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告板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及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欣赏名画时的对话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张大千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是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的,可现实的艺术活动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  相似文献   

2.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刘海粟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可在现实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把艺术活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3.
“做中学”的十大原则中 ,有两条涉及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 :其一是 :教师可向孩子提议搞某些活动 ,并把活动分成阶段 ,让孩子循序渐进地展开学习。这些活动应该是教学计划的一部分 ,但孩子有足够的自主权。其二是 :某个主题的教学活动 ,一般应安排若干个星期的时间 ,每星期至少要有2个小时。整个幼儿园 (小学 )阶段的“做中学”活动内容要有连贯性和整体性。现在 ,我们借助案例《有趣的影子》来认识、理解“做中学”的这两条原则 ,了解“做中学”在教学内容组织和安排上的特点。为了便于分析与讨论 ,我们将《有趣的影子》教学内容的组织和…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这个社会现象,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为社会生活服务,在改造社会生活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幼儿园《纲要》中提出:“教育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教育活动目标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与幼儿园《纲要》中的要求是互相呼应的。对此,我有一些新的认识。一、让孩子的生活处处充满爱“爱满天下”,“情满人间”,情至真,爱至深,是我们做…  相似文献   

5.
赏画风波     
《学前教育》2007,(2):30-31
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请孩子欣赏《绿垫圣母》(画面内容为圣母抱着婴儿)。当教师问道:“小宝宝在干什么?”孩子们的回答纷繁多样:“在喝奶”、“在望天空”。而一个幼儿则答道:“在抱臭脚丫。”顿时,引起了全班幼儿的哄笑和兴趣,大家围绕“臭脚丫”不停地谈论,带班教师一时没了主意,这可是世界名画啊,我要培养孩子的欣赏能力,这可怎么办?  相似文献   

6.
“做中学”科学教育研究是在吸收和借鉴国际科学教育先进观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现阶段,我园教师对“做中学”实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研究活动材料 “做中学”活动提倡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条件。我们对材料的理解是:学习内容是孩子的学习材料,教师要努力为孩子寻求具  相似文献   

7.
给孩子机会     
吕燕 《山东教育》2005,(23):48-50
在《纲要》中我们发现。“机会”一词频频出现.诸如“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教师要为孩子提供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机会和条件。教师要提供幼儿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选择、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等等。可见,机会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应浚为孩子提供怎样的机会呢?  相似文献   

8.
给孩子机会     
在《纲要》中我们发现,“机会”一词频频出现,诸如“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教师要为孩子提供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机会和条件。教师要提供幼儿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选择、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等等。可见,机会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应该为孩子提供怎样的机会呢?给孩子大胆尝试的机会“学会尝试”是教育家的共同主张,大教育家叶圣陶在半个世纪前就批判教育的单向灌输现象。他说:“从小学到中学,老师只是来讲的,学生也只是来听的;大学…  相似文献   

9.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刘海粟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可在现实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把艺术活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0.
提问的艺术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刘海粟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可在现实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把艺术活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1.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刘海粟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可在现实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把艺术活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2.
指导三部曲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刘海粟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可在现实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把艺术活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3.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刘海粟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可在现实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把艺术活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4.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刘海粟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可在现实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把艺术活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5.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刘海粟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可在现实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把艺术活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6.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刘海粟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可在现实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把艺术活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7.
了解和引导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刘海粟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可在现实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把艺术活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8.
在幼儿园的数学活动中,教师们会发现许多幼儿的操作都不尽人意,有的孩子能将问题都回答出来,但当孩子进行练习时,往往是错误百出,甚至还有孩子一到数学课,就表现出厌倦的情绪.在《新纲要》中,没有像以往那样开列出一个幼儿“学什么”或教师“教什么”的知识技能的菜单,而是通过对教师提出“做什么、怎样做和追求什么”的要求,将教育内容与教育环境、教师的任务、儿童的活动、儿童的发展融合在一起.在科学领域提到:“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教育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纲要?科学》)从表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想要让孩子们轻松学数学,爱上数学,那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丰富环境、把握特点、勤能补拙学数学.  相似文献   

19.
幼儿是在活动中发展的。只有活动 ,才能使幼儿有亲身感受 ,获得直接经验 ,从而促进幼儿的真正发展。《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要“注重活动的过程” ,这也是针对传统教育中以“学了多少知识 ,掌握了多少概念”来衡量幼儿发展水平而提出来的。几年的教学中我体会到 ,这种单纯追求教学效果的做法反而没有好的效果 ,因为教师重视教幼儿死记硬背 ,而轻视孩子的感受和体验。我们常听到幼儿错念、错唱儿歌和歌词 ,如歌曲《小树苗》中“别摇……”幼儿唱成“比摇……”问其何意幼儿却说不出。这明显说明了教师只重教唱 ,而轻理解的现象。怎样才会有好…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虽然年龄小,但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教师要尊重其权利和地位,平等、民主地对待每一个幼儿。然而,在一些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要求过于苛刻,所有的活动都按“一日活动安排表”统一集体行动,使幼儿连自己的正当要求,如喝水、入厕等都不敢提出,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有的教师喜欢当着幼儿的面议论幼儿身上的某些缺陷,有的教师反复数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