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洛水为中原圣河,中国早期都城大多位居河洛之间,这里是华夏文明发源地。"河出图,洛出书",使这里成为中华文化圣地。武则天以洛水出石作为改朝换代的理论根据,改洛阳为都城,建立武周政权,成就了她一代女皇创建清平盛世的梦想。  相似文献   

2.
唐天宝八年冬季的一日,诗人杜甫游洛阳北邙山玄元皇帝庙(俗称老君庙)。他走进大殿,立即被殿内气势雄伟的壁画吸引住了。壁画上旌旗旖旎,溢金流彩,千官列行,比肩接踵,整堵壁画似乎都动了起来。这便是著名的《五圣图》。画面上的唐高祖、太宗、高宗、中  相似文献   

3.
洛水是中原文化的摇篮之地,《世说新语》记载着汉末至东晋的士族阶层的逸闻轶事,西汉、魏和西晋又建都于洛水之畔,于是,洛水的文化蕴涵极为厚重:"洛水之戏","戏"的是文化;洛水之魂,"魂"在士人的心情;洛阳之所以"纸贵",贵在扶持文学新人的大家之人品上。  相似文献   

4.
洛阳龙门石窟造像凝聚了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经典,达到了我国石刻艺术的巅峰。从洛阳龙门石窟的造像及其造型特点进行分析,通过对洛阳龙门石窟造像造型艺术应用价值的剖析,挖掘其在洛阳唐三彩造型设计发展方面的应用价值,从而从中汲取其造型艺术的精华元素,改变洛阳唐三彩造型单一的局面,推动洛阳唐三彩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5.
北魏初年,拓跋珪整饬阴山以北的草原秩序是从征伐东部的库莫奚开始的。登国初年库莫奚所居弱洛水,即今天的西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西拉木伦河西北方向的达里湖就是登国年间的鹿浑海。鹿浑海西北百里之余的意辛山,应为今天锡林郭勒盟的平顶山。意辛山是进入锡林郭勒草原的标志性象征,这片草原也是当时漠南地区最富庶的草原,是若干草原部族共生共聚之地。登国六年(391年)拓跋击败柔然的“南床山”,可能是意辛山的汉语称呼。  相似文献   

6.
爱与天涯     
马德 《八小时以外》2013,(5):120-120
1到洛阳旅游。游览龙门石窟,她哭了。游览一河之隔的白园,她哭了。游览白马寺,她哭了。吃洛阳的水席,她哭了。原因是,那一年他去洛阳出差,到了龙门石窟他给她发短信,为她讲龙门石窟;到了白园,他用短信为她讲白园;到了白马寺,短信里,他为她讲白马寺;吃水席,他也给她发短信,为她讲水席如何好吃。短信密而勤,读得她喜而乐。那一年,他和她正在很深很深地相爱。之后分手。而今,已成天涯。  相似文献   

7.
很早就听说过洛阳八中,那里以校风纯正,管理优秀而闻名中州大地,抱着对这所中原名校的向往,笔者探访了洛阳八中。洛阳八中位于洛阳市新区,东临关帝圣庙,南望龙门石窟,整个校园环境幽静、绿草如茵,花园、凉亭相映生辉;既有古典校园的雅致,又有现代校园的气派,具有浓郁的学府气息。  相似文献   

8.
《教书育人》2008,(4):F0003-F0003
洛阳市洛龙区第四实验学校位于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风景区内。学校坚持文化立校形成自己独特的“四的文化”体系。“为学生的四十而教”是学校的育人理念。凡是学生四十岁应该具备的素质我们都从今天开始培养。  相似文献   

9.
洛阳市古城中学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十三朝古都洛阳市。北依洛河,南望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东邻大学城,西接洛龙科技园。学校地处河洛,文脉传承,底蕴丰厚,现有教学班32个,在校生1702人,教职工123人,其中本科学历92人,中高级教师48人,省、市级骨干教师12人,市区兼职教研中心组成员11人。校园苍松叠翠,垂柳依依,蜂飞蝶舞,翠竹、假山和池沼相映成趣,亭廊雕塑绿篱互为映衬,清新雅致,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文化折射着中华民族文化的耀眼光芒,而洛阳文化又是黄河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国历史上的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等曾在此建都,为都时间长达934年,是中国古老文化中心之一,素称"六朝九都"。正是洛阳这种特殊的"况味",使众多文人墨客为之倾倒。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基础版)《语文》第一册的《洛阳诗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等教育》2012,(Z3):81-84
洛阳师范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高等师范本科院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十三朝古都洛阳市。北依洛河,碧水东流,杨柳堆烟,流传着洛神宓妃的美丽传说;南望关林和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近邻宋理学家邵雍故居;地处河洛,文脉传承,底蕴丰厚。洛阳师范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1916年成立的河洛道师范学校,历经洛阳师范专科学校、洛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诸阶段,200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07年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建校90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较为雄厚的办学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