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 2002年内,中国网络媒体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11月6日,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会见“电视与广播博物馆国际理事会2002年北京年会”与会代表时指出:“因特网的发展尤为迅速,它已成为中国新闻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首次明确网络媒体的地位。事隔两天,11月8日,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共十六大政治报告中又指出:“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  相似文献   

2.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是由联合国新闻委员会于1998年5月正式提出的。2002年11月6日,江泽民主席在会见“电视与广播博物馆国际理事会2002年北京年会”与会代表时指出:“因特网的发展尤为迅速,它已成为中国新闻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首次明确网络媒体的地位。同年11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六大政治报告中又指出:“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再次明确了网络媒体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期两天的“2002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于8月16、17日在江苏苏州 市苏州会议中心成功举办。这次盛会聚集多方来客,有关领导、著名学者、 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的一线工作者纷纷莅临盛会,作了精辟的讲演。他们的 言论揭示了我国网络媒体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对网络媒体尤其是新闻网站的 发展提供了理论性指导和建设性意见。现摘录部分重要讲稿,希望能达到 “一斑窥豹”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2006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评选工作4月12日结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彭兰的博士学位论文《花环与荆棘--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膺选。这是1999年首届评选以来,继蔡雯的《新闻传播的策划与组织》和杨保军的《新闻事实论》分别获得2002年和2003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后,入选的第三篇新闻传播学方向的博士论文,也是入选的第一篇新闻史方向的博士论文。彭兰师从我国新闻史名家方汉奇教授,长期致力于网络传播的追踪研究并成果卓著。《花环与荆棘——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对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的第一个十年(1994-2003…  相似文献   

5.
《网络传播》2007,(12):44-44
第七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12月4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此次论坛以“国家文化软实力与网络媒体新发展”为主题,来自全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有关部门、中央和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知名商业网站等300多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商中国网络媒体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陆网络语言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我国正式全面接入互联网,这一事件被列入当年的国家十大科技新闻之一,从这一年起,中国进入了网络时代,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也从此揭开序幕。对此,新闻传播学者对于网络媒体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陆网络语言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1994年,我国正式全面接入互联网,这一事件被列入当年的国家十大科技新闻之一,从这一年起,中国进入了网络时代,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也从此揭开序幕。①对此,新闻传播学者对于网络媒体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研究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历程,人民网是一个标本。她几乎伴随着中国互联网共同成长,短短10年,创造了网络媒体的多个第一:第一家由中央级媒体创办的重点新闻网站;第一个报道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实现了网络媒体宣传报道的重大突破;第一个披露南丹矿难真相,成为中国当代新闻史上舆论监督的经典案例;2005年荣获中国互联网品牌栏目的《强国论坛》、《人民时评》被称为“网上第一坛”、“网上第一评”,2006年又是重点新闻网里第一个开设博客应用服务。归因人民网的显性成就,其实有必要研究人民网的运营系统。  相似文献   

9.
2002年伊始,我国“入世”已成现实。媒体发展如何应对?刚刚开过的“第三届亚太地区传媒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上,展示了全面深入研讨网络媒体的国际学术最新成果;研讨会顾问,我国著名新闻学者文有仁先生的会议综述,对本刊及广大读者为迎接“入世”而开眼界、长见识,可谓雪中送炭。  相似文献   

10.
刘刚  郭本玉 《青年记者》2002,(12):46-46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蔡雯教授说: “新闻媒介这种特殊文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主要通过新闻信息传播效果最终获得检验(《中国记者》2002年第1期)。”如果媒体新闻时效性上不去,“最终”、“近来”、“日前”等不确定时限的新闻多了,读者对报纸的关注度相应地降低。面对电视、广播特别是网络媒体等现代传媒千帆竞渡的竞争态势,市地党报该如何“快”起来?  相似文献   

11.
俞斌 《新闻实践》2005,(12):8-10
1995年1月12日,中国第一家上网媒体《神州学人》网站开通。 时光飞逝,白马过隙。中国网络媒体走过了第一个十年。2005年,网络媒体在中国新闻传播领域引发的革命方兴未艾。 处在这样一个时空交叉点上,回顾2005年的中国网络媒体,意义深长。 一、主旋律 关键词:和谐 标志性事件:中国网络媒体界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专业论坛——第五届“中国网络媒体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23家有影响的新闻单位网络媒体负责人4月15日首次在京聚会,共商中国网络媒体发展事宜,并原则通过《中国新闻界网络媒体公约》,呼吁全社会重视和保护网上信息产权,坚决反对和抵制任何相关侵权行为。网络媒体被称为在报纸、广播、电视三种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它是网络与媒体融合的结晶,既具有三种传统媒体的基本特性.又形成新的特点。目前;我国新闻媒体兴办网络版已有百余家。此次会议宗旨在提高中国网络新闻信息的传播质量,加强中国新兴的网络媒体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营造中国媒体公开竞争的良好环境。中国新闻界关…  相似文献   

13.
网络媒体是构建新闻矩阵的重要环节,且从新闻生产、新闻传播、新闻变现多个层面均具有垂直细分的巨大空间,对整个新闻产业的价值塑造与再造具有深远影响。为此,本文深入论证了网络媒体“新闻+”生态链结构,进一步提出“新闻+服务+大数据”塑造资源池初始价值,“新闻+社群+人工智能”再造流量池传播价值,“新闻+行业+客户端”衍生区域池变现价值等建议,旨在促进网络媒体“新闻+”生态链垂直细分领域持续延伸,支持新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洪流  张杰 《青年记者》2008,(14):107-108
1994年4月,中国全面接入互联网,自1995年1月<神州学人>杂志成为中国第一家上网媒体以来,中国的网络媒体已经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在这10佘年间,网络媒体给受众带来了诸多方便,也带来了媒体发展史上的不光彩的一面--虚假新闻层出不穷.网络媒体的真实性、可靠性很难得到受众认可,网络媒体的公信力荡然无存,网络舆论恶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赵越 《记者摇篮》2006,(10):60-60
2006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23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9.4%。随着CNNIC统计数字不断上扬,网络新闻及网上资讯愈来愈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在这个互联网大发展的时代,中国网络媒体,尤其是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究竟应该承担何种社会责任?这正是本文将要探索和讨论的核心问题。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其所肩负的责任中国的网络媒体经过12年发展,已经形成完整布局。从中央到地方共有三个梯次——中央重点新闻…  相似文献   

16.
《崛起的力量——中国网络媒体(1995—2003)》是2003中国网络媒体论坛推出的一部全面总结中国网络媒体发展历史和现状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著作。全书分三编,有中央、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商业网站对中国网络媒体的深度思考,也有“中国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网友主题征文精选,更有2003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专家主题在线精粹。汇集了中国网络媒体界对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的实践和思考,以及取得的诸项工作成果,约30万字,已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发行。《中国媒体正在迎接网络时代》一文是该书的一篇序言,作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同志,以翔实而准确的资料、权威而精辟的见解,高屋建瓴地分析了中国网络媒体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对想了解《崛起的力量——中国网络媒体(1995—2003)》一书、2003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一事和中国网络媒体发展全貌的读者而言,这是一篇不可不读之作。——编者  相似文献   

17.
2009年,中国的网络媒体迎来了空前的发展黄金期。这从今年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新闻中心专门设立了网络访谈室可见一斑。伴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竞争也将会更加激烈。但是,内容为王、传播制胜仍然是网络媒体竞争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8.
彭兰 《网络传播》2005,(1):16-18
中国网络媒体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这一阶段也可看作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历史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国网络媒体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一个最直接也是最突出的表现.是网络媒体在新闻业务方面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4月15日,国内23家有影响的网络媒体联合通过了《中国新闻界网络媒体公约》,呼吁全社会重视和保护网上知识产权。 这次会议由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社牵头组织,目的是加强新闻网络媒体间的交流与合作,营造中国新闻网络媒体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20.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的网络媒体日趋成熟,网络新闻专题也从无到有,从陋到精,发展步伐日趋加快。笔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新闻网站的佼佼者——人民网所制作的新闻专题具有鲜明特色,因此,本文试图将人民网新闻专题与其他新闻专题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