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母在上古的音韵行为非常复杂,可以跟很多声母谐声、通假,如何解释这一现象,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结论不一。本文从音类、音值、演变过程等几个方面对上古以母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并指出随着研究的深入,新出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类同变化同”的语音通则解释禅母从中古到现代的演变,分化,总结禅母类变规律,以“古无今有难”语音发展事实为根据,提出中古禅、船同类,禅母在中古应是浊塞擦音的意见,为禅母的类变规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与上古韵部研究相比,上古声母研究一直是个薄弱环节。除了少数的几种说法诸如“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喻三归匣”基本成定论以外。许多问题都没有达成一致。尤其是关于复辅音声母的讨论日益激烈。本文就上古声母研究代表性观点加以整理和概述。  相似文献   

4.
上古楚语的研究呈现出由记录性、零散性、单一性逐步转向考证性、系统性、多角度性的趋势,其研究材料与研究方法都有所拓展,但有许多方面仍需加强,突出表现为:史籍所载楚语资料穷尽性的梳理工作,楚地楚人作品中楚语成分的考证,出土的楚地文献的充分利用与详尽分析。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上古祼祭沿革可从“祼”的语用演变发现痕迹。综合考察“祼”从殷商到春秋战国的语用情况,可以发现“祼”的主祭者、祭祀对象和主要祭品保持稳定,而附属祭品、时间、用途变化较大。由此可见,上古时代祼祭的核心特点始终是王室荐酒的宗庙祭祀;但其地位、功能发生了变化:祼祭已经丧失独立祭祀的地位,且功能由祓除灾害转向祈求福佑、强化秩序和亲宗敬友。上古祼祭演变是西周对殷商祭祀制度礼制化改造的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所谓"餐食"是指"把固体食物吞咽下去"。在上古汉语中,人们用12个词项来表达此义位。餐食语义场经过上古前期、上古中期、上古后期三个时期的历史演变,呈现出了各成员在发展过程中内部要素之间的消长和更替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上古复辅音的研究情况做概括性的介绍,对这一课题进行总体把握和了解,以解决更多上古汉语的语音系统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上古八部代表性的典籍穷尽性调查的基础上,从共时与历时的角度总结归纳了整个上古汉语介词的基本面貌;并从系统的阶段性、系统的适应性两个方面揭示上古汉语介词向现代汉语介词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9.
上古汉语中有"贡、献、羞、荐、纳(内)、进、享、奉、效、奏、致、媵、奠"13个"进献"类动词,其中"献"在上古三个时期均居核心地位。上古各时期的具体成员略有不同,成员数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配价方面,上古三个时期均以三价双向动词为主,上古中期开始出现三价三向动词,上古后期始见三价单向动词。句式方面,上古时期"进献"类动词有18种句式,各时期的句式应用同中有异,但基本句式始终最多。"进献"类动词主要凸显的是"受事的转移途径",与受事的关系较为密切,而与事更多的是作为焦点出现。  相似文献   

10.
上古汉语中,同义词"盈"和"满"并非产生于同时,通过考察二者在上古文献中的分布,发现春秋末期以前的文献中只有"盈"而未见"满",而"满"则在春秋末期开始出现,在战国时逐渐发展,取得了与"盈"的竞争优势,奠定了在后世语言系统中的地位。并推论"满"是在战国时期由方言词进入通语的。  相似文献   

11.
把传统音韵学和西方历史语言学构拟方法相结合,配合儿化、跨方言比较等证据,构拟出山东方言日母字古音值,是对汉语方言构拟的一个新尝试。  相似文献   

12.
试析上古文学中家臣形象的历史演变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从社会和文学角度切入分析,先秦文学中家臣形象演变的轨迹如次:就社会发展角度而言,春秋中前期的家臣通常是从一而终的,春秋后期和战国时代的家臣则自由选择家主;就文学角度而言,随着叙事文学的艺术技巧日益成熟,文学作品中原有的家臣角色不断地被补充、重塑,家臣形象或是性格侧面增多,或是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得到强化,家臣形象因此由单纯而递进到复杂,由肤浅的外形描画而演进为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3.
上古声调的研究大致可以为分为三个阶段:是否有声调、有几个声调、声调的分类。王力先生的研究成果代表了目前上古声调研究的最新水平,原则上可以接受。但是,其中上古的平声与上声有长短的区别和入声分为长入与短入两类的观点,值得商榷,本文就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兮今音“奚”(xi,平声),是延续《广韵》“胡鸡”切之读音,王力先生将其归人上古声纽的“匣”母,上古韵部的“支”部。《说文》:“兮,语所稽也。”左安民说:“‘稽’本为‘停留’的意思,这里是指声音延续义。”据《汉语大字典》,“兮”是“语气词,多用于韵文,相当于‘啊'”。但《说文》未给出“兮”字读音的线索。  相似文献   

15.
本文的要点如下:1.上古汉语兼语前置句的分期描写。上古汉语兼语前置句的发展可以分为殷商、西周和东周秦汉三个时期。关于殷商甲骨文的兼语前置句,张玉金已有系统的描写。西周是该句式的空白期。笔者在东周秦汉典籍中随机收集到的32例兼语前置句,就其兼语而言,共有"谁(孰)"字句9例、"自"字句23例;就其第一谓语而言,共有"使"、"令"句各14例,"强"字句3例,"引"字句1例。2.上古汉语兼语前置句的演变特点。(1)情况多变:殷商、西周、东周秦汉三期,该句式由有到无、又由无到有,历经三变;殷商甲骨文的前置兼语均由名词充当,东周秦汉的都由代词充当。(2)数量趋减:殷商时期的兼语前置句多,东周秦汉的少;东周秦汉前段的较多,后段的更少。  相似文献   

16.
以色列语言学家Ariel的可及性理论详细划分了指称词语标示的先行语的可及性等级,为汉语指示代词研究带来新的角度和方法。对可及性理论下的上古汉语指示代词"是"的研究的回顾,强调可及性理论的适用性,有助于上古指示代词"是"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上古音研究中,古音学家对阴声韵歌部,或祭部,或至部,与入声韵月部,阳声韵元部的搭配上一直存在不同的见解。本文将对各古音学家有关歌月元部的观点进行梳理,从古音学家在阴阳对转、考古与审音以及上古声调等方面入手,探析各古音学家歌月元部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
上古声调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是否有声调、有几个声调、声调的分类。王力先生的研究成果代表了目前上古声调研究的最新水平,原则上可以接受。但是,其中上古的平声与上声有长短的区别和入声分为长入与短入两类的观点,值得商榷,本就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上古有没有声调、声调有几个、每个声调的具体调值是怎样的,古音学家意见最为分歧,难以有比较一致、可靠的看法.本文就上古声调研究的代表性观点做了一番梳理和述评.  相似文献   

20.
中医古籍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本文通过对上古医书文献及其研究概况进行考察分析,可以看出,从语言文字角度对上古医书文献的研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这些研究成果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同时由于年代等多方面原因的局限,这些研究成果中也存在一些局限与偏颇之处,因此上古医书文献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