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师 生活是一本书,需要我们精心地翻阅;生活是一幅画。需要我们仔细地欣赏;生活是一条小溪,流淌着酸甜苦辣;生活是一段乐章,洋溢着喜怒哀乐。生活,需要我们去感受。用心感受,你会发现,一片落叶、一束鲜花、一个微笑,都能引发我们无限的感慨,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会在我们笔下栩栩如生,充满朝气。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用心感受生活。请听一组歌曲,伴随音乐回顾16年成长的足迹——  相似文献   

2.
严立群 《考试周刊》2011,(48):65-66
每次作文课当我捧着一摞整齐的本本进班时.学生们就会送给我一声“唉”。我知道,除了几个文笔较好的,学生们最怕写作文。这个学期,我进行了调查。原来大多数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素材可写。学生对周围的一切都无动于衷.对生活的真善美缺少发现的目光,如果对人生的感悟如此苍白,生活的情感如此荒漠,那么行起文来怎么会有怦然心动、一吐为快的冲动呢?  相似文献   

3.
记得古人曾说过“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这辞发必是这情所到,这情所到必产生辞发。由此看来,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从他们的生活出发,重视培养写作情感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相似文献   

4.
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感悟。学生不仅靠听来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实现潜移默化的学习。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新标准教材走进了高中师生的学习生活。如何使用好教材?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如何让学生充分感受教材的魅力?是一线教师探讨得最多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课程标准》中最重要的教学领域之一,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让学生在流动的音响中靠听觉来感受音乐形象,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和创造音乐,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做了很好的铺垫。在音乐课堂中,应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重视学生在感受鉴赏过程中的模仿、表现,力求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感受与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我国古代私塾教学中依靠学生自己感悟,还是现代班级授课制.都将重点放在知识规律的引导上.这些做法都是成效缓慢而结果难测的。网络的出现给许多行业陈规都造成了有力冲击.那么.我们这一代人能否借助网络这个现代高科技的“魔法”,破解千年来留下的作文教学的“咒语”呢?这是一个很值得一试的研究课题。在作文教学中,网络的功能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作为教师创设情景的工具;②作为教师要点指导的工具;③作为学生材料收集的工具;④作为学生作品呈现的工具;⑤作为师生交流评价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我们是在2008年12月31日晚到达美国纽约的。此后的21天,我们穿行于美国各地,考察,学习,受训。  相似文献   

8.
万立亚 《黑河教育》2010,(11):26-26
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数学课本中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五彩缤纷的生活给我们提供的学习资源却是无限的,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猜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相似文献   

9.
很多老师说,学生不爱学习数学,认为数学枯燥无味。可是,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能感受到数学的美,怎么会觉得数学苦燥无味呢?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数学的美,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学到知识。  相似文献   

10.
陶柏 《成才之路》2012,(33):87-87
2002年9月,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在神州大地上铺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成了这次课程改革的宗旨。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在我的教学中,我一直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尝试。  相似文献   

11.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一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如何帮助学生正确、有效地记忆字形?我认为教师应该创设有趣的游戏,让学生通过寻找科学的规律,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让他们感受成功,体验识字的快乐。  相似文献   

12.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学生必备的知识,而且也在于个人精神生活的幸福。”教师要在课堂上让学生们感受到幸福。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快乐的体验。幸福作为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一直是人们的追求。那么作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这就是幸福。  相似文献   

13.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生活,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解决学生作文"无米下锅"的尴尬,人们普遍强调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生活。  相似文献   

14.
好的文章,皆来源于生活。凡一片树叶、一块石头、一件身边的小事或是一个场景等等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因而都是我们观察、感受、思考的具体对象。  相似文献   

15.
生活大课堂     
周妍 《宣武教育》2005,(9):27-29
习题对于每位教数学的教师而言是那样的熟悉,它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座桥梁、一种手段。习题常常是教材中编者设计的,而在一次课堂学习中孩子们自己发现和提出的问题却为我带来了一种新的思考与尝试。  相似文献   

16.
一篇小学生作文《我敬佩的一个人》中这样写道:“……清洁工是千千万万个劳动人民的缩影。他们的勤劳善良、任劳任怨是我学习的楷模,我敬佩他们!”  相似文献   

17.
在"冰心作文奖"大赛中,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凭一篇107字的《妈妈回来了》获得一等奖。原文如下":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了。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温暖,她会在家里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此文的制胜秘诀在于  相似文献   

18.
郑鑫 《成才之路》2011,(10):57-57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聆听声音始终是音乐课堂的主要内容。感动学生的,应该是音乐本身。在音乐面前,教师介绍多少,说多少音乐的美,那都是教师的个人感受,这种感受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要学生认同,还不如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听,给学生感受音乐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在德国的课堂,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学生所要练习的重要能力。老师认为,发言不仅仅是人的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而说话和论述的能力可以通过各种课堂讨论来提高。我中学时的德语老师桑特曼平时最注重的,就是我们在对话和写  相似文献   

20.
感受生活     
如果有一天这个城市的樱花如同烟花般灿烂地盛开,哪怕只有那么一瞬间,我会回来;如果有一天这个城市的天空如同你的眸子那么清澈,哪怕只有虚幻的一刹那,我会回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