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彩峰 《课外阅读》2011,(8):194-195
超重、失重现象是常见的物理现象,是学习完牛顿运动定律后的知识迁移和应用,是重和典型的应用知识点。超重和失重是一个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并且和航天技术紧密联系,是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但是,由于同学们对超重和失重缺乏直接的感性认识,因而不容易建立正确的超重和失重的概念,有时甚至形成错误的思想。因此我们必须走出超重和失重的误区,摆脱对超重和失重理解的锗误模式。  相似文献   

2.
设计思想“超重和失重”这节课的课标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要求学生能通过一些实验或具体的活动来了解和体验超重和失重,理解超重和失重产生的条件与实质.  相似文献   

3.
正超重和失重既是高中物理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教学中学生常常疑惑:为什么要引入超重和失重概念昵?超重不是重力增大那为什么叫超重?失重不是重力减小为什么叫失重?我们认为,这与教材编写思路有着重要联系。教材编写本意在开门见山提出超重和失重概念降低难度减轻学生负担,不曾想恰恰成为学生疑惑之源。一、教材值得商榷之处1.刍议教材例题科学性"超重和失重"安排在《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超重和失重问题在高考中常出现,但它的出现不会很直接的给出是超重和是失重,要考生在对题目进行分析时才能知道在某一阶段该物体是处于超重还是失重,判断完后才能对题目进行进一步的解答.在涉及到牛顿运动定律时我们常能遇见这类问题,那么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的就是如何利用超重失重的观点来解题.下面就主要将超重失重分两个点来讲解一下:一个是对超重失重概念、定义的理解,此类知识点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察,另一个则是对超重失重分析计算能力的考察。  相似文献   

5.
新程理念下的教学更需要加强教学反思.三年前对“超重和失重”一节课的设计,虽说当时认真挖掘教材,按照新课程的教学要求,遵循课本编者的思路,先由电梯的超重和失重情境导入。得出超重和失重的概念,然后给出超重失重的条件,再来解决习题,接着点明超重和失重实则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规律,但实际教学效果与预设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6.
叶安荣 《物理教师》2011,(10):20-21
本刊2011年第3期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构建物理模型,例析超重失重》(以下简称文1).该文从模型角度提出了超重失重的判据,分析了多种物理过程,指出哪些属于超重失重现象,哪些又不是超重失重.笔者认为文1提出的观点存在问题,错用了所谓的模型.超重失重现象起源于生活的直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  相似文献   

7.
超重和失重是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高中物理属于常见问题,下面通过三个实例,探讨分析超重、失重产生的条件以及对超重与失重的另一种认识。  相似文献   

8.
为了能使学生亲自体验超重与失重现象,加深对超重与失重的理解,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下面介绍几个与超重和失重有关的实验。  相似文献   

9.
由电梯实验入手研究超重、失重现象,得出超重、失重概念,并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超重、失重规律.用钩码和橡皮筋模拟"蹦极跳",利用力传感器、数据采集嚣在电脑中得出橡皮筋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分析蹦极中的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过程,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现行高中三年级物理教科书(1991年版)在“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一节中,以升降机加速上升和加速下降为例描述了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但超重和失重概念往往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且超重和失重实验又是演示实验中的一个难题。为填补超重失重知识点的实验空白,突破这...  相似文献   

11.
为了能使学生亲自体验超重与失重现象,加深对超重与失重的理解.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下面介绍几个与超重和失重有关的实验.  相似文献   

12.
一、背景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一年级《牛顿运动定律》中的内容。传统授课过程中学生只能由教师的讲授得出超重与失重的含义,缺乏对超重与失重的进一步理解,更无法对超重与失重的现象进行体验。  相似文献   

13.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超重和失重”为例,从“问题”“活动”“生成”3个维度构建物理高阶思维课堂。课前通过任务驱动学生利用手机、体重秤、便携式手提秤等家用设备探究生活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课上通过问题驱动呈现超重和失重的认识过程,区分超重和失重的方法,运用Phyphox软件测量手机对手掌压力的极值,推理压力为零条件下的手机受力特点并建立完全失重概念,并通过有关太空生活的问题深化对完全失重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一、课题的提出 超重和失重是物体在竖直方向做变速运动时产生的现象,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有些超重和失重现象还十分有趣。本人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动手设计了几个“超重”和“失重”实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超重与失重现象是力学中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是牛顿第二定律的重要应用.大多数学生对"物体在空气中的超重与失重现象"还可搞清楚,但对于"液体中物体的超重、失重现象'则感到非常困难,这是因为此类问题不仅涉及重力、弹力,还要涉及浮力在超重、失重过程中的特点.为使学生熟悉、掌握此类题型的思考方法,现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16.
1问题提出 神州五号发射成功以来,人们经常谈到超重和失重.高中物理课本中有一课内容讲解<失重和超重现象>,但实验研究失重和超重现象的都是一些向上或向下直线运动的实验,而宇宙飞船、人造卫星在运动过程中既有直线运动又有曲线运动,而绝大多数是圆周运动和旋转运动的.能不能设计一种带有旋转运动的"失重和超重现象实验仪"呢?我们想到了初中物理中<机械能转换与守恒>这一节的重要实验--麦克斯韦滚摆实验.麦克斯韦滚摆在运动过程中,既有上下运动又有旋转运动,那么滚摆在运动过程中是否会出现失重和超重现象呢?我们设计制作了一个"麦克斯韦滚摆失重、超重实验仪".对麦克斯韦滚摆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失重和超重现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例超重失重演示仪的制作及演示情况,该演示仪能具体得到超重失重数值,演示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自从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发射成功以来,人们经常谈到超重和失重。究竟什么是超重和失重以及发生的条件对于中学生来说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而一般学校的实验室又没有现成的仪器,这就需要制作一个超重、失重演示仪。制作演示仪的难点就在于如何把超重、失重过程的瞬时拉力长时间地保留并显示出来。笔者经过反复的研究发现,利用自行车的飞轮、链条与弹簧配合可突破难点,并制成了超重、失重演示仪,演示效果相当不错。现将其制作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该项目设计简易综合性物体系(液体+浮体),根据系统内部浮体上下运动状态的改变,利用浮力的变化实现超重和失重现象,创造性地提出用浮力取代弹簧拉力或支撑物支持力来描述超重和失重状态的方法,并由此设计了一种测定超重和失重状态的简易装置。  相似文献   

20.
超重和失重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教师也找到了许多演示超重与失重现象的方法。例如,用1个多处漏水的可乐瓶装满水后,迅速地抛到空中等,但这种方法只是定性的描述分析。如何定量测定超重与失重,这是笔者多年思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