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命运问题在王安忆的小说中占有相当的份量。从作品上看,王安忆的命运观大致经历了两 个阶段,1986年前以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向命运抗争并相信抗争的力量,之后演变为对命运力量 无奈地认同。这种演变使她越来越接近于客观、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命运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赵晓晨 《新读写》2010,(6):59-59
历代不乏对项羽的评价,无数人喜欢他的英雄气概,却也曾用沉痛惋惜的语气说着他的意气用事、鼠目寸光和残酷暴虐。末了再哀叹一声:如若当年项羽如何,这天下还不知道是谁的。遑论其中事后诸葛的意味.单说此举必要与否:项羽需要这条后人口中光明坦荡的胜利之路吗?  相似文献   

3.
本按照王安忆的创作心态,以1984年为界,把她的创作分成两个阶段:即1984年以前为第一阶段,1984年以后为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王安忆的作品对美的发掘占主导地位,在创作道路上不断地超越自己。第二阶段王安忆的作品转向对非美、对丑的揭示,在“性”的学创作上脱离生活,这个阶段王安忆的创作是迷失了自己。  相似文献   

4.
5.
林晨 《阅读与鉴赏》2008,(12):29-31
作为一个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蜚声文坛的著名女作家。从踏上小说创作之路开始,王安忆就是以不断的“寻找与发现”贯穿于她创作的进程。她对小说创作始终保持一种精神追求的态度.她的创作更多地具有精神书写的色彩。更多地关注各种人物的灵魂。在欢乐的背后看到痛苦。在庸常的生活中找到生存的审美救渡。  相似文献   

6.
以小说《复活》为例,讨论托尔斯泰在小说的角色选择、情节设置和叙事视角等方面对王安忆小说创作的触媒作用及其嬗变。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由“外来户”经历形成的孤独体验对王安忆小说创作的影响,包括对创作题材的影响,对作者创作观的影响和对作家安排作品中人物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现当代坛上,王安忆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也是一位成就卓然的作家,其小说创作风格的多样性在同时代作家中也是佼佼。本就从其成就较高的城市小说和乡村小说作个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9.
王安忆是一个女性意识很强的作家,在其作品中表现出对女性本体的强烈关注。随着作年龄的增长和写作功底的加深,王安忆女性意识呈现出明显的转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构筑“天使形象”的乌托邦,叛逆的妇女乐团,用生活说话。每一个阶段都表露出作对女性本体如何走出图境的深刻思索。  相似文献   

10.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许多富有人文关怀的先觉者,尤其是女性作家们开始以强烈的怀疑精神和浓重的香定意识审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历史命运和现实遭际。他们认识到封建婚姻和家庭是父权制对女性进行性别压迫的重要手段,女性在婚姻关系中普遍存在着生命贬值和人格异化的现象,于是他们坚持不懈地对封建家庭中的婚姻异化和婚姻悲剧进行控诉和抗议,  相似文献   

11.
余红艳 《现代语文》2008,(6):107-110
王安忆是一个写作风格多变的作家,一直以来对其进行整体把握存在一定难度.从女性主义视角切入王安忆小说是一个较为可取的研究方法.本文试图从对女性主义写作概念的理解出发,以女性主义批评的研究思路展开对王安忆小说的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上海城市身份重建与对“现代化”的思索两方面论述了王安忆上海题材小说创作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安忆在近二十年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小说观念。王安忆对自己的小说观念最集中的理论总结是在她的《小说讲稿》中,她用古典名著以及和她同时代的几部优秀作品作为例证。然而小说家的总结感性的成分较多,并且有些观念作家自己并未意识到,却已经渗透到她的小说创作中。本文试图从以上两个方面补充王安忆自己的理论总结,并且用这些理论和她的小说互证。着重从过程的合理化、描述的日常化以及现实的经验化三个方面阐述。它们分别代表了王安忆对创作技巧的态度、对叙述方式的选择以及对小说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王安忆在近二十年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小说观念.王安忆对自己的小说观念最集中的理论总结是在她的<小说讲稿>中,她用古典名著以及和她同时代的几部优秀作品作为例证.然而小说家的总结感性的成分较多,并且有些观念作家自己并未意识到,却已经渗透到她的小说创作中.本文试图从以上两个方面补充王安忆自己的理论总结,并且用这些理论和她的小说互证.着重从过程的合理化、描述的日常化以及现实的经验化三个方面阐述.它们分别代表了王安忆对创作技巧的态度、对叙述方式的选择以及对小说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王安忆的小说始终贯穿有一定的儿童心理描写或儿童心理因素。从儿童心理、儿童意识、儿童成人化和成人儿童化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小说叙述方式的革新是20世纪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王安忆前期的小说无论是客观叙事,还是主观叙事,基本上都是采用传统的叙事方式,而在她后来的作品中,说故事的人在作品中的地位则日益被强化;在近期的作品中,她又在对原故事的反转和整合上下功夫,同时又以逻辑的力量来弥补经验的匮乏。在对人物心理的刻画上,前期偏重呈示,近期偏重阐释,但就整体而言,则阐释多于呈示,而表现在语言运用上,则是对抽象构筑性语言的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7.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引起文坛关注以来,王安忆以其不间断的创作给读者和评论家带来惊喜。她始终没有停留在某个流派、时代之中,而是不断地创新,有关其作品的研究也日趋兴盛。对近20年来与王安忆创作相关的研究论文进行梳理,并依照其创作历时性阶段进行划分,以期审视现有研究的成果,促进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安忆的小说文本中的历史话语成了意志的游戏;启蒙已经退隐,叙事呈现为削平深度模式的日常化书写;传统的叙事策略开始断裂。其小说文本中明显包含了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品性。  相似文献   

19.
着重从作家情感与小说叙事的演变角度,来探讨、研究王安忆20年来小说创作的变迁,并把它大致归纳为“自我向他者”、“外部向内部”、“广度向深度”、“外视角向内视角”这四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王安忆小说创作观念中谈到的逻辑性情节观念,在分析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对其作品的分析,指出其对当今小说创作的价值在于弥补经验材料的缺陷与不足,使小说创作获得了新的写作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