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报刊撷英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必须要因人而异、适度。另外,越要惩罚,越要尊重。并不只有赞赏才能给予孩子自尊与自信,惩罚更需要尊重与信任,要顾及对方的承受力、尊严。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一种健康的人格。人格的核心是自信,自信表现为人的一种自我概念,这种自我概念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没有惩罚的教育不完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惩罚是把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惩罚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铭心。家长包办得越多,孩子的能力越差。孩子在体验中长大,不是在说教中长大。  相似文献   

3.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老师们也非常普遍地有一种感觉:不敢批评孩子。媒体对几个因受批评而自杀的学生的报导,更使“惩罚”成为教育中一个不言而喻的禁区。然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却明确地提出了“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的观点,为“惩罚”讨说法,引起了广大师生、教育工作者及各界人士的关注。孙教授的观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  相似文献   

4.
《广东教育》2003,(1):53-53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对此也提出了另一种看法。他认为,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孙云晓说,现在老师们非常普遍地有一种感觉,不敢批评孩子。而现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一些惩罚,比如完不成作业,罚抄写课文20遍,罚去操场跑步之类,这样的做法都不是我所说的教育意义上的惩罚。我说的惩罚有几个观点,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  相似文献   

5.
“不打不成材”“打是亲、骂是爱”这些话大家肯定都听过好多遍了,老师、家长体罚孩子已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可能很多同学因为做错事被体罚过,比如被罚去搞清洁、打手板、扎马步等等,或者曾被施以“冷暴力”。同学们,你怎么看待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惩罚呢?做错了事情,惩罚是要有的,但是什么样的惩罚方式是你可以接受的,什么样的惩罚方式又是你无法忍受的呢?印象中有没有一次惩罚对你“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伤害呢?  相似文献   

6.
现在学校普遍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而少用惩罚性手段。惩罚似乎被人们视为异端,视为人权的侵犯。事实上,这是对惩罚的误解。惩罚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学生觉得难堪,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而是以育人为目的,学生能够且乐于接受的、充满理智和情感的一种教书育人的挫折艺术。  相似文献   

7.
真爱     
教育不是改造人,是唤醒人,唤醒人内心中沉睡的巨人。当一个孩子犯了错,要惩罚他,首先要肯定他是一个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错误。比如,对他说你确实很优秀,但是今天这件事,你伤害了别人,你是怎么想的,你怎么办……惩罚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和目的,应该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而我们的父母常常剥夺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比如孩子打碎了别人的  相似文献   

8.
朋友     
给你最多支持的人是你朋友,给你最大伤害的人也可能是你朋友。有时候,朋友就是一把双刃剑,你能从朋友处分享快乐,亦能从他们那里获得痛苦。如果你无法理解朋友,请向平凹先生取经。  相似文献   

9.
非法的法治     
假设一个情景:有一条法规,它的规定合情合理,而你恰好违反了这条法规,并因此受到了惩罚。这种惩罚一定是法治的吗?答案看似显而易见,因为违法必究是法治的一个原则,在一般情况下,惩罚违法者是彰显而不是破坏了法治。  相似文献   

10.
惩罚     
“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惩罚你吗?阿瑟?”“不知道,爸爸.为什么呢?”“因为你打了比你小的孩子,所以要受到惩罚.”“按这个道理,我也比你小呀,你也要受到惩罚.”惩罚@黄宁敏  相似文献   

11.
惩罚     
这瓶可是胡椒粉。你要是打破了瓶子,我可要惩罚你!您怎么惩罚我呢?把胡椒粉撒在你的舌头上,看你还敢不敢淘气!噢,妈妈,要是我打碎了果酱瓶,请您也用同样的方法惩罚我吧!惩罚@张虹~~  相似文献   

12.
戴丽 《教育导刊》2008,(3):21-22
在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人们重视奖赏、抵触惩罚.其实,奖赏与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的两个方面,两者具有辩证关系.如果在两个孩子中,你奖赏其中的一个孩子,那就等于你惩罚了另一个孩子,暗示他不如被奖赏的那个孩子优秀.奖赏带给孩子是积极的成功感,从侧面教育了其他孩子;而惩罚给人的打击是直接的,其伤害是不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13.
刘芬 《今日教育》2009,(4):57-57
教育是尊重而不是伤害;是关爱而不是冷漠;是信任而不是怀疑;是宽容而不是惩罚;是激励而不是打击;是欣赏而不是挑剔;是唤醒而不是熄灭。  相似文献   

14.
一怒之下     
你越来越不像话了。1写完作业竟然找别人签名。2为了惩罚你,作业全部重写。3这是我崇拜的明星给我的签名。4一怒之下@朱森林~~  相似文献   

15.
赵翔 《家长》2013,(Z1):58
惩罚和宠溺是现在中国家庭最为常见的两种教育方式,这些父母或信奉"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惩罚式教育,或采取对孩子呵护备至、事事为孩子考虑周全的宠溺式教育。但这些都不是正确的教子方法。那么,如何管教孩子,既能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又不伤害孩子的感情呢?如果你有这样的疑问,请认真阅读《轻松教  相似文献   

16.
被动地位,甚至可能成为环境的牺牲品。 生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的愚蠢的行为。 中伤的话是带毒的回旋镖,总有一天,它会飞回来,给射箭者造成更严重的伤害。现实是残酷的,它不会同情你、可怜你,它不会给你特别的关爱。相反,你越是懦弱,它就越看不起你。 生活之所以不美满,起因往往都是些小事。  相似文献   

17.
在高唱尊重儿童天性的当下,在推崇赏识教育的今天,是不是不能批评学生了?惩罚教育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呢?若有,那又如何避免惩罚对学生的强制呢?惩罚教育是一把双刃剑,若这把双刃剑与人性合金锻造,那就会是合乎人性,促进学生成长,捍卫学生尊严的正义之剑。  相似文献   

18.
我总结了一下,我家的情感教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从不进行精神惩罚这是我们家的一个原则,从不进行精神惩罚,从不给别人难看的脸色,从不用“我不理你”作为对别人错误的反应,虽然我们家主张打人,但从不在发怒的时候打人,而且所有打的行为都是在民主表决后进行,使被打者心悦诚服。给别人脸色看是把自己不愉快的情绪传递给人家,不理人是打冷战,对别人进行精神摧残,在深深伤害别人的时候也同样伤害着自己。精神惩罚对家人、朋友的伤害程度远甚于肉体的惩罚,而一个灿烂的笑容,一句得体的夸奖,可以让人高兴好几个小时甚至是好几天。二、从不…  相似文献   

19.
别样的惩罚     
王献章 《江苏教育》2007,(23):38-39
教育离不开惩罚,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认为,没有处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马卡连柯也曾经说过:“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的尊严感。”但惩罚是把双刃剑,如何运用则是一种艺术,一种需要创新的艺术,只要我们创造性地加以利用,定能给教育增添别样的风采。  相似文献   

20.
扛垃圾     
“超越伤痛的惟一办法,就是原谅伤害你的人。”大师说。“这样,未免太便宜他了!”大师反问:“你真的相信,自己气得愈久,对他的折磨就愈厉害?”“至少我不会让他好过。”“假如你想提一袋垃圾给对方,是谁一路上闻着垃圾的臭味?是你。不是吗?”大师说。“紧握着忿恨不放,就像是自己扛着臭垃圾,却期望熏死别人一样,这不是很可笑吗?”扛垃圾@何权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