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学期我参加了骨干教师的教学探讨活动,执教"Stone Age People"一课,后又在"现代与经典"观摩课上执教本课,算起来这节课前后备课、试上共六次,每次上完都能从中发现问题所在。俗话说,功在课前,效在课上。为了追求高效的课堂,我在一次次课后反思中前行。概括起来,本节课让我纠结的地方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本节课的开头导入,另一个是本故事的呈现方  相似文献   

2.
情景一:一次期中考试结束后,在进行质量分析时,有教师抱怨:"相同的题目,我已反复讲了三四遍,学生还是做错。我能有什么办法。" 情景二:我校的一次说课评比中,专家问:"你以前也是这样上这节课的吗?"教师非常自信地回答:"是,我十几年都是这样上的。"  相似文献   

3.
一次"微课设计"培训后,大家都在那里饶有兴致的对"微课"品头论足。一位年轻的教师面露喜悦之色说:"我电脑玩得可好了,录制微课肯定没问题。"其余的几个"电脑高手"也频频点头,表示同意。就在这时,一位中年教师附和着说道:"就是,录制微课是你们小青年的事,我们年龄大了,不太懂电脑,录制微课肯定是又麻烦又费力!"听完后,当时的我毫无感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二册P88~89。在一次向一年级家长开设汇报课时,我执教"找规律"一课。课前几次试教,课后通过摄像,反观自己的教学,每一次都是思考,每一次都是提升。现谈谈教学"找规律"一课如何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把握学生的思维脉络,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5.
<正>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在2014年度发起"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课有精品"活动,我也积极参与其中。为此,我观看了不少名师的数学课堂实录,观看后,不仅是一次次心灵享受,更是一次次头脑风暴。他们的课堂总是趣味与数学味并存,新意与效率同在,知识的深度与学生的参与度兼顾……我想,生搬硬套绝对是行不通的,于是,我便集"百家之长"进行重组,这样"前后"一课的教学模式稍作变动后就走进了自己的课堂。  相似文献   

6.
在一次优质课评比中担任评委,选手们上的课是高尔基的《丹柯》,几位年轻教师都注重了对文本的解读,但我发现,几位教师的解读很是简单、粗暴,这种状况我觉得不是个例。下面就他们对小说中对两个人物(族人、丹柯)情感取向谈谈我自己的看法。族人是"人"选手们课上无一例外的都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丹  相似文献   

7.
黄海玲 《考试周刊》2014,(42):69-70
<正>一、案例背景在乐清市初中数学优质课评比上,我有幸目睹了十几位优秀教师的风采。学习中,各具特色的复习课不断地撞击着我,使我激动。不少的复习课对于我来说,无疑是一次教学精华的"拿来学习"机会;几堂问题较多的课虽说是有失败之处,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课也是课堂教学中现存问题的真实暴露,其中一些共性问题在大多数老师身上都有体现,当然也包括我,只不过自己平时觉不出来罢了。这种"直面不足"的审视,在我看来,更是一种深刻的学习。特别是陈老师执教的勾股定理的复习一课细细品味感受颇多现将这节课  相似文献   

8.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学校教学的一个永恒而又质朴的主题。特别是在江苏省"五严"规定出台之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已成为大家都在研究与探讨的热点问题。上学期为了准备苏教版第十二册《夹竹桃》这节市展示课,我得到了学校众多优秀语文教师的关心和帮助,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试上和磨课。在这样反复磨课的过程中,我收获的绝不仅仅只是这一节课而已  相似文献   

9.
很多年前,在一次班队课上,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老师.大多数学生讲起了他们的科学老师--周老师,说他很搞笑,喜欢听他的课,愿意和他说心里话.而谈到我,大家都用了"尊敬、严格、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等词.这是为什么?之后,我向周老师讨教了一番,原来是"幽默"帮了忙.  相似文献   

10.
黄爱华老师的课聆听过很多次,每次都能给我不一样的感觉,让我每次都得到一种震撼。在"千课万人"小学数学研讨观摩会上,又一次聆听到黄老师的《圆的认识》一课,再次如沐春风。一、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新课程提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伙伴。本节课,黄老师只是在学生有疑难、需要帮助  相似文献   

11.
张寿凤 《语文天地》2013,(14):19-20
最近,李凤老师给我们做了一节"素课"——《我的母亲》。"素课"是清新自然、没有雕琢痕迹的课,是真实而原始的本色课。"素课"仿佛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健康、绿色的营养餐,令人有所回味。  相似文献   

12.
在"于漪教育思想暨从教50周年研讨会"上,于漪老师又一次强调了"语文课应当是立体的"这一观点.记得多年以前,于老师上<事事关心>一课,我有幸能够聆听并参与评析.我当时所得到的印象是,于老师的课,富有立体感,于是我便写了一篇评析,题目就是:<课,应当是立体的>.这次听了于老师的报告,联想到于老师教学的许多特色,我又一次对"课,应当是立体的"这一观点进行了反复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提起特级教师徐斌,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都不会陌生,他的示范课例,精彩讲座在一线教师中广为流传,影响颇深.我第一次听到他的课是在2004年的一次数学观摩课上,记得上的课例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和"确定位置".那鲜活的教学情境,循循善诱的儿童语言,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深深地震撼了我.  相似文献   

14.
郑李 《大学生》2013,(1):47-47
平心而论.这是一门很虐的课。头一次上课之后.我就从来没有期望过这课能得高分。这也是我头一次不去想结果而一心一意投入的课——学期初运气不佳,想上的课都惨遭落选,正为学分发愁的时候我看到了口译课的“29/30”。  相似文献   

15.
一次,我听一位老师的课,讲的是<穷人>这一课. 在总结课文时,老师提问:"同学们,学了<穷人>这一课有什么体会?"很显然,这个问题是为归纳中心思想而设计的.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纷纷地回答:"我觉得文中的桑娜和渔夫都很勤劳,善良.""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此时,老师准备归纳了.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次校内教研活动,我要执教的是《母亲的恩情》一课。按照往常惯例,我们学校的教研课都是要进行两次实践的。第一次称为尝试课,由我独立备课后进行课堂实践,然后  相似文献   

17.
"磨课"一词所得是一次在参加省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时夏莉老师所提到的.听到这词时,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头脑里顿时产生了不少想法.磨课的"磨",让我想到打磨,想到刚从地里挖出的水晶经过打磨后而变的晶莹剔透的美.如果我们的课都能经历如此打磨,那么,生成的课堂一定会如水晶般清新、自然、剔透且本色,给人一种美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8.
周五的晚课是我一周的最后一节课。学生的几次"骚动"都被我及时制止了,课很艰难地进行了一半,当我正想继续讲下去时,我发现张力正非常认真地写着什么。我停下来,注视了她一会,她还在埋头写,根本没有意识到我在看她。我走过去,发现她正在抄袭别人的化学作业。其他同学都盯着我看,好象是等待着一场暴风  相似文献   

19.
<正>最近,执教"小数乘整数"一课,我经历了两次磨课,对"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课标理念有了更深刻的体会。针对"教师主导"这一课标理念,教学中教师如何导、导在何处,这是问题的关键,也是广大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将自己的课堂教学及思考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20.
秦素敏 《考试周刊》2013,(3):190-190
<正>一来七中之前,由于我的名声还算不错,因此多次出任各种说课比赛的评委。每当拿起笔打分的时候,我都感觉十分忐忑,特别是某些学校招聘教师,我那一笔下去也许就断送了一个青年的一次机会,一次希望。这时,我就万分谨慎,经常脊背冷汗涔涔。我就愧疚,为什么没有人在他说课之前提醒他注意事项呢?今天,我更加纠结,因为"五一劳动奖章"一科就一个指标,竞争异常惨烈,我更是笔下千钧,汗流浃背。现在,我就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