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备考提示文化哲思类散文,或讲述文化知识,或感悟文化现象,或评析世态人情,既充满思考的智性,又不乏文化关怀和个人感受。在写法上,这类散文往往旁征博引,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其特点有:一是取材  相似文献   

2.
招贴设计处处蕴涵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现代观念,而又不失民族风格,是现代招贴设计走向世界的一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学文化中,"兄弟"相关意象较为丰富。其取象多以身体部位与动植物为主,遵循取象容易、类比关系、委婉含蓄等原则。经过长期积淀选择,最终形成一些常见的"兄弟"相关意象,它们藏于百姓潜意识,流于大众口头,现于各类文字,深刻地影响到传统的伦理文化与文学艺术,在当代社会仍不失其伦理意义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文化人类学中的功能主义企图阐明文化或社会的每一个别构成要素在现实存在的社会或文化有机体中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总体中发挥的功能,而结构主义则致力于分析文化或社会背后的人类共同的无意识结构,所有这些都是“涂尔干原则”──整体优先于局部,社会优先于个人──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5.
任何文化都有其相对和绝对的属性,文化的绝对性是它的普遍性特征,文化的相对性是它的特殊性特征。文化相对主义就是否认文化的普遍性,夸大或只强调文化的相对性、特殊性的一面,把它们抬高到绝对的地位。这显然是错误的。文化的普遍性或客观性源自人先天存在,而伦理道德的规范就是用来保护人的基本权利和限制人的无限自由的,我们应当坚持文化或道德的客观性,反对文化或道德的相对主义。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闽南地区利用当地的特殊地域优势,大力“走出去”和“引进来”,形成了一种具有本土气派而又不失外来风格的侨乡特色文化,对当地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闽南侨乡在文化建设中也呈现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中外文化、古今文化、区域间文化的冲突和碰撞。而邓小平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对侨乡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因此,闽南侨乡如何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摆脱文化发展困境,充分发挥侨乡文化特色,促进侨乡文化的发展、繁荣,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7.
赵德 《襄樊学院学报》2011,32(12):57-60
襄阳既是三国文化的发源地,又是借助城市主题建筑传承和发扬三国文化的重要城市,以教育建筑、交通建筑、纪念建筑、文化建筑的主题建筑借助装饰设计来再现三国文化,既构成襄阳城市景观的内容,又不失为襄阳城市建筑环境追求文化地域化、特色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也许是我孤陋寡闻,这是迄今为止我见过的最美丽的学校。步入厦门外国语学校,给我第一感受就是赏心悦目、心旷神恰。无论是坐落于风光旖旎的赞笃湖畔的初中部,还是矗立在景色宜人的“未来海岸”的高中部和海外部,映入眼帘的是校园环境幽雅、传统文化浓郁、教学设备先进、校舍布局合理,可谓是充满现代气派又不失儒雅端庄,办学历史不长而不失文化涵养。  相似文献   

9.
试析构成京味文化的三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封建帝都时期的北京文化包含宫廷、缙绅与庶民三种文化,它们分属于不同阶级或阶层,又受时代、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制约,是构成京味文化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10.
文昌文化虽属道教传统文化,它的谈演经文为门徒伪托文昌帝君神喻而成。但是,从历史的视角和民间层面来看,相当部分谈演经文在客观上起到了教化士人学子和整肃文化风气的作用。其道德价值取向反映了华夏传统主流文化的要求。就是在古为今用,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今天,文昌文化也不失其借鉴和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经沧桑而未曾间断,这在整个人类发展进程中是独一无二的,究其根源乃因其既有一以贯之的绵延内质,又有应时而新的嬗变机制。惟其能始终如一的继承先人优秀遗产,保持恒定沉稳的品性,延续至今而依然不失农耕文化所特有的知足常乐、向往和谐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在过多的从全球化语境中来分析民族文化及其发展的今天,所得到的结论莫不是从全球化这一大的背景或把其当成主流从上而下地来观照民族文化所得到的。以民族文化为背景,把全球化纳入民族的审视之中,试图从民族的语境中来看待全球化,分析它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的了解全球性文化和民族文化全球化,以及把握他们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上海是一个国际化的移民城市,居民来自国内各地、世界各国,上海的根在文化不在土地。移民的复杂性决定了海派文化的复杂性,也使得上海极具现代化而又不失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漫步在大上海昔日里的十里洋场,商住混合的街道、奇特的异域风格建筑、不知何处传来的外国流行音乐、世界各地的风味餐馆、遍布的外国语学校……到处可以感受到异国情调。但一进入上海敬业中学,这里的很多东西便立  相似文献   

14.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罗伯和克鲁柯亨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判性回顾》中将文化定义为:“文化包括各种外界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它们借符号之使用而被学到或被传授,而且构成人类群体的出色成就。文化的基本核心是其价值观念。”从克罗伯和克鲁柯亨的文化定义可以看出,文化凭借其核心的价值观,对人类活动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学校领导者通过学校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王华芳 《中国教师》2009,(Z1):538-538
<正>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形成人类思想和表达思想的工具,而词汇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在语言中直接或间接的反映,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意义。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说,由于缺乏相应的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很难理  相似文献   

16.
王明春 《德州学院学报》2011,27(1):106-107,110
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自产生之日起,便与传统文化相依相伴,但是,汉字比传统文化更具历史永久性。千百年来,不同时代的社会习俗、文化现象、文化观念等,有的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或消退,或消失,或演变,然而,它们的沉浮过程却依然沉淀在汉字形体的结构中。汉字形体有着众多的构字部件,  相似文献   

17.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中国在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进入社会主义以后,不仅在经济上面临“跨越”以后怎么办的问题,在文化建设上也面临同样的难题。“初级阶段”的文化与先进的社会制度并存,决定了这一阶段文化形态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这种情况需要我们深思熟虑,建立有效的反馈反应机制,采取灵活而不失原则性的对策,实行强有力的主流思想教育,在文化上保证“跨越”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汉英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或色彩的词语都很丰富。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它们本身的基本意义,更要留心它们的差异,因为它们的差异在不同民族语言中往往有不同的特点,有些特点甚至构成了人们对经过引申、转义以后颜色的崇尚和禁忌。这种不同文化之间颜色象征意义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本文试图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去分析、探究各民族文化发展对颜色词象征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化意义上的中国20世纪是一个“文学的世纪”。作为“文化现实”的20世纪中国文学,以其不同的形象系列和话语逻辑编制了一幅意义多元、内涵繁复的现代中国的文化版图。所谓“农民文化”、“知识分子文化”(精英文化)、“市民文化”(都市文化),今天看来在很大程度上都不是以它们的“原生态”即事实(历史)本身进入我们的观照视野的,而多通过人们或被动或主动的文学阅读,及由此诱发的历史想象和判断,成为今天人们理解和解释20世纪中国文化史最直观(形象)化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20.
文化作为人类本质的体现,与人类相伴而在,在所有人类活动的范围内都有文化,它贯通时空,普遍而永恒地存在着。人是文化的主体,适应创造着文化,它们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共同进步,繁衍不息。语文教师作为人类的一个群体,由于功能的特殊性而和文化的关系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