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它潜在地影响着整个敦育教学工作。师德不是抽象的,它实在而又具体。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教师职业道德高低的试金石。一个毫无爱心、只注重传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书匠,是很难做一个合格教师的;一个不尊重学生人格,动不动就对学生发脾气、使性子,不为后进生着想的教师不是称职的教师。  相似文献   

2.
生命的觉醒     
<正>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是一个生命,也终归是一个生命。生命原本是单纯的,财富、权力、地位、名声等等是后来添加到生命上去的社会堆积物。既然在社会上生活,有这些堆积物就不可避免,也无可非议,  相似文献   

3.
受观念传承的影响,人们对师德有一种高尚的心理预设,但当代转型社会却无法提供师德普遍高尚的必要条件,因此需要从现代职业的视角出发,对“师德”的概念进行重构。从外延来说,应该区分基准师德和高尚师德;从内涵来说,师德当是教师作为教师之时的道德;从前景来看,师德必须走上可操作化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国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生很大变化,推动了教育观念的更新。在社会转型时期,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员,其道德状况不可能不受影响。教师职业道德受市场经济冲击,出现了一些问题:道德失范,重教书轻育人;缺乏合作,团队意识不强;从教不廉,价值取向功利化。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重构建现代意蕴的师德:以合作为基础;以育人为旨归;以身教为手段。  相似文献   

5.
一、师德的内涵及其本质1.师德的内涵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践行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追求的职业道德境界。它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理想、教师的职业作风、教师的职业良心等。其中,教师的职业理想是教师对所从事职业所要达到的作为和成就的设想和规划,是师德的基础;教师的职业作风是教师在从事职业时所表现出来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是师德的体现;教师的职业良心是教师在从事职业时对教师责任的自觉意识,是教师在履行教书育人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的统一,是师德的灵魂。2.师德的本质师德是职业道德的特殊…  相似文献   

6.
走在人群中,他们是那么普通与平凡,就像我们常见的一棵草或一棵树;走在生活中,他们是那么随和与宽容,就像我们可亲可近的兄弟姐妹.也许,他们没有轩昂的气势,没有靓丽的外表;也许,他们曾为琐事愁眉苦脸,曾为工作中的不顺心难过.可是,在生与死的面前,他们却做出了常人难以做到的抉择--在山崩地裂中,他们是那么镇静、坚强、勇敢,留给我们一个个伟大的身影.  相似文献   

7.
走在人群中,他们是那么普通与平凡,就像我们常见的一棵草或一棵树;走在生活中,他们是那么随和与宽容,就像我们可亲可近的兄弟姐妹。也许,他们没有轩昂的气势,没有靓丽的外表;也许,他们曾为琐事愁眉苦脸,曾为工作中的不顺心难过。可是,在生与死的面前,他们却做出了常人难  相似文献   

8.
重构新时期高校师德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科学的师德内涵,分析新时期高校师德存在的问题,提出重构新时期师德规范,包括健全师德考评制度、强化师德监督机制、加强师德建设的法制化、建立师德行为的回报机制。  相似文献   

9.
传统德育模式以政治关照为价值取向,使道德教育成为政治视野中严厉的道德控制,以致在面对生态伦理危机、经济伦理危机、网络伦理危机等社会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为此,要建构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指引,充分关注学生的生命,关注其生命的生存状况和生存意义,关注其生命的生成和完善,使之及于与之密切相连的对一切生命的热爱,并始终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可持续的生命关怀型德育模式.以此架构具有可持续性与生命性的德育课程体系,拓宽德育内容,加快实现德育内容的大融合,建立多向、平等、自由的伙伴式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职业道德是特定群体在其职业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用以统一成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一系列准则,是群体规范的社会化。它是调节和处理人与他人、社会、集体和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品质。  相似文献   

11.
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质。师德是教师精神世界的核心,它调节着教师的职业行为,推动着教师进行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促使教师向理想的职业人格和更高的精神境界努  相似文献   

12.
生命觉醒是生命成长过程中的转折、提升、质变之“点”,生命威长中存在着觉醒现象,觉醒可以存在于生命体中。一次次的觉醒,为人的生命存在提供一个个新起点,记录着生命的发展历程。在当代中国教育变革的具体背景下,师生生命觉醒有着大量的资源。从保护、促进人之生命觉醒的立场出发,当代教育实践需要实现生命意识、实践意识、转型意识的觉醒。对于教育者与研究者而言。需要敬畏觉醒的可能与唤醒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山东教育》2003,(21):123-123
中国当代教育理念从浓厚的政治色彩到极端的功利色彩,再到如今的“以人为本”,发展极为艰难。但终于开始真正触及教育的本质了。呼唤人性的回归,关注入文精神的培养,注重人格的完善、人格的发展,教育学生热爱生命、光大生命,发挥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生命质量,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呼唤教师自我生命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当代教育理念的发展走过的是一条曲折之路。从浓厚的政治色彩到极端的功利色彩 ,再到如今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其发展极为艰难。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如今的教育终于开始真正触及教育的本质了。呼唤人性的回归 ,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 ,注重人格的完善 ,人格的发展 ,教育学生热爱生命 ,指导学生光大生命 ,发挥学生潜能 ,提高学生生命质量 ,成为当今教育的主题 ,这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作为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必须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那么 ,担当此教育之重大责任的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是懂得热爱生…  相似文献   

15.
师德和教师权威是两个敏感而沉重的话题。时代的变革和社会的进步赋予教师角色和师生关系以全新的内涵,使传统师德和教师权威面临冲击与挑战。为推进中国教育事业跨跃式发展,有必要对传统师德和教师权威进行反思和重构。  相似文献   

16.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培养优秀的人民教师,而培养优秀人民教师的关键在于建设良好的师德。良好师德的建立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实现专业自我与体验人生价值的力量来源,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民族素质逐步提高的坚强后盾。古往今来,在民间或是在政府机构,师德建设一直是人们关注的教育焦点。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者的崇高道德品质是教育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由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强调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师德规范的内涵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存在的过于理想主义、偏重价值约束、缺乏人文关怀等师德规范缺失现象,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和坚守道德底线的新时期师德规范体系重构原则,并从师品、师知、师智和师行四个方面建构新时期的师德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8.
关于师德建设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师自我认识水平的提高,以道德说教和榜样示范为主要形式的传统师德建设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了。在“以人为本”的今天,尊重教师权益、关心教师发展、提升教师生命质量应是师德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杨丽芳 《广西教育》2008,(15):19-19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主动传播者,是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者,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从教师的自律方面及管理层面出发,提出加强师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杨毛吉 《青海教育》2023,(Z1):67-68
作为一名教师,用一言一行诠释着“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师德精神,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什么是教书育人,怎样言传身教、春风化雨,那他就是最幸福的人,也是最享受幸福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