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宗顺在《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3月第2期撰文指出,在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史上,张雪门、陈鹤琴、张宗麟三位浙籍教育家尽管经历不同,观点也不尽一致,但三人有相近的文化底色,均矢志于中国化学前教育的探求,由此构成了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史上的“浙江学派”。三人享有共同的地域传统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
张雪门、陈鹤琴、张宗麟是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史上的三座丰碑。三人有相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在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又颇多相似、相互关联。现代中国学前教育史上由此出现了一个浙江学派。  相似文献   

3.
陈鹤琴在学前教育现代化探索中,始终致力于解决中国自己的幼儿教育问题。他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的"做人"核心,确立培养现代中国人的幼教目标;采取实验(实践)—提出理论—再实验(再实践)的研究路径,建立中国自己的幼儿教育体系,为当代学前教育现代化破解古今传统与中外文化的冲突与矛盾提供了示范。  相似文献   

4.
近年海内学界对文化的反思,总少不了对现代文化史上三次学术论争的重新认识。的确,在现代文化史上,这三次学术论争是中西文化交汇过程中中国人的心态及思维变化等的反映。论争的过程是民族文化心态变革的过程。它们在现代文化史上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其中,自然也有不少人从文学角度审视这些文化论争对文学创作及其发展所  相似文献   

5.
教育家     
《福建教育》2011,(3):3-3
张宗麟(1899-1976),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为中国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张宗麟毕业于东南大学教育系,曾任南京市鼓楼幼儿园教师、晓庄师范生活指导部主任、福建集美乡村师范校长、湖北教育学院教育系主任等职。  相似文献   

6.
一、陈鹤琴生平与《家庭教育》的产生陈鹤琴(1892-1982)是中国现代著名学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中国学前教育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的福禄贝尔"和"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出生在浙江上虞百官镇一个破落小商人家庭。他6岁丧父,19岁时转入清华学校高等学科学习,期间先后开办校役补习夜校、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托宾等人的《三种文化中的学前教育》和《重访三种文化中的学前教育》进行对比、归类与分析后发现,历经了20多年的发展,中国幼儿园在硬件设施、教师在教学与生活中的角色、儿童观、游戏、师幼关系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与世界学前教育发展趋势接轨的同时,一些曾经招致西方同行质疑与批评的中国幼儿园特色并未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弱或消失,反而得以保留和传承.这些变化与传承表明,每个国家的教育都有自己特定的文化背景,当今中国学前教育界在学习西方教育理念的同时更应立足于本国文化的实际,以使学前教育中值得保留的文化观念和实践方法得以继续传承.  相似文献   

8.
学前教育理论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的路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政策使学前教育的理论发展和观念变革在过去三十年中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在学前教育学术界,还存在忽视、轻视甚至敌视理论研究的情况.学前教育学科应当加强理论建设,尤其是基础理论建设,努力形成"学术共同体",形成自己的理论话语体系.学前教育学科应当与学前教育实践密切联系,更要对学前教育现实有所反省、有所批判、有所改造.中国儿童教育现代化,离不开教育理论的现代化,离不开对西方儿童教育的现代观念和现代立场的学习与改造,同时又要注意,中国传统文化有丰富的思想资源可以接引、支援儿童教育的现代观念和立场.  相似文献   

9.
陈鹤琴先生是中国现代学前教育的奠基者。本文从儿童观、教育观以及“活教育”理论三个方面论述了他的学前教育思想体系。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将陈鹤琴的思想与同时期的教育家做了比较。以窥陈鹤琴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家对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建设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学前教育政策的不断变革反映了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国学前教育政策发展历史可划分为解放前(1903年-1949年)、解放初至“文革”前(1950年-1965年)和改革开放初至今(1978年至今)三个时期,其中解放前又可分为清末(1903年-1911年)、民国(1912年-1949年)以及时间上与民国并行的老解放区(1927年-1949年)三个阶段。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与背景下,各个阶段的学前教育政策各有其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一个由一位文化人类学家、一位早期儿童发展专家和一位有人类学研究经验的培训学前教育教师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运用一种十分独特和巧妙的方法,对中国、日本和美国的学前教育机构进行了比较研究。他们精心选择了这三个国家的学前教育机构中能反映该国学前教育状况的典型的一日生活,并用摄像机拍摄下来,让来自三个国家的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家长及其他教育工作者观看录像,要求他们评议,并填写预先设计好的问卷。研究小组作这一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要弄清楚在中国,日本和美国三种不同的文化中学前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2014年5月10日,大学、政府与学校的伙伴合作与文化融合——三种文化中的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行。此次会议得到了中国、美国、日本学前教育领域相关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会上既有学前教育领域德高望重的泰斗级专家表达自己的远见卓识,也有见解独到的学者发表精彩的论述。这次会议顺应了国家学前教育改革的大势,有利于推动大学、政府和学校的伙伴合作和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后,"蒙养园"制度确立,体现了推翻帝制后学前教育观念的转变,但它没有摆脱附属的地位。五四运动后"幼稚园"制度的确立,改变了学前教育机构在学制系统中没有独立地位的局面,确定了幼稚园在学制系统中第一阶段的地位。民国时期学前教育制度的嬗变,拓展了学前教育的规模,加快了学前教育发展的速度,唤起了大批学者探索、建立和发展中国化、科学化学前教育的道路。在中国学前教育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4.
贺麟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新心学”文化哲学理论基础有心物论、直觉体验和知行合一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S村学前教育的变迁大致经历了私塾、现代幼儿园的形成和现代幼儿园的发展三个历程。依据国家与社会的分析框架,提出了S村学前教育的变迁形成了内在型嵌入、外驱型悬浮、外驱型嵌入三种态势,并遵循以村落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文化互动为动因、以民间力量为依托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6.
当代新道家应该是站在时代前列,回应现代新儒家、新佛家和现代西方文明,以图复兴道家文化的一代大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陈撄宁才是当之无愧的当代新道家的开拓型人物;继承自家文化的道统是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人物普遍的心理历程,陈撄宁为代表的当代新道家构建新道家学说的努力与历史上的中国知识分子一样,是一种"经学忧患意识"形态之道统论的体现。在道教人才缺乏的现当代史上,陈撄宁代表了道家文化现代重构的洪大声音,体现了强烈的弘扬传统、复兴中国文化,引领世界文化潮流的强烈要求,其在中国思想和文化史上的地位,与新儒家的冯友兰和新佛学的太虚大师差可比拟,在现当代史上,陈撄宁先生是儒释道三家传统文化现代转型中道家文化现代转型的杰出代表,代表着一座三角鼎立的文化高峰。  相似文献   

17.
<正>《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代表作,《雷雨》的出现对三十年代的中国现代戏剧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雷雨》是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中国戏剧文化与世界戏剧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的产物,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有着无法替代的高度。本文主要从《雷雨》中戏剧性的情节、《雷雨》的悲剧色彩、代表人物性格分析三个方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三种文化中的幼儿园》一书揭示了文化对幼儿教育的深刻影响,分析了中、美、日三国学前教育实践中的巨大差异。新近出版的《重访三种文化中的幼儿园》一书进一步揭示了中、美、日三国学前教育20多年来的变化。文化差异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巨大,因此,试图建立及执行全球通用的幼儿教育课程或质量标准是不合情理的。中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在引进他国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时应三思而行。我们要从寻求更适合自己文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出发,融合他人的优点,以创造出我们自己的幼儿教育新理论和新实践。  相似文献   

19.
在学前教育领域,中国、美国、日本都有独特的文化观念和实践方法,但这些文化观念和实践方法正受到多种因素的威胁。在全球化时代,各个国家间需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中国学前教育应该传承中国文化中好的方面。学前教育工作者要理清传统文化中最值得保留下来的文化观念和实践方法,使其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三种文化中的幼儿园>一书揭示了文化对幼儿教育的深刻影响,分析了中、美、日三国学前教育实践中的巨大差异.新近出版的<重访三种文化中的幼儿园>一书进一步揭示了中、美、日三国学前教育20多年来的变化.文化差异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巨大,因此,试图建立及执行全球通用的幼儿教育课程或质量标准是不合情理的.中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在引进他国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时应三思而行.我们要从寻求更适合自己文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出发,融合他人的优点,以创造出我们自己的幼儿教育新理论和新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