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近重大比赛之前许多参赛者会出现赛前热症或赛前冷淡的情绪状态,从而明显降低运动员比赛能力,破坏动作,使之不能发挥自己可能达到的良好水平。在赛前不以运动员意志为转移而出现的赛前热症或赛前冷淡状态是比赛成功的一大障碍,并且很难随自己的愿望进行调整。经过专门选择的音乐可以有效地促使运动员在赛前产生各种各样良好的情绪(高  相似文献   

2.
竞赛,对于运动员来说,不仅是一场技术、战术的较量,而且也是心理上的一种严峻考验。有的运动员在比赛中往往发挥不出平时的实力,而有的人却出现意料不到的好成绩。这除了身体、技术问题之外,还须从心理学的角度寻找原因。面临比赛,运动员的身心处于紧张状态,各种情绪体验也极为鲜明、强烈而且变化多样。赛前情绪状态表现如何,直接影响比赛成效,这是每个运动竞赛者深有体会的,从而情绪问题引起了教练员、运动员的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3.
摔跤运动员赛前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摔跤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场摔跤比赛的胜与败。有的队员赛前出现过度紧张、焦虑、害怕等状况,比赛场上脑子乱轰轰,一片空白,身体僵直,手、腿不听指挥,腿好象踩在棉花上,导致这场比赛败于对手。我对4名摔跤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调查了解,就赛前不同心理状态所引起紧张原因、赛前心理状态表现类型和克服不利比赛的心理状态进行了分析,提出初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郭克军 《体育世界》2008,(8):110-111
赛前训练是比赛的专门准备与训练阶段,而比赛能力是指运动员在正规的比赛中,表现出的最高专项成绩或战胜对手的能力。赛前训练阶段是运动员在比赛期能够达到最佳竞技状态的重要阶段,对运动员比赛能力的提高有直接的关系。赛前训练的任务是要把运动员已获得和已具备的运动竞技能力,通过赛前训练更好地表现出来,形成最佳竞技状态和最高竞技能力,保证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创造最高专项成绩。  相似文献   

5.
一、高校全能运动员的心理特点(一)赛前心理状态特点 高校全能运动员在赛前与其他比赛一样,也会出现赛前状态,也有一个达到最佳竞技状态的过程,有研究表明这种状态明显早于其他田经项目,一般提前3~7天,其他田径单项比赛,大多是在2天以内有的甚至是在临赛前才出现。因此会导致运动员在比赛前过多的心理消耗,使比赛时的最佳竞技状态减弱或消失,特别是心理素质差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6.
所谓"赛前状态"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之前因即将参加比赛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现象,是运动员的一种心理、生理反应。高中时段田径运动员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赛前心理训练,在赛前都会出现不同的心理焦虑状况,如出现睡觉失眠、肌肉僵硬、小便频繁等一系列赛前焦虑特征,使自己无法正常发挥运动技术水平,所以一场运动比赛的最后胜负,不单纯地取决于运动员战术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的认知焦虑、躯体  相似文献   

7.
王烨 《游泳》2009,(3):50-51
通常,在赛前的3-4周进行赛前的调整训练。在这3周多之前的训练是可以称为准备期的训练,所有距离和强度较之前的大练周期相比都缓慢地下降。之后就进入了赛前的调整,这一时期的训练是至关重要的。无论运动员在大练周期中表现得怎样,科学的赛前调整训练都是比赛成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运动员赛前不良状态及心理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赛前不良情绪状态,是指比赛开始之前,运动员由于技能水平、机能状况、训练程度、机体所能承受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的不同,加上比赛环境、规则、裁判等多种多样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必然会使运动员在赛前产生各种不良情绪状态,从而影响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和提高。 根据运动实践的研究,运动员的赛前不良情绪状态大致有: 一、情绪过分激动状态。这种状态的特点常表现为情绪体验强烈而紧张、呼吸短促、心跳加快、四肢颤抖、情绪状态不稳定,常常由一种情绪状态迅速被另一种情  相似文献   

9.
郑伟  陈炫静 《体育科技》2010,31(1):97-99,148
通过对广西大学生足球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问卷调查研究,揭示了赛前心理不稳定现象普遍存在于大学生足球运动员当中,且直接影响技战术水平发挥;运动员赛前的主要表现是兴奋、紧张、冷漠等,产生积极、矛盾和疲惫相应的心理。为适应比赛必须进行赛前心理调控。  相似文献   

10.
竞技运动员在比赛之前,往往会出现赛前紧张状态、赛前淡漠状态以及赛前盲目自信状态。通过对超强度想象理论的提出和研究,试图通过超强度想象消除竞技运动员的不良赛前状态,以至于达到最佳战斗准备状态。  相似文献   

11.
在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是影响比赛胜负的关键。使用心境量表(POMS)、主观体力感觉等级量表(RPE)和运动心理疲劳问卷(ABQ)对辽宁省乒乓球运动员赛前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进行测试评估,并提出赛前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休息、强化自信心、确定适宜的比赛目标、激发运动员的比赛动机、运用心理训练方法等心理调控手段,积极调整乒乓球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旨在为改善乒乓球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提高运动员比赛中的运动表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尿内儿茶酚胺排出量和状态焦虑为观察指标,在运动员参加重大比赛期间进行了不同时段检测。结果表明:比赛发挥好的运动员在赛前0.5~2h段表现出较高心理激活水平;而比赛发挥差的运动员则表现相反,并且还有在赛前和比赛后儿茶酚胺排出量明显增加及高焦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青少年击剑运动员赛前心理素质进行了研究。结论得出:青少年击剑运动员在赛前心理表现主要为过度紧张、赛前的过度兴奋和赛前的情绪冷漠等,影响青少年击剑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因素主要为自身因素、家长和教练员因素以及比赛环境因素,其中自身原因是影响青少年击剑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最为主要的因素;并从家长、教练、青少年自身角度为青少年击剑运动员提高赛前心理素质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十项全能的心理十项全能不是十个单项的简单总和,而是受一定规律制约的合乎逻辑的整体。在十项全能的训练和比赛中有其特殊的心理过程。1.赛前状态参加十项全能比赛,运动员要调动自身的一切力量,同其它比赛一样,也会出现赛前状态。但不同的是其出现赛前状态的时间,明显地早于其它田径项目。据调查,运动员在参加全能比赛时,赛前状态普遍提前2—4天出现,有的甚至提前一周。而其他单项比赛,则大多是2天以内乃至临赛前才出现。这样长时间的赛前状态笼罩着运动员,会产生怎样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15.
所谓心理诊断是指对心理现象的评定。因此运动员赛前的心理诊断就意味着对运动员比赛之前的心理现象进行评定。显而易见,这方面的工作对于教练员及时摸清运动员赛前的心理动态,提高临场指挥艺术和完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教练员和运动员一直认为,在参加重大比赛之前,必须绝对禁欲,以免消耗体力,影响比赛成绩。甚至有的教练员要求运动员在参加重大比赛之前完全禁欲不得少于6至8个星期。然而科学家们对此产生了怀疑。日内瓦医科大学查日泽尔博士通过试验否认了这一说法的科学性。他认为,赛前10小时停止运动员的性生活就不会影响比赛成绩。如果完全禁止运动员过性生活,还可能造成运动员心理上的紊乱。目前这一观点已被人们普遍接受。查日泽尔博士是根据对16名运动员进行1小时自行车运动试验得出这一结论的。试验分两组,一组是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将影响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比赛表现的扰动因素进行分类;重点研究了温度、比赛时间和地点、对手这三种主要扰动因素对运动员比赛表现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最后,针对管理方面的应对策略,提出重视赛前准备会和赛后总结会可以有效减少扰动因素对运动员比赛表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跳远运动员赛前自我心理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 综观国内外跳远比赛,有不少运动员由于出现多种心理障碍而导致失败,因此,科学地抓好跳远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和自我心理调节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可忽视。 2 赛前心理障碍的特征和主要表现 跳远运动员赛前心理障碍常常表现为一种压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中长跑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整中国地质大学熊和平一、中长跑运动员赛前心理诊断大学生中长跑运动员赛前心理障碍,是运动员在比赛前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心理异常的现象.这些异常现象因导致的原因不同,其表现也不尽相同.因此,对运动员赛前的心理状态进行正确的诊断就...  相似文献   

20.
所谓心理诊断是指对心理现象的评定。运动员赛前的心理诊断就意味着对运动员比赛之前的心理现象进行评定。显而易见,这方面的工作对于教练员及时摸清运动员赛前的心理动态,提高临场指挥艺术和完成比赛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概括起来,对运动员进行赛前心理诊断主要有下述几个作用: 1.调节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以保证他们竞技水平的正常发挥。 2.确定运动员扬长避短,切实可行的技术、战术手段。 3.选择适宜的上场人选和决定正确的出场顺序。 4.提供赛后总结,改进工作的可靠依据。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运动员赛前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