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学实录] 师:大家认识我吗?我姓于.(板书"于")这是干勾"于".(生笑)为什么说是干勾"于"呢? 生:(很自信地说)一个"干"字加上勾,就是干勾"于". 师:同学们可以怎样称呼我?  相似文献   

2.
师:同学们,我姓于,叫于永正,来自江苏徐州。欢迎我吗?生:欢迎!师:谁愿意说一句欢迎我的话?生:欢迎于老师到我们砀师附小来作课!师:清楚,明白。谁能把话说得更好一些?让我听了更高兴,更激动。  相似文献   

3.
【案例】下面是于永正老师教学《圆明园的毁灭》的几个精彩片段:片段一师:同学们好!你们听懂刚才的介绍了吗?我姓什么?生:您姓于。师:哪个"于"?谁来猜猜?生:"干"字加个钩,干部的"于"。  相似文献   

4.
【教学实录】师:大家认识我吗?我姓于。(板书"于")这是干勾"于"。(生笑)为什么说是干勾"于"呢?生:(很自信地说)一个"干"字加上勾,就是干勾"于"。师:同学们可以怎样称呼我?生:于老师、于经理、于教练、于校长、于主任……(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争先恐后地举手)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学科是发育中、未长成的婴孩,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发现教师专业生活的种种美好?如何专业地听评课?如何观察自己的课堂,解构意义,构建新的意义?如何在先进教育理念与学习理论的引领下,于课堂中找到研究的乐趣,于每个教育实践的细节中找寻意义的存在,于专业成长中找到属于信息技术教  相似文献   

6.
原文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译文君子远出服役,不知他的限期。何时才能归里?鸡儿回窠栖止,日头垂挂天西,牛羊下山歇息。君子远出服役,如何能不相思?君子远出服役,不知日月程期。何时才能重聚?鸡儿回栏栖止,日头垂挂天西,牛羊缓缓归至。君子远出服役,该是没挨渴饥?  相似文献   

7.
来稿须知     
1.请写明作者单位全称、详细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以及电子邮件地址。2?注?明作者出生年、性别、籍贯、职务及职称。3?属?于基金资助项目或立项课题的来稿,请注明  相似文献   

8.
敖小英 《江西教育》2012,(11):37-38
<正>【片段一】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生(齐):知道!师:知道我叫什么吗?(生笑)不敢说是吧,看我来写。(师在黑板右侧认真板书:于永正)师:那你们想怎么称呼我?生(齐):于老师。师:有别的吗?生:我想叫您于爷爷,因为您很慈  相似文献   

9.
芥子纳须弥     
《同学少年》2012,(5):25
那些把灯背在身后的人,只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泰戈尔我问佛:世间为何多苦恼?佛曰:只因太专注于自我。我问佛:何谓专注于自我?佛领我走出庙宇,庙外绚烂的阳光笔直地投射下来。佛曰:你背对着太阳而行,看见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作文是什么?我认为作文是学生精神家园一种有生命的、鲜活的、独特的灵奇建构。成功的作文又是什么?于漪说:学生能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笔端,写出情真意切、文从字顺的  相似文献   

11.
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定位于“现代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动因是什么?是主观的臆断还是客观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故意的迟到     
上课铃响了,学生等待于老师来上说话课。他怎么没来?于老师从来不迟到呀!几个小脑袋探出窗外张望——来了,怎么不是于老师呀? 一位青年妇女急急地走进教室:“请问,这堂课是于老师来上吗?我姓孟,是教育局的。请你们转告于老师,他的那篇文章本周内一定要写好,写好以后打个电话给我,电话号码是57159。”  相似文献   

13.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情感是这门艺术的核心。而现在的语文课堂,许多老师侧重于对文本框架式的解读,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内  相似文献   

14.
这是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的《庐山的云雾》中的一个片断。于永正老师轻轻走到一位在课堂上一直没有举过手也没有发过言的学生身边,用商量的口吻说:“请你来读这一段好吗?”那女孩子不做声,只是摇摇头。“是害怕?还是没有把握?”于老师微微伏下身子耐心地问。女孩子还是不做声。“你敢站起来读吗?”于老师抚摸着小女孩的头,改用鼓励的口吻说。女孩子还是摇头。“那你就坐着读,好吗?”于老师的口气中非但没有一丝厌烦,反而变得更加亲切了,目光中充满了慈爱与信任,就像面对着他挚爱的孙女。可那女孩子竟然还是摇头。我们在座的听课老师不禁为于…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笔者在教学中也存在些许困惑.困惑于课堂教学,困惑于学生,困惑于现实.为什么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为什么学生讨厌上作文课?为什么学生在口语交际课上放不开,无话可说?一堂课结束后学生为什么会一问三不知?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在语言文字训练‘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强,听、读、写就容易多了."  相似文献   

16.
成长的回声     
成长真的是一个一再否定的过程吗?那么,过于于我而言究竟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正何为名师?顾名思义,就是在一定区域有名的教师。何为明师?按照谢云老师的解释,为明白、明亮、明天之师。不难看出,名师侧重于外,明师侧重于内。故名师不一定明,而明师也不一定名。  相似文献   

18.
站立于街头、马路,就座于公交车、餐厅,流连于百货商店,置身于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你看到了些什么?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人间?不妨让学生来谈谈他们对生活的体悟和感想。--出题者语  相似文献   

19.
当你拿着充满了估值模型、繁琐公式和大量数据的研究报告,你认为自己接近于公司的真实吗?当投资报告会上,西装笔挺的分析师大谈公司价值的时候,你认为他接近于公司的真实吗?当诸如"中金公司、安信证  相似文献   

20.
现行高中物理课本说:“经典力学只适用于解决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不能用来处理高速运动问题,经典力学只适用于宏观物体,一般不适用于微观粒子。”那么,怎样的物体是宏观物体?怎样的运动属于低速运动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