结果,孩子的父母要负很大责任。儿童的肥胖问题已成为英国近几年来令人头痛的社会问题。曾经有社会工作人员因担心  相似文献   

19.
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直接监护人,使孩子面临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队伍。由于父母的外出,留守儿童从小就缺少来自于父母的家庭教育,原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这三方平衡教育关系已经无法平衡,因此,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来说更显重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重中之重。教师要有高度的爱心,爱心和责任心是对留守儿童管理的关键。科学管理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李艳香 《教师》2013,(19):40-40
在经济蓬勃发展的现代,打工浪潮造成农村"孩子在家上学,父母外出打工"的状况。留守在家的儿童们,便开始咀嚼没有父母之爱的"孤独和寂寞",成为继离异家庭子女之后又一值得特别关注的群体。作为一名普通的班主任,肩负着让每一个儿童都享受到平等教育的重任,理所当然应让这些儿童健康成长、享受温暖。那么,怎样让这些"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