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家认同的建构——从边疆民族跨国流动视角的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国家认同问题是关系国家团结统一的重要基础。而边疆民族因其居住地属于国家边缘地带和其族群属于非主体民族而形成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张力,在国家认同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并具有选择的地缘条件和社会条件。为此,必须高度重视边疆民族的国家认同建构,而且应从边疆各民族主体出发,以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统一并以文化价值为目标的原则进行国家认同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1.加快民族教育发展是促进民族地区繁荣稳定的客观需要 各民族的团结统一和繁荣进步、各民族平等权利的保障、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以及各民族自身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发展。当前,国际反华势力把民族和宗教问题作为“西化”和“分化”我国的突破口,国内民族分裂分子也蓄意挑起民族宗教事端,企图破坏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与特殊过程是统一的①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的演进,在不同国家、地区或民族,南于地理环境、文化环境、历史条件的差异,都各具特色,不同的国家、地区或民族有可能会出现发展的特殊过程。但是,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特殊性)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是统一的;同时,也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与世界各同.各地区、各民族历史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4.
"多民族国家"界定了我国的民族组成和民族结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指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统一的民族大家庭"指各民族是平等的兄弟民族。各民族增强祖国观念首先要爱国。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确地处理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不仅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而且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和我国各民族的实际情况,历来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使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6.
隋朝建立于民族大融合之后,处理民族关系是当时政治的突出问题之一。作为当时的重臣,裴矩继承了我们民族优良的民族观念和传统,积极而灵活地处理民族关系,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加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在此过程中,也难以避免地产生了一些弊病。  相似文献   

7.
民族团结政策千里原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团结对于巩固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贯十分重视并不断加强各民族间的团结。宪法规定:"国家......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  相似文献   

8.
东西部差距是一个经济问题,但在我国这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里,由于社会历史发展原因,东部地区是汉族聚居区,而西部地区乃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因此,东西部差距问题就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将会变成民族问题,变成影响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问题。坚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逐步缩小东西部差距,使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关系到我国全局的大事,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实践中,如何切实贯彻民族自治原则,如何平衡市场经济统一法制的要求与各民族保持自己风俗习惯的宪法权利,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关系民族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社会稳定的大事。应当切实加强民族区域自治权,加强民族地方权力机关制定刑法变通规定的工作,使刑法规定与少数民族传统习俗的冲突得到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10.
【专题导读】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各国纷争,周边地区少数民族袭扰中原,各民族不断融合,逐步形成了统一趋势。秦朝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两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发展;边疆各民族发展较快,并和中原联系加强;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但友好交往是主流。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与进步不仅是整个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基础,更是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社会要进步,经济要繁荣,教育须先行.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以及国家安全、边疆稳定、社会和谐,均离不开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没有包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各民族的紧密团结和国家的统一,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在各民族干部群众特别是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各民族学生中开展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为重点内容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1990年以来,根据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和国家民委的要求,逐步在中小学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丰富了中小学爱国主义、国情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内容,促进了56个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相互交流、继承和发扬,增进了学生对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社会主义伟大祖国历史的认识,增强了各民族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思想意识,在各界引起了积极的社会反响,取得了良好的教育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关系的几个问题杨建新我国做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问题始终是国内民族问题中最基本、最带全局性的问题,也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基本问题之一。民族关系的好坏,影响到国家的统一,边防的巩固,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是绝不可掉以轻心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同时又是一个年轻的社会主义国家。有民族存在就有民族问题。现阶段的民族问题的实质是什么,或者说目前民族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概言之,是三个。一是加强和巩固各民族的团结,维护祖国的统一;二是实现民族地方自治,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三是发展繁荣民族经济,提高民族素质。三大任务,核心是把经济搞上去,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所以,我国的民族问题当前更多的表现为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15.
一、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政策法规的现状与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摹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6.
论民族问题的宪法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问题是当代世界普遍存在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民族问题处理的好坏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解决民族问题需要通过社会发展和构建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宪法保障机制来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共同进步,各民族的交往融合是以统一为前提的,因此,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的开发与民族关系的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西部差距是一个经济问题,但在我国这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里,由于社会历史发展原因,东部地区是汉族聚居区,而西部地区乃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因此,东西部差距问题就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将会变成民族问题,变成影响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问题。坚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逐步缩小东西部差距,使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关系到我国全局的大事,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十分关注的问题。市场经济,是现代商品经济的表现形式。理论和实践证明,市场经济的动力机制、竞争机制、供…  相似文献   

19.
蔡爱民 《南昌教育》2007,(11):10-12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教育是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简称,特指汉族以外55个少数民族实施的教育。进一步讲,是指以国家既定的社会制度和教育方针为基础,依据各少数民族所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所实施的国民教育。民族教育事业是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发展民族教育对于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的素质、传承民族文化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推动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促进中华各民族共同繁荣,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汉语是我国各民族交流思想和文化的工具。新疆是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地区,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大批兼通双语的少数民族建设人才是非常必要的。但在双语学习的问题中,汉语学习问题较大,本文试探讨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