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众文化是一种语文课程资源,关于其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这是由大众文化的两面性特征所造成的。大众文化在语文活动课程中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大众文化在语文活动课程中的有效应用要注意符合语文性、综合性、生活化、个性化等问题。应用大众文化资源的途径有,以口语交际为活动主题进行大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以“读”、“写”为活动主题进行大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制定、理解和实施语文课程目标是离不开文化视角的 ,从根本上说 ,课程的实施就是文化的选择、传播、濡化的过程。这不仅仅是因为课程是文化的载体 ,更因为课程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 ,这也正是语文人文性的体现。语文课程文化的具体内容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以下称“新课标”)的课程总目标第二条中规定的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 ,尊重多样文化 ,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和以往大纲相比 ,新课标中的语文课程文化有了更宽广的外延。除了包括以前大纲中的“固有文化”(民族…  相似文献   

3.
王欣 《文教资料》2015,(3):165-167
为了真实了解广大中职学生对大众文化需求的现状,有关中职学生课外生活的内容、对待经典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态度,以及对语文课堂教学及语文教师的评价三方面的调查分析,为大众文化资源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4.
徐鹏  吕游 《现代语文》2005,(11):46-47
大众文化是以大众媒介为手段、按商品规律运作、旨在使普通市民获得日常感性愉悦的体验过程,包括通俗诗、通俗报刊、畅销书、流行音乐、电视剧、电影和广告等形态.它具有商业性、娱乐性、消费性、世俗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对后现代主义本身,还是对后现代主义的特征,人们都有着不尽相同的看法或者主张:苏珊.桑塔格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新感性,安吉拉.默克罗比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新的历史时刻,弗里德里克.杰姆逊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新的文化样式。尽管如此,被后现代主义耦合在一起的人,仍不失共通之处,即他们的认同于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之间的交织与纠缠。为此,本文拟借助一系列大众文化文本,探讨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力图证明后现代主义已然改变了人们赖以思考大众文化的理论与文化根基,旨在指出后现代时代的大众文化仅仅表示受众人青睐的文化。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语:媒介与大众文化研究是一个跨文艺学、媒介学和新闻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既有研究语言艺术、文本图像的,也有研究影视镜头内容和流行歌曲的,本期刊出的三篇论文,便分别聚焦杂志封面、青春电影和有声读物,视角都很独特,写作也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7.
当我们在讨论大众化该不该进入课堂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包含着这样一个事实:大众化已经存在于我们的课堂。  相似文献   

8.
大众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外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大众文化还可为外语教学提供新的语料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施有效的互动性教学  相似文献   

9.
10.
大众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外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大众文化还可为外语教学提供新的语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有效的互动性教学。  相似文献   

11.
杰姆逊在后现代主义的历史语境中阐释大众文化,认为大众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具有同质性和互文性.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杰姆逊始终坚持辩证法,认为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不仅具有为法兰克福学派所诟痛的压迫性质,还具有乌托邦性质.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在当代中国已经成为了“问题”,中国前现代状况的存在并不能成为后现代主义不存在的理由。作为西方后工业社会的一种化现象。后现代主义与大众化之间存在着同质性和“互性”,大众化是历史叙述的后现代本;作为一种理论话语。后现代主义在消解了现代主义中精英化和大众化的二元对立结构后成为一种以大众化为主体的化。大众化批评的历史主要是批评大众化的历史,改写这一历史是后现代主义的学术成果之一。从哲学基础、美学倾向、艺术追求、化态度和价值立场等五个层面来考量,后现代主义无疑是一种大众化的辩护理论。  相似文献   

13.
本雅明因相信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最终导致艺术的进步而对大众化持肯定的态度,他的艺术生产理论对研究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他认为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艺术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导致了艺术的进步和发展,机械复制理论作为一种艺术生产力将推动艺术的进步。他通过艺术由膜拜价值向展示价值的转变,将关注的目光转向大众,转向艺术与大众的结合问题,把大众放在艺术发展的中心地往。他确认对新的艺术形式的欣赏方法——消遣,认为“消遣”的欣赏方法适合于现代艺术。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大众文化的特点,分析了大众文化对高校学生产生的影响及其对高校图书馆职能产生的影响,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在克服大众文化消极影响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人文精神是大学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历史上的大学曾经高扬人文精神,而大众文化时代的到来,成为导致大学人文精神危机的重要因素。大众文化的影响不仅止于日常行为或生活表象,而是从根本上导致大学生文化人格的不健全,而大学人文教育的缺失更加深了这一危机。大学应该从教育的本质出发重塑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6.
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急剧变化,当代文化出版出现了媚俗化的倾向,媚俗出版物几近泛滥,突出表现在其内容媚俗、书名媚俗、选题策划物媚俗与宣传媚俗。伴随着出版爆炸现象而愈演愈烈的种种媚俗表现,对大众文化产生了危害,期望新世纪的出版业能够沿着健康、正确的方向蓬勃发展,进而丰富大众文化的人文内涵,提高国民的精神素质和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7.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大众传播技术的进步,大众文化在我国特别是广东空前繁荣,在整个社会文化生活中愈来愈占据重要的地位.究竟大众文化的兴起和繁荣,促进了社会文化的进步还是阻碍了社会文化的进步?它对于精神文明建设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大众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为此,有必要对大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意义、性质和功能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960年,赵匡岚陈桥兵变,从孤儿寡母手中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了北宋王朝。宋代统治者鉴于唐末五代以来政权的频繁更替,都是由于将领握有重兵,发动兵变的结果,皇朝建立之后,把兵权牢牢地控制在皇帝的手中。为了防止变乱,在京都和全国的一些主要城市驻以重兵。北宋仁宗庆历年间,全国兵员达一百二十五万九千人,皇桔初年,兵员总数达一百四十多万,真宗以后,常备禁军厢军在八九十万以上,一半以上集中在京都四周,其他则连同乡勇驻守各府路重镇。京师与各重镇的庞大的军队,加上依这些军士为生的闲杂人员,总数十分可观。宋代京师周围…  相似文献   

19.
文化情绪指特定时期社会文化心理和精神气质的总体状况。与印刷文化所代表的理性主义对欲望的严格监控不同,以当代传媒为载体的视觉文化,着力唤起大众的感受性和直接体验,以夸张的形式诱导欲望的膨胀,将批判意识转换为享乐意识,将感官享乐幻化为快乐和幸福。大众生活中弥漫的享乐主义情绪映射出当代文化的深刻危机。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调控、提升个体道德自觉、回归理性主义批判是化解文化危机、抵制享乐主义侵蚀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20.
栏目特邀主持人:汤哲声主持人语:本期栏目与往期略有不同,本期的三篇文章,都是以往的中国通俗文学与大众文化研究中较少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期的一组文章对于通俗文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者拓宽研究视野,扩展研究领域,借鉴研究方法,都会有一定的助益。陈翠娜的相关研究,目前所见甚少。本期发表的杭州师范大学郭梅女士的《泼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