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竞争性"是日本二战记忆的最大特点,是指拥有不同二战记忆人群的共存和相互制衡,以及各地方之间、地方与中央之间在二战记忆方面互为依存却并不谐调的现象;这种"竞争"有时会引发各方互相攻击。日本二战记忆"竞争性"的形成与发展跟日本人群地域的战争观、战前战时战后经历、所处位置,以及日本战后的内政外交息息相关。日本各派二战记忆的势力在竞争中此消彼长,希望随着历史的推移正确的二战记忆能够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2.
作为日本独特的幻想艺术宝库,妖怪学在日本创意文化产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具体到广告中,首先,日本妖怪在广告中的角色设定,可从"正面代言、侧面烘托、反面映衬"三个角度进行探讨;其次,在妖怪形象设计方面,"外形特征、服装道具、妖怪能力、活动场所"成为考虑的首要因素;最后,形态各异的诸多妖怪,使日本广告呈现出"恶搞、耍酷、无厘头"等风格。  相似文献   

3.
九十年代"日本新电影运动"中,以影像清新独特、感情细腻丰富著称的岩井俊二堪称日本年轻一代导演中的佼佼者。本期栏目的关键词为"清澈·青春",参考影片为《情书》,《四月物语》、《花与爱丽丝》、《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梦旅人》。  相似文献   

4.
日本文化现象中存在着很多外国人难以理解的矛盾现象,例如宗教信仰的多元化和不彻底性的矛盾,对性之开放和对情之含蓄的矛盾等等。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菊和刀》一书,对日本人矛盾的文化性格有着深刻的描绘。因此,试从日本人奉行的"和"精神的角度解读日本文化中看似矛盾的文化现象。"和"在日本文化中是举足轻重的字眼。"和"不仅是"倭"字的代称,更包含有和谐、调和等义。但这种"和"文化解释只限于日本集团内部,对外多次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帝国行径根本与日本集团内部实施的"和"精神相悖。  相似文献   

5.
古代日本的"和魂汉才"、近代日本的"和魂洋才"、现代日本的民主重建及21世纪生存能力的培养目标预示着日本教育和谐发展的走向。和谐发展是日本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惟一归宿,为此,日本教育必须正视和解决日本教育发展过程中与东亚和世界教育的冲突与不和谐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茜 《文教资料》2009,(10):57-59
"忠"是日本儒学中最重要的道德,而中国儒学中最重要的道德是"仁",日本儒学没有全盘接受"仁"的思想,而"忠"的思想却和日本本土的正直、诚的思想相结合,逐渐扎根日本文化.到了近世,伊藤仁斋、吉田松阴等儒学家又各自提出对忠的理解,丰富了"忠"的思想体系,并和当时的实际联系起来,在日本明治维新和近代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清末切音字运动中,切音字提倡者以"托古改制"的方式从历史传统中为切音字寻求改革的资源和依据,同时亦"步武日本",利用日本明治维新以来语言文字改革的成功经验为中国切音字改革作正面宣传。切音字运动中"托古改制"和"步武日本"的并行不悖,反映出了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变革过程的一个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8.
鲁新 《神州学人》2001,(10):35-35
应日本日中友好会馆邀请,以中国教育报刊社常务副社长刘堂江为团长的中国教育工作者代表团一行五人最近对日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友好访问。 日中友好会馆创建于1988年,是致力于促进中日交流事业的日本民间友好团体,多年来举办了大量中日友好交流活动。访日期间,日中友好会馆会长、日本前副首相后藤田正晴会见了代表团一行,就进一步发展中日友好交流工作与代表团交换了看法。他在会见中谈到,目前日本老一代友好人士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年轻一代对过去历史认识很不够,对两国关系重要性的认识也不够深刻,因此更需要加强两国青少…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日本根据国内外环境的变化,积极谋求成为"正常国家"。日本"正常国家"战略思维的核心内涵包括政治改革论、和平创造论、国际贡献论等思想。同时,日本"正常国家化"与其对外关系还形成了重重困境,使得日本在走向"正常国家"的过程中充满不确定性,给中日关系和中国对日战略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臧佩红 《历史教学问题》2012,(2):103-107,74
战前日本教科书"国定制"的确立,分别是在日俄战争、太平洋战争前后,足见教科书制度与日本的国家走向密切相关。考察战前日本教科书"国定制"确立的背景、过程及影响危害,有利于加深对日本教科书制度的认识,也有助于了解教育在战前日本对外侵略扩张中发挥的作用,对认识当今日本的教科书问题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中日是亚洲的近邻,在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社会对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巨大变化不甚了解,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师日观"、"轻日观"、"联日观"以及"防日观"等几种不同性质的日本观,这对以后的中日关系及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唐宋诗之争"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是一个历时久远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从"尊唐绌宋"、为宋诗张目、以及"学唐"、"学宋"之争三个方面探讨了日本诗话关于这个问题的议论和思考,并就此问题,对中日两国诗话加以比较,发现日本诗话在吸收中国诗学观和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力图表现出日本本土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当代日本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具有如下几个特征:第一,日本家长对子女学习成绩、竞争能力、金钱地位等功利性取向期待值比较低;第二,日本家庭教育比较注重"与他人协调"等有关"群体"的教育内容,在家庭教育价值取向上表现出"他人本位"倾向;第三,日本家长比较注重子女的个性发展,对子女有"全方位"期待倾向。日本家庭教育呈现的这些价值取向特征,既是日本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体现,又是当代日本教育、社会发展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茶产于中国,唐时传入日本,并在日本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日本茶道文化。日本茶道中隐约呈现出"禅"的影像,这是因为禅与茶均由留学僧带回日本,"茶"与"禅"密不可分,孕育了茶道特有的精神境界。日本茶道的四大真谛"和、敬、清、寂"均有"禅"的元素,品茶可感悟"茶禅合一"、"禅茶一味"、"佛法存于茶汤"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郁达夫,曾留学生活日本长达十年之久,与日本结下了复杂的因缘。他创作的一系列小说、散文等作品呈现出十分鲜明的日本形象。文章通过梳理其具有代表性的关于日本形象的作品,来分析这些形象,并探讨作为形象学理论层面上的"他者"形象——日本的意义。主要包括日本自然风景形象、日本女性形象、日本男性形象。希望从中探窥出郁达夫所理解和认知的日本以及对"自我"身份返观的审美心理选择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在日本,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如何培养年轻一代掌握高度化的适应时代要求的职业技能,成为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在这种形势下,有效地整合学校、社会、企业各方面的力量,强化开发青少年职业能力的职前、职后的技能教育与培训,并从建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社会的角度出发,为国民提供可以不断丰富和扩展其职业生涯的教育和学习机会,就必然成为日本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村上春树是日本文坛为数不多的百万畅销书作家之一。由于不愿与创作纯日本文学作品的日本文坛接近,其小说结构、写作手法以及文体、语言风格明显带有西方文学以及美国当代文学的色彩,经常受到日本主流评论界的抨击,被认为是"非日本"。通过对村上春树的《奇鸟形状录》、《地下》、《约定的场所》、《海边的卡夫卡》及《天黑以后》等作品的梳理,证明村上作为日本的一分子,即使身在异国、师从欧美文学,仍然心系国家与民族,他有他的日本关心。  相似文献   

18.
"黄昏"意象在日本近现代的散文、小说以及其他文艺作品中的出现频率很高,成为解码日本文学的关键词之一。从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到村上春树等人的作品中,"黄昏"意象深刻体现着日本近代以来文学的独特变化历程,并昭示着日本文化中的"物哀"传统。  相似文献   

19.
论日本右翼势力存在的历史文化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日本右翼势力逐渐恢复活动并日益猖獗,本文拟从日本历史文化的角度探究右翼势力始终存在的原因,认为日本民族文化心理的特殊性、近代天皇制和军国主义遗留思想、日本史上汉学及东洋史学的研究倾向、日本宗教对政治的影响及日本文化哲学中"日本文化特殊论、优秀论"对其民族意识的影响都是潜在的右翼活动的意识形态来源及动力。  相似文献   

20.
"日本中心主义"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构建以日本为中心的、等级制的国际体系;二、将中国置于《诸蕃传》;三、强化"神国"意识,竭力消除日本历史早期发展过程中的中国影响。《大日本史》是战时日本政府、军部宣扬"国体""皇道"的工具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