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鞋     
我是一位军人的鞋。当战争的号角吹响时,我随着军人穿梭于枪林弹雨之中,目睹了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战又一战,战争在军人身上留下了伤痕,在我的身上留下了破洞,而我却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过去,我陪伴军人度过了无数个激情燃烧的日夜。我是一名猎人的鞋。猎人每天清晨扛着枪走入森林,黄昏归来时总带回了动物那充满血腥的尸体,猎人每使一只动物倒在血泊中,便用我去踢一踢,确定猎物已经死去再装进麻袋。其实我多希望有一天,动物们友好的围绕在猎人的膝旁,这样才能使猎人与我的灵魂得到一种解脱。我是格林笔下的灰姑娘的水晶鞋。当灰姑娘丢下我从王…  相似文献   

2.
据英国教育部网站2012年10月11日消息,英国政府于当日宣布了"纪念一战一百周年的计划"让成千上万的孩子有机会参观一战战场。这些学生及其教师主要来自英国公立中学,他们将参观法国索姆省、凡尔登市和弗罗梅勒市的一战战场。作为一战纪念教育计划的一部分,参观一战战场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一手资料,了解军人在战争中作出的巨大牺牲和相关故事。那些不能到现场参观的学生也可以从获得直接体验的教师和同学那里受益,比如他们拍下的照片和现场的一些故事等。首相卡梅伦在帝国战争博物馆宣布启动"纪  相似文献   

3.
看清了这个世界。而后爱它。一战争,一直都是残酷的代名词,它给人们留下伤痛。因而,人们讨厌战争,亦憎恶起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4.
缺失了战争背景的衬托,军人形象的再造成为创作者探讨的热门话题。小说《最青春》把视角聚焦到一群80后、90后军人身上,生活琐事的无聊、官兵之间的智力角逐、网络战的想象构成了当下军人生存和理想的状态。消费文化语境中军人传统价值的断裂与个体欲望的膨胀是作品思考的亮点。  相似文献   

5.
邱敏 《考试周刊》2013,(98):13-14
艾伦·格拉斯哥在一战刚结束时出版的小说《建造者》中表达了对战争的支持和肯定,在一战结束10多年后出版的小说《庇护下的生活》则表达了对战争的反对和否定。格拉斯哥战争态度的转变反映了整个西方社会在一战前后的思想巨变。一战的残酷和血腥摧毁了人们先前的乐观和信仰,人们开始质疑之前所相信的一切。文章通过分析格拉斯哥的战争小说和战争态度,力图引导读者关注美国女作家的一战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6.
一战以前的美国战争动员专注于人力动员,经济动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美国政府从历次战争,特别是宣扬总体战的内战的经验教训中。认识到了经济总动员的重要性。一战时,美国采取了对经济进行全面动员的措施,从而保障了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7.
苦苦寻求光明的日本无产阶级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无产阶级文学是日本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战后经济危机中产生,在争论中发展,在侵华战争体制下解体。它代表了日本当时文学发展的需要,它的灿烂光辉极大地激励了人民追求美好、光明的生活。并为日本现代文学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相似文献   

8.
太平洋战争是日、美两大帝国主义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矛盾长期发展和日本推行“南进”政策的必然结果。“九一八”事变前美日矛盾的产生和发展美西战争前,日美关系相对平和。美西战争后,美国作为胜利和甲午战争的胜利日本便开始了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争夺,到一战前,两国在中国问题上的矛盾一度变得尖锐。20世纪的前20年,特别是一战期间,日本在争夺中暂居上风。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军人体能对战斗力影响的正负效应,指出当代军人适应高技术战争的体能要求与体育训练的特征,并就目前军人体能建设的现状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0.
二战纪念碑     
在法国和英国,我看到很多一战、二战的纪念碑。欧洲的战争纪念碑,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它们的目的多不在于歌颂英雄的丰功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面墙,一面卧室里的墙. 主人家的孩子4岁了,他要扮螃蟹,两只脏脏的小手在我身上留下了稚嫩的黄泥印.主人看着宝贝儿子,快乐地笑起来.那时我还年轻,崭新的衣服上留下淡淡的手印. 夜晚,柔柔的灯光洒落在我身上.小主人伏案学习,他是那么入神,他的影子透射在我身上,很久都一动不动.  相似文献   

12.
本期征答题     
松涛同学问: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作家,可父母却要我当军人,因为我的爷爷曾是一名军人,爸爸从小就梦想当一名军人,但未能如愿。他们就把希望寄托在了我的身上。我真想不通,他们为什么要我来实现爸爸的愿望﹖请同学们帮松涛同学一起来解决这个令他苦恼的问题!把你的想法写信寄来或E至小笛信箱,等你哦!本期征答题  相似文献   

13.
最近,南京航校的全体师生有幸观看了“心灵之声” 残疾人艺术团表演。这台精彩的表演,给我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在我的心灵深处产生了强烈的震撼。盲人的演唱和二胡演奏、无臂人的书法和断肢人的优美舞蹈……,这一幕幕扣人心弦的节目,不仅使我欣赏到精彩的表演,同时也看到了残疾人身上不屈不挠与命运抗争的拼搏精神。看着他们,我不由联想到自己的人生之路。在这台晚会之前,我也看过许多晚会,使我感动的也不少。但是,像这样的晚会还是头一次。一年半的航校学习生涯,使我受益匪浅,但也在我身上留下了一层老于世故的痕迹。曾几何…  相似文献   

14.
说来有些惭愧,曾经有一部电影自己看过好多遍,却忘记了它的名字,不过里面的一句台词令我印象深刻:“战争来了又走,我的士兵依然忠诚。”军人就像一把时刻待命的军刀,静时悄无声息,动时闪耀锋芒。每个时代的军人都会烙有那个特殊年代的印记,但不变的是军人的精神,军人的气魄。  相似文献   

15.
军舰,对男孩子来说拥有无比的吸引力,对我而言尤其如此,因为我有一个酷爱军事的老爸。我总是幻想自己要是能成为一名军人该有多荣耀,我也一直觉得自己身上流淌着军人的血,因为我的祖父和外祖父都曾是军人。然而遗憾的是,我似乎从未和军旅方面的事有过缘分。很早被告  相似文献   

16.
花祭     
春天的最后一朵花隐去了它的芬芳,随着微风的“侵袭”,花朵被强迫脱下身上最美的一部分,眼前只留下遍地的残花,让我不得不哽咽,不得不把眼前的那道风景隐藏在我心底。  相似文献   

17.
战时军人生活福利待遇是战争准备和战争实施阶段军人工资(津贴)待遇、福利待遇和保险待遇的综合。邓小平同志曾指出,革命是在物质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我军是人民的军队,军人职业要求军人必须具有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与牺牲的精神,但这并不是否认军人的物质利益,军人从事的劳动应该得到必要的经济补偿,军人的经济权益应该受到尊重与保护。研究战时军人生活福利待遇是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急需解决的重要问胚.是增强部队凝聚力、提高战斗力的现实要求,是保障战时军人及军人家庭生活需要与解除军人后顾之忧的必要保证.也是加强军队质量建没的客观需要。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袁诠  贾秦 《文教资料》2012,(17):85-86
军旅影视作品通过对军队和战争的视觉化的展现,对当下大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优秀军旅影视作品总是以崇高壮美的风格展现不同时代军人焕发出来的忠诚、刚毅、勇于牺牲、坚贞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反映了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体现出优秀军人身上所具有的强大的战斗力。通过军旅影视作品鉴赏,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上五年级一节社会课时,所教课为《中日甲午战争》。刚上课,我在黑板上写板书,突然身后一阵骚动,我回头一看,两个学生正在打闹,见我回头看他们,停了手。这时所有学生的眼光都集中在我身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事件,我脑海里灵光一闪,办法有了。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出生于一个军人世家,他青少年时代的行伍生涯,成了他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形成了他笔下丰富多彩的军人生活画卷。沈从文军人小说不同于中国传统军人题材小说,其独特性在于:沈从文多以写普通士兵和下级军官的日常生活为己任,不写英雄人物,不是英雄传奇;有意淡化战争,美化苦难,将军人生活诗意化。沈从文军人小说独特性的形成与其人性论视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