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就是说作者先有了情思再发文辞,读者先看了文辞才了解情思。由此可见情感是一篇文章的主旨。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语言的理解与情感的体味结合起来,使  相似文献   

2.
<正>从文学创作者的心路历程来看,作者大都是先有情思才发为文辞,成诸文章;从阅读者心灵体悟看,读者是先看文辞,通晓文意之后,才能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思,并且心有戚戚焉。从我初登讲台至今,不说历经多少个年头,单是教材已经改过四五遍,教学改革的春风也已吹了如许年,但语文老师可以被任何人指指点点,语文课可以被任何人评说的局面始终大同小异。甚至被有的学科老师说成  相似文献   

3.
【设计理念】《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情辞并美的精悍之作,全文像一幅萧疏淡远的水墨画,文辞峻洁而又富于情思。教学中,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相似文献   

4.
《塞外情思》是一首具有浓郁的蒙古族音乐风格的中胡独奏曲,内涵深刻、表现手法多样,表现了作者对往事的怀念和对逝去年华的眷恋之情,抒发了对人生和美好年华的感悟之情。作者刘长福为我国杰出的二胡演奏家和教育家,《塞外情思》这首乐曲在其音乐创作和演奏艺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独特的魅力。本文着重从音乐创作和演奏艺术方面,尤其是对集作者与演奏者为一身的刘长福如何生动地用二胡表现运用蒙古族音乐风格方面来阐述这首作品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解冻的情诗     
《荷塘月色》历来是高中语文教材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文中的一段情诗《采莲赋》 ,多少年来一直被中学教材删去 ,时至近两年才“解冻”。这首“解冻”的情诗在《荷塘月色》中决不是可有可无的章节。有了它文章才能完整地表达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有了它才能体现全文在艺术上的尽善尽美。而追求理想世界和艺术上的完美恰是《荷塘月色》的绝唱。你看那淡淡的月光下 ,像牛乳洗过一般的田田的荷叶 ,星星点点的荷花 ,四溢的荷香 ,微风吹过闪电般荷叶上的波痕 ,是那样的优美和恰到好处。但那毕竟只是恬静的自然世界 ,还不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  相似文献   

6.
怎样提高对诗歌的欣赏力?《文心雕龙·知音》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在这里,刘勰指出提高对诗歌欣赏力的关键,一是“入情”,是“见其心”;二是“沿波讨源”,使幽隐的显露。因为作者的创作,是由于“情动而辞发”,在“情动”中还含有他的“志”,是情志结合的。读者只看到作者的文辞,要通过文辞了解到作者的情和心,即作者的情志,才能提高欣赏力。作者的情志,不一定在诗里明白说出,  相似文献   

7.
赠序文是韩愈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历来受到评论家称道。林纾在《韩文研究法》一文中称“赠序是昌黎绝技”,“昌黎集中铭志最多,而赠序次之,无篇不道及身世之感,然匪有同者”。姚鼐在《古文辞类纂》的“序”中说:“唐初赠人始以序名,作者亦众。至于昌黎,乃得古人之意,其文冠绝前后作者。”可见,韩愈的赠序文乃同类作品可供取法的典范,其不拘一格,借题发挥,艺术技  相似文献   

8.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它脍炙人口,俊雅清新,读来似行云流水,似轻歌短笛,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这不能不归功于它独特的艺术特色。一、构思精巧、独具匠心从整体看,《春》是按盼春、绘春、赞春这一顺序构思的。先写春未至时人们对春的渴盼,再饱蘸笔墨写春至时的美景,最后以饱满的激情盛赞春的蓬勃活力,深化主题,令人回味无穷。而这种构思又与作者思想感情发展是一致的,整篇文章似乎是作者正在向你娓娓地描述、柔柔地低语,好像注满春水的小溪叮叮咚咚地把读者带进春的意境。从局部看,作者绘春时,采用先总后分的结构方式,先…  相似文献   

9.
作者写文章是为了向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认识,读者读文章则是为了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者所认识的生活。为了达到这共同的目的,都得凭借语言。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家刘勰曾经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事以入情。”这就是说,作者写作是由内而外,即先有了为客观现实所触发的感情需要表达,然后才用一定的文辞表达出来;而阅读则是由外而内的,即首先通过文章语言的媒介,激起自己感情的共鸣,从而逐步理会到文章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可见,语言对  相似文献   

10.
作家创作总是由内而外,先有客观现实而产生内在情态,这种情态通过辞章表达出来,阅读文章的人通过文辞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沿着文辞找到文章的源头,即使是深幽的意思也将显现,为人所理解。这对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启发,下面结合一堂《项脊轩志》的公开课教学来谈谈披文以人情,沿波溯源的教学方法。在文学作品中,感情是贯穿散文的灵魂,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阅读过程与写作相逆,是“以意逆志”,就是以读者的体会迎合作者的本意。  相似文献   

11.
说意境     
张寒烟同学:应你来信的要求,下面谈谈意境及其相关的问题。所谓“意境”或“境界”,是概括客观物境与主观情思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地的审美范畴。它的构成有二:一是客观物境,一是主观情思;并且只有既缘情又体物,情思与物境二者相融洽一致,才能构成意境。我们鉴赏古代诗词作品,就要领会作者怎样通过融情于景,创造出一种意境来表达自己的胸襟、情怀或生活情趣。由于意境在鉴赏古代诗词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很有必要了解有关意境的一些常识。1.意境的种类。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所谓“无我之境”,是说…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素有“第一奇书”之称。它的“奇”处很多,托体《水浒传》就是一大奇。因为,无论是从作者的艺术功力看,还是从作品的实际内容看,它都完全可以不托,也没有必要去托,而且这样作又分明是弊多而利少的,但它却偏要去托。这就不能不令人觉得奇怪。让我们先来大致看看它托体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鸟的天堂》的作者对榕树作了生动具体的描写。我在讲读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从作者观察点的移动去研究文中是怎样描写榕树的。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后,懂得了作者写榕树的方法是:先从远处看,写整体;再从近处看,写部分。接着,我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作者是怎样从远处看写到近处看,由写整体到写部分的,启发学生体会句子的描写和词语的运用。为了进一步启发学生理解本文作者描写榕树的作用,我帮助学生复习了第六册上的习作例文《海滨小城》。这篇课文也有一段  相似文献   

14.
现代都市生活的嘈杂、吵闹、拘束、紧张、虚伪、造作、金钱崇拜、物欲横流.的确使生活在都市的人们感到无奈甚至忍无可忍,使他们时时有一种逃离都市回返大自然的冲动。《声音的联想》一文,真诚地袒露了作者对现代都市生活及生存环境的困惑,对自由性灵的追求,对宁静精神家园的渴求。作者以“声音”为媒介,展开丰富而深广的对比联想,情思真切深郁,笔势开阖自如,想像绚烂飞扬,文辞清丽典雅,正是一首都市生活与田园生活交响乐中的苦乐乐章。  相似文献   

15.
初次阅读《花未眠》不禁为文中精美与凝练的语言、精粹而灵活的结构、坦诚与多维的情感及作者深刻而隽永的感悟所折服。在作者不紧不慢的、看似闲散的语言中,处处迸射着思想的火花,闪烁着作者的睿智,充溢着审美的情思。首次执教川端康成的《花未眠》,我先阅读了有关此文的分析与解说,再结合自己对本文的理解与教学实际,决定尝试着将本文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典型文本,引导学生自读,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突破口,从美学的角度指导他们进入文本,解读作者在文中想要表达的对美、对人生的感悟。根据本文的线型结构特点,我先指导学生预习,要…  相似文献   

16.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这句话说明了诗文里面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思,包含着作者喜怒哀乐等诸多情感,阅读者要根据文本内容体悟出作者所反映出来的意趣,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或建立交会点,方能“读懂”诗文,参悟出作者的本意。新诗的阅读教学就是要使学生善于“披文人情”,  相似文献   

17.
《荷花淀》这篇小说,体现出孙犁先生敏锐而慈善的品格,畅酣而慎密的情思,深沉而清激的风格。《荷花淀》这篇小说所创造的意境,体现了作者独标一格的审美艺术。疏朗的笔致,丰腴的神采,醇厚的情味,卓越的丰姿,像一支境界超然的奇葩,富有诱人神往的艺术魅力。他在创作上注重主客观世界的相互"感应".善于运用有声、有色、有味、有形的物象,来暗示作者微妙的内心世界,善于借助有质感的形象来表现作者对心  相似文献   

18.
对于文章的结构,叶圣陶习惯用“组织”这个术语。在《作文论》《文心》《开明国文讲义》《国文百八课》等专著里,都设专门章节阐述了这个问题。 我们内蓄情思,往往于一刹那间感其全体;而文字必须一字一句连续而下,仿佛一条线索,直到终篇才会显示出全体。又,蓄于中的情思往往有累复、凌乱等等情形;而形诸文字,必须不多不少、有条有理才行。……所以篇、段、节、句都要逐一留  相似文献   

19.
不同的文章体裁,抒情的方法有所不同,但各类文章都离不开抒情,而且抒情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也是一样的。古人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①说是作者“情”动而形之于“辞” (艺术形象),读者则见“文” (艺术形象)而“发现”作者之“情”,引起感情共鸣,进而领会作品的艺术魅力。这话道出了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的一般规律,但是具体怎样抒情才能做到以情动人,打动和感染读者?却不是很多初学写作的人能确切了解的。 我们先看《四溟诗话》中马柳泉写的一首小诗《卖子叹》: “贫家有子贫亦娇,骨肉恩重那能抛。 饥寒生死不相保,割肠卖儿为奴曹。 此时一别何时见,遍抚儿身舐儿面: ‘有命年丰来赎儿,无命九泉抱长怨。’  相似文献   

20.
由于朱明皇室在道教中扶持正一而压抑全真,生活在江苏茅山乾元观的全真道士闫希言师徒,面对权势,在定搞今本《西游记》后,曲折署名“华阳洞天主人校”。从四种有关闫氏的传记看,他们不仅具有作为今本《西》书定稿者的才能、易理及丹学修养,而且也具有刊布《西》书的经费来源。序文作者陈元之,很可能是闫氏师徒化名,故其序也可能是定稿者自白,应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