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母亲抑郁情绪与儿童问题行为的关系以及情感虐待和忽视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潜在调节作用,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86名儿童母亲进行测查.结果 发现:(1)母亲抑郁情绪与儿童的问题行为存在显著相关;(2)情感忽视在母亲抑郁情绪与儿童亲社会行为和内化问题间起中介作用;(3)情感虐待在母亲抑郁情绪与儿童内、外化问题间起中介作用.该...  相似文献   

2.
留守儿童的反社会行为是指留守儿童表现出的违反社会公认行为规范、损害社会和公众共同利益的行为。与一般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相对不利,更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或诱惑而表现出反社会行为并产生不良后果。科学评估与有效预防留守儿童的反社会行为有助于推进平安中国与健康中国的建设,因此日益受到政府和研究者的关注。在系统梳理留守儿童反社会行为的概念、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概述留守儿童反社会行为的普遍性指标和特异性指标、不同严重程度反社会行为的风险评估框架以及不同等级的反社会行为预防体系,对留守儿童反社会行为的评估和预防问题予以探讨。未来应通过多种形式完善指标体系,推进风险评估和科学干预,并深化社会治理创新下的预防工作,以实现对留守儿童各级和各类反社会行为的精准应对。  相似文献   

3.
音乐疗法(music therapy),是通过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途径来治疗疾病。音乐声波的频率和声压会引起心理上的反应,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可以改善人的情绪,激发人的感情,振奋人的精神,使人达到情绪自愈的作用。因此,音乐疗法的应用能对抑郁儿童情绪自愈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预防、发现、干预、教育问题亟待解决。在以家庭为依托进行的矫治中,家长尤其是母亲的干预理念及参与程度对干预效果至关重要。综合运用调查、测验、观察等研究方法,描述、评估小乐的情绪与行为异常,并进一步分析诱因,探寻小乐母亲的早期干预策略对小乐产生的一系列积极变化,为家长参与儿童的干预矫治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城乡母亲行为与儿童社会性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分层抽样测量的方法对城乡母亲行为与儿童社会性发展进行定量分析,所作结论是:在教养儿童方面,城乡母亲具体行为(支持与不支持各维度)均有差异;城乡儿童社会性发展诸多方面有差异;母亲行为与儿童社会性发展显著相关,母亲支持行为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儿童社会性发展;儿童性别因素对母亲行为与儿童社会性发展未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支持了儿童发展的生态学观点。  相似文献   

6.
吴帆 《成长》2005,(6):64-66
悲伤、失落、颓废、了无生趣.为什么快乐离我们越来越远?是什么压抑着我们的情感。使我们越来越忧郁?当成长与烦恼深重交织时.也许我们该好好地面对自己,我们到底是怎么了?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反社会行为在近几年来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从青少年反社会行为的研究背景和行为特点以及影响因素全面综述了青少年反社会行为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干预对策:在家庭中,父母应了解孩子的成长阶段和各阶段的特点并经常与孩子谈心;在学校里,学校应给予家庭困难的学生补助资金以减轻学生家庭负担,并经常关注学生的心理行为动向;从社会方面,政府部门应在严惩犯罪的同时做好犯罪青少年的改造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活氛围。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以742名3-6岁儿童的母亲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学前儿童母亲行为的基本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母亲对儿童的支持行为由多到少依次为情感支持、陪伴支持、工具性支持和信息支持,母亲对儿童的不支持行为由多到少依次为信息不支持、陪伴不支持、工具性不支持和情感不支持。(2)从影响因素来看,在环境因素方面,城市与农村以及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母亲,对儿童的支持行为和不支持行为均丰厚显著的差异;在母亲因素方面,受教育水平,职业不同的母亲,对儿童的支持行为和不支持行为均存在显著的差异;在儿童因素方面,年龄,性别不同的儿童,母亲对其支持行为和支持待为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父母拒绝与留守儿童抑郁情绪的因果关系,采用父母接受—拒绝问卷和简化情绪量表对贵州省和海南省1809名留守和非留守儿童进行一年纵向调查。结果显示:(1)留守儿童的父母拒绝、抑郁情绪均显著高于一般同龄人。(2)留守女生的父亲拒绝显著低于留守男生、留守女生的抑郁情绪显著高于留守男生。(3)母亲拒绝、父亲拒绝与留守儿童抑郁情绪显著相关。母亲拒绝T1可以显著预测留守儿童抑郁情绪T2;父亲拒绝T1可以显著预测母亲拒绝T2,却不能显著预测留守儿童抑郁情绪T2。抑郁情绪T1不能预测母亲拒绝T2、父亲拒绝T2。说明父母拒绝是留守儿童抑郁情绪的原因,而父亲拒绝与留守儿童抑郁情绪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研究为留守儿童抑郁情绪干预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即通过减少母亲拒绝显著降低留守儿童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0.
儿童情绪的自我管理是要受到一定文化背景下的社会规则或规范所影响的,并对其未来行为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和对问题行为有预防作用。结构化评估、非结构化评估以及半结构化评估是当前对儿童的情绪自我管理和社会行为进行研究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13.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和社会文化生活的变化,道德和价值观体系不断受到冲击,在道德和价值重构的过程中,对世界观尚未形成和稳定的青少年的影响也是很大的。青少年中存在的反社会行为状况,引起了全社会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4.
一名九年级女生开学两周以来情绪低落,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经常一个人默默发呆,夜里入睡困难,抑郁的情绪让她十分痛苦,出现过自我伤害行为。心理老师通过四宫格绘画和认知行为心理技术,引导她发掘自身的正向资源,从改变不合理信念入手,促成行为的改变,从而减轻抑郁情绪的困扰。  相似文献   

15.
方奕琪 《教育导刊》2007,(11):28-30
一、儿童抑郁障碍及其特征性症状儿童抑郁障碍是指儿童表现出以持久而显著的情绪异常(多为情绪低落,也有双相表现即低落——高亢交替出现)为基本症状,并伴有言语、思维和行为改变的一种情绪障碍,通常具有较大的隐蔽性,易被家长所忽略。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抑郁只对成人的健康造成威胁。而近来的研究表明,抑郁已逐渐逼近我国的儿童,正威胁着儿童的生活、健康与生命。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防止与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发生,由诸多因素引起,其中,大学生自身的不健康人格因素是引发反社会行为的稳定的内在心理动因.因此,加强人格教育是防止与矫正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根本与长效的举措.人格教育的内容包括:健康需要的教育、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自我意识教育、情绪情感教育、人际交往指导等.  相似文献   

17.
用实验室观察法获得2岁儿童母亲的教养行为和儿童4岁时的自由游戏资料。母亲的教养行为包括教养目标(是否鼓励独立和是否鼓励与母亲接近)、教养策略(高压力策略和低压力策略)和敏感性,儿童行为主要考察自由游戏情景下的旁观行为和无所事事,作为儿童行为抑制的表现。结果表明2岁时母亲鼓励儿童独立和不鼓励儿童独立的教养目标、高压力教养策略的使用和敏感性与儿童4岁时的抑制行为相关显,母亲的敏感性能显预测儿童的抑制行为。  相似文献   

18.
刘堂进 《高中生》2013,(7):51-51
过去人们对高中生的抑郁情绪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年的调查和心理咨询显示,高中生的抑郁情绪有一定的普遍性,需要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所谓伴侣动物治疗是指人与动物建立亲密关系,通过养护、游戏和交流等活动,缓解人的情绪,转移人的注意,使人的心理问题得以解决的心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河南省部分高校397名大一学生的调查表明,有3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学习目标、学习压力、担忧未来、专业困惑、不够自信、环境适应中的现实矛盾和冲突。因此,要加强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教育和职业发展教育,培养其积极的应对方式和自我调适能力,同时,要建立和强化帮助学生排解抑郁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