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题来源一次美术活动,张标小朋友的纸画脏了,他对周围的孩子说,我想把纸洗干净再画。雯雯附和着,画布能洗画纸也能洗,欣悦却说,不能洗,纸会烂……听着孩子们的讨论,我想:既然孩子对“洗纸”有这么多疑问,我们何不走进童心世界,抓住孩子自发生成的问题,组织一次科学探索活动,让孩子的奇思妙想,在与材料交互作用中明达,让孩子在实际操作中自己发现答案,自己整理经验,自主获得发展,使他们的学习更为主动积极,培养好学、探究的品质。课题就这样生成了。活动目标1.感知不同纸张在水里的变化,能用语言与同伴自由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2.用观察、…  相似文献   

2.
孙丽 《山东教育》2005,(36):31-32
设计意图 生活中有很多的废旧材料,废报纸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我们常常让幼儿带来作画画用的垫纸。在一次绘画活动中.明明第一个画好了没有事做,就玩起了报纸。只见他把报纸揉成一团抛向另一个孩子,那孩子也跟着抛起纸球来了,这一情景给了我灵感,于是,我改计了这次中班健康活动“报纸真好玩”,以满足孩子玩报纸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吕燕 《学前教育》2005,(1):20-20
在一次想像画活动中,我让幼儿根据半个西瓜皮进行添画。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我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材料,一种是用颜料刷画出半圆形的物品,一种是用半圆形纸拼贴,还有一种是合作画半圆形的物品。提供这些材料的意图是希望幼儿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但是,在选择的过程中,出乎我的预料.很多能力强的孩子选择了简单又省力的用颜料刷画。而剩下来的合作画则留给了能力弱的孩子。在操作的过程中.用颜料刷画的孩子很快完成了作品.而能力较弱的孩子在构图、添画活动中遇到了很多困难。经过老师的指导。这些能力较弱的孩子才最终完成了作品。  相似文献   

4.
“好朋友”     
梁立童 《幼儿教育》2004,(12):33-33
在一次律动活动中.妍妍不停地做小动作.还和旁边小朋友说话,影响其他幼儿。几次提醒无效.我便让妍妍回座位“休息”。恼怒之余,我随口加了一句:“谁还想休息!”没想到.妍妍的好朋友洁洁一下子把手举得高高的:“老师,我要休息了”我意识到自己出言的轻率。可是,三十多双眼睛已经齐刷刷地盯着我.我只好让洁洁“休息”。洁洁坐下时,投注  相似文献   

5.
自由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基本环节.是以幼儿自由、自发、自主为特征的活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和喜好选择活动的材料、活动的方式、活动的时空、活动的对象。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开展着有意义的活动。因此,自由活动中孩子最能体现本色、体现真我。在自由活动中老师也最能捕捉到孩子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情感需求、认知倾向、  相似文献   

6.
孩子们在感受母爱的同时,是否能主动、大方地表达自己也同样爱着妈妈,描述自己爱妈妈的情感呢?也许少数孩子能够这样意识并这样去做,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这可能是一件没有想过的事情;经典童话《猜猜我有多爱你》正是蕴涵了浓浓的母爱和温馨的亲情。为此,我选择它设计成幼儿阅读活动,意在让孩子欣赏作品中大兔子和小兔子浓浓亲情的同时,能主动体验、想象、理解童话内容,能尝试着用语言来表达紧紧围绕在自己的身边最平常也是最伟大的爱。  相似文献   

7.
吴岚 《幼儿教育》2003,(5):18-18
“魔术杯”活动结束了,但孩子们意犹未尽。为什么这次活动能让孩子们如此痴迷?我们认为关键是它为孩子们提供了自由探索的空间,满足了他们的探究欲望。“魔术杯”活动原是一次有关空气的科学活动。那天,教师为了证明空气的存在,给幼儿做了一个实验:先将干的绉纸放入塑料杯中,再将杯口朝下垂直放入水中,然后将杯子提起,让幼儿检查杯中的绉纸是否被浸湿。由于这一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太抽象.幼儿无法直观地感受到,因此当教师反复提问“为什么绉纸没被浸湿”这一问题时,孩子们一脸茫然,而有的幼儿干脆顾自拿着杯了玩水去了。教师试图将孩子们重新召集起来,可是已经没有孩子愿意听了。就这样,教师预设的认识空气活动变成了孩子自发的玩水活动。在总结反思时,我们发现,没有充分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是这次活动失败的主要原因。为此。我们作了以下调整。我们将第一次活动改为让幼儿探索“如何让绉纸放进水里不湿”。孩子们对此很感兴趣,表现出极大的创造力。他们有的用塑料袋套住绉纸再放进水里,有的将绉纸放进瓶子,盖上盖再放进水里,有的将绉纸放在文件袋里,并用透明胶封口后再放进水里,等等。  相似文献   

8.
宫陈 《今日教育》2007,(3):22-22
在一次公开教学活动中,老师让孩子体验“我不怕”。在活动场景的的设计上,老师动足了脑筋。昏暗的灯光,悠远恐怖的声响效果、布置逼真的黑暗山洞、狭窄的丛林,让在场的孩子着实经历了一次战胜恐惧的体验,让在场的老师也感受到了阴森的恐怖。  相似文献   

9.
最近一段时间 ,我班开展“漂亮的幼儿园”的主题活动 ,我和孩子们一起观察幼儿园的建筑设施 ,花草树木 ,并进行了“漂亮的幼儿园”的谈话活动。在让孩子们画“漂亮的幼儿园”时 ,我采取和以往不同的做法 :没有示范 ,也没有范画 ,只是给了孩子们纸和笔 ,就让孩子们自己画“漂亮的幼儿园”。我没有在室内走动 ,怕干扰了孩子们作画。孩子们画好以后 ,我就让孩子们说“画” ,这是我第一次让孩子们说他们自己的“画” ,他们非常踊跃 ,就连平时不爱举手的孩子都争着想说。郑清艺小朋友历来画画都不认真 ,今天的画还是老样子 ,画面乱七八糟 ,颜色也…  相似文献   

10.
活动背景 我选择这个课题是源于一次秋游活动。当孩子拿着食品纷纷跑向我说“老师我不会打开”时,我想,这就是孩子身边的科学,我应该帮助孩子运用简单的技能解决这个问题。在设计活动时,我考虑更多的是怎样遵循活动本身的逻辑,以孩子的视角,从现象的、经验的、生活的角度来展开活动。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自理能力将使人的一生受益匪浅。今天许多孩子自理能力差,一个主要原因是父母怕乱而代替孩子去做。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儿欢欢自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这时我就及时鼓励和引导她学者做。一次,孜孜看到她妈妈正在洗衣服,自己就搬着小凳子凑了过去说:“妈,我也想洗。”“不能洗,你还小,长大以后再说吧。”我一听怕打消孩子的积极性,赶紧说:“你妈妈怕你洗不了大的,来洗你自己的手绢吧,走,快找你的手绢和水盆。”当一切准备就绪后,璇璇就学着大人的样子洗起了衣服,由于刚学洗,结果把肥皂乐搞得满地都是。我们没有因为这样而…  相似文献   

12.
设计意图 在日常活动中。我发现小班的孩子很多时候在一起相互交流:“我家里的墙壁是粉红色的!”“我的家才漂亮呢,妈妈买了很多米老鼠的画贴在我的游戏房里呢!”我想,既然家是幼儿最重要、最熟悉的生活环境,何不设计一节活动让孩子们亲手来布置自己的家呢?现在正值阳春三月,有时一阵春风吹过,  相似文献   

13.
李政 《学前教育》2014,(3):26-27
一次,美术活动开始了,我给每个孩子发了一张白纸和水彩笔,告诉他们:“今天我们来画画吧!”“老师,画什么呀?”“你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我回答道。孩子们一脸茫然看着我,2分钟后,全班一半的孩子开始绘画,一半的孩子拿笔、玩纸、四出张望和走动。  相似文献   

14.
被爱的权利     
每一个孩子都有被爱的权利,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无论是内向的还是活泼的,也无论是漂亮的还是丑的……每个孩子都是纯洁的、可爱的,老师应给每个孩子以真挚的爱。 单靖筠是我班一个非常调皮的孩子,总是惹事,我经常批评他,却一直不见成效。渐渐地,我不怎么喜欢他了。有一天站队时,单靖筠突然跑到我面前说:”杨老师,今天你让我来做一次排头吧。”“为什么想当排头?”“可以让老师领着。”他的话使我一怔,就是因为能让老师领着,所以想当排头。我突然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平日里只看到孩子的调皮,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忽略了孩子渴…  相似文献   

15.
记得在几年前的一次大型研讨会上,我提供了一个“分点心”的活动作为“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范例供大家研讨。活动内容是带孩子到附近社区的蛋糕房进行观察、购买、分享活动。无论是课程观念、活动形式还是孩子的表现,都非常令人满意,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却疏忽了让孩子先清洗小手再用点心这个细节。在活动前的预设中,  相似文献   

16.
严英 《学前教育》2004,(12):19-19
我组织了一次手工活动,目的是让孩子通过搓、捏、粘合等技能塑造跳舞的人。活动开始时,我操作手脚可以活动的芭比娃娃表演舞蹈,然后让孩子自己创造跳舞人的各种动态。孩子们认真地做手工,我巡回观察、了解幼儿的创作情况。当我走到丰丰面前时,他下意识地用两手遮住了作品。我想看个究竟,便站在他的身后,发现他做的跳舞的人的胸前有两个包。  相似文献   

17.
韩跃平 《考试周刊》2011,(90):219-219
“做中学”就是让孩子亲历整个探究过程,注重让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发现。重视孩子亲身的体验和感受,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孩子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法国的索菲·雷米在进行“做中学”培训时曾提到“做中学”的理念和原则:让学生自己观察,从现象中提出问题,激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表达出诸如“我认为,我想,我的观点是……”等。法国的“做中学”注重的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动脑。  相似文献   

18.
“让每一个孩子喜欢作文.让每一个孩子会写作文!”这就是我——一个普通语文教师最大的心愿。为此.我不断地思索着,探索着……思索、探索中,一场作文教学的“红色革命”便在我班悄悄地开始了。“红色”代表着火热的激情.我希望这场作文的“红色革命”能够点燃学生习作的激情.让我班所有的学生都能带着这火热的激情.快乐地在习作的园地里耕耘、收获……  相似文献   

19.
毛线拉直器     
暑假里我帮妈妈拆毛衣,听妈妈说:“毛线用热水烫一次就掉一次色。用温水洗不掉色,但毛线洗不直。”恰在这时,火炉上的水开了,我拿着拆下的毛线去拎水。无意中把毛线挨着了正喷蒸汽的壶嘴,突然发现毛线变直了。我想,要是能在水壶上安个管子,让毛线从管中一过,蒸汽就喷在毛线上,毛线不就直了吗?毛线拉直后再用温水洗又不褪色,两全其美。  相似文献   

20.
小班的孩子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学习意识淡薄.活动积极性不高.在一些活动中.常会发现一些孩子对教学活动不太感兴趣。他们有的静坐在椅子上呆呆地想心事.有的专心拨弄着衣服上的一些小饰品,有的开心地和小伙伴聊天,更有的按撩不住径直冲往洗手间。任你老师在上面讲得绘声绘色、唾沫四溅,他们依旧一副漠然处之、事不关己的态度.让你有劲没处使、有火没地发。《纲要》中指出:“幼儿同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过程。”“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