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不是奥运冠军,没有显赫的运动成绩,却有着比一般冠军更高的知名度和魅力。这就是日本女乒运动员、有"瓷娃娃"之称的福原爱。福原爱3岁开始打球,11岁成为日本国家队历史上年龄最小的队  相似文献   

2.
福原爱于1988年11月1日出生于日本的森带市。她3岁就开始打球,10岁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一名职业乒乓球选手了。她的妈妈福原织月也是一名日本家喻户晓的乒乓球明星。  相似文献   

3.
秋风乍起,一年一度的校运动会又开始了。坐在人声鼎沸的看台上,我忽然瞥见如潮的人海中,浮现着几个不起眼的、小小的身影:他们时而拿着相机东奔西跑,时而回到座位上奋笔疾书,时而又追着运动员,想要打探什么……呵呵,我脑海中顿时冒出三个字——“小记者”。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个小篮球迷,每当看到电视上的姚明、麦蒂等NBA的球星们挥洒自如、纵横驰骋的英姿,我就会幻想有朝;一日也像他们那样成为一名灌篮高手!  相似文献   

5.
我是葡萄     
汪俊慧 《新作文》2011,(12):32-32
大家好!我是葡萄小“Z”。别看我小,我有很多迷人之处呢!瞧,那晶莹剔透的外皮,仿佛一件漂亮舒适的连衣裙,浑身上下透出冰爽,溢出清香呢!我和兄弟姐妹挤在一条藤上,哥哥像一个加大的弹珠,姐姐像一个乒乓球,弟弟像一个圆滚滚的胖子,走都走不动了。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姿态,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文雨 《甘肃教育》2010,(15):1-1
第十九届南非世界杯已然落下帷幕,全世界的球迷也经历了一段悲喜交加的过程。但如果认真反思一下,应该是悲大于喜,因为这里所说的悲是深层次的。如果用网络语言来形容的话,世界杯本身也应属于“杯具”。  相似文献   

7.
《现代企业教育》2007,(7):34-37
“你们平时和赛前都不生病,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不远千里从深圳赶来的英特卡集团董事长张天文亲手将一台台“A康”安全空气机送到乒乓球运动员手中,他激动地对即将参加2008年奥运会的国手们说。 6月29日上午十一点,国家体育总局乒乓球训练馆,—场别开生面的赠送仪式正在进行,国家乒乓球队领队黄彪代表国家体育总局领导向关心体育健儿的英特卡集团代表表示感谢。[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小恍 《小学时代》2011,(3):29-29
黑白相间的大外套,滑稽可爱的黑眼圈——你,明明就是大熊猫嘛! 可是,你后来越变越奇怪了。不吃竹子,只喜欢吃草.还学会了用头顶人……举止一点也不“绅士”,哎哎,别用眼睛瞪我——你,究竟是谁啊!  相似文献   

9.
宝拉 《教育文汇》2009,(4):50-51,55
4岁的时候,在书店展示柜中看到一盒塑料图片,有憨态可掬的幼小动物,花朵缤纷,一张一张如同收录世上所有的美丽。我站在书柜前不肯移步,她来拉我,我倔强不愿离开,她便一掌打来,我一个趔趄倒在地上,嚎啕大哭。她于是怒气冲冲请售货员拿出卡片,扔到我面前,骂道:“这样的东西,要来干什么?”  相似文献   

10.
看到题目,你一定会问:“你难道是非洲黑人?”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我可是正宗的炎黄子孙。地道的黄种人。可不知怎么回事,我就是皮肤特黑,黑里透红,说是遗传吧,又不全对,我父母都挺白的,哎!也许是变异吧!  相似文献   

11.
12.
近日,我遇到了这样一位家长。此事还得从一个学生请假说起。  相似文献   

13.
林慧敏 《江苏教育》2007,(19):18-19
1991年秋天,我从体育运动学校挑来了一个排球专业的新教师倪晨瑾,她是著名运动员孙悦的队友,对来校担任体育教师和学生排球教练充满了自信。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个阳光男孩,喜欢运动。与扣人心弦的篮球、勇往直前的足球、魅力无穷的羽毛球相比,我最喜欢的是小巧玲珑的乒乓球。凭着对乒乓球的那份热爱和执着,我参加了校乒乓球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有幸被选中参加市级小学生乒乓球比赛。比赛那天,我既兴奋又紧张。当我听说对手很厉害时,心中不禁有一丝胆怯,可又一想"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该是我为学校争光添彩的时候了。今天,就让我来领教  相似文献   

15.
吴志菲 《职业技术》2006,(13):14-18
乒乓球在我国被推为国球,乒乓球国手们历来都为国人所广泛熟悉和喜爱。继邓亚萍、王楠之后,北京姑娘张怡宁成为中国女子乒乓球代表人物。站在众多个性鲜明的乒乓球国手中间,张怡宁显得有些朴实、内向——虽然她成名很早,但却不像一些师姐师哥那样“星光四射”;在球场上,张怡宁也不像那些具有号召力的球星一出场就能激起观众的热情——无论输赢,她始终是一副冷静面孔,所以有个外号叫“冷面杀手”。  相似文献   

16.
经常在午夜的时候,我的耳朵里还在轻响着忧郁的校园民谣,在那些不紧不慢的歌声里,青春伤逝了。打开青春日记,打开飘忽不定的日子,那里面充满了柔软的欢笑和坚硬的哀伤。它折射着我和我们的样子。9月6日陌生今天是入校第一天。我看行李,妈妈给我办各种手续。大学生活开始了。平淡无奇。天津是陌生的,要不是估分失误也许会留在北京,嘈杂让我有些忧伤。那些已经在这所学校待了几年的师兄躲在标志旗下打牌,入不了局的人凑在一起看我们这些新入校的女生。那个穿“班尼路”的男生脸上磕磕绊绊,像一个洗不干净的大草莓,胡子营养不良,就长了那么几根…  相似文献   

17.
“孩子出生学会的第一个发音就是‘妈妈’,这是令人心醉的声音,它比世界上任何一种声音更为动听,更让人回味良久。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孩子的成长教育上,帮助他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阳光一样的情操,使他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王开敏日记中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18.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北风呼啸,大地被冻得硬硬的。随着喇叭里雄壮的《运动员进行曲》,同学们一个个无奈地走出了教室,进行出操整队。听着呼呼的北风,我心里犯起了嘀咕:这么冷的天气,还做什么广播体操啊,我可不想去。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篇有点另类的文章。写作的起因是听说这么一个故事:一个警察在一个熙熙攘攘的街道上追赶逃犯,他高举证件,大声嚷道:我是警察,请让开,我要抓犯人。人们看看他,仍漫不经心地走路,丝毫没有让路。情急之中,他拿出手枪,大声嚷道:我是流氓——滚开——人们“唰——”的一下,站立两边……联想到现在校园暴力越演越烈,到底是何原因?在大力提倡施爱的背景下,我的这篇文章又属“不识时务”。但我是一线教师,深感说服教育有时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因此,我的这篇东西实际上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碰上软硬不吃的“问题少年”,到底该怎么办?记得意大利作家亚米挈斯《爱的教育》中也有这么一个“问题”小学生,名叫弗兰谛,在打碎夜校玻璃被学校开除后,母亲跪倒在校长面前请求留下,校长看在悲苦的母亲面上,饶他一次并极为严肃地说:“弗兰谛,你简直是在杀你的母亲啊!”我以为这个学生一定会改好,因为书中所描绘的社会风气非常正,人们都很善良,老师开口语都是“孩子们”。可万万没想到,这个孩子恶习难改,最后送进“儿童教养院”。难啊,教育!难啊,基础教育!难啊,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夹缝中生存的基础教育!难啊,背负沉重负担和压力、背负种种指责和批评的基础教育! 好了,下面请你读读文章的正文——  相似文献   

20.
什么样的表现说明孩子已能够认识自己了呢?怎样能促进孩子自我认识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