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杰 《中国德育》2006,1(6):77-78
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王殿卿教授从“八五”中期开始,10多年来始终致力于“中华美德教育实验”研究,先后在北京、山东、江苏、黑龙江、四川、成都、湖北、河南等地建立实验基地,包括352所小学、225  相似文献   

2.
王祺 《中国德育》2014,(7):59-61
正北京文汇中学(以下简称"文汇中学")作为一所初中校,始终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力求不断丰富德育课程内容,创新德育工作形式,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开发一门德育校本课程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与日趋多样化的价值观,传统道德观念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经济指标一路攀升的今天,人们的内心却愈发空虚,愈发迷茫。面对新时期的学生,如果德育没有了打动人心的魅力,那必将走入形式主义的死胡同。  相似文献   

3.
武汉市江汉区红领巾学校CBD校区“最美校园书屋”是一个由师生藏书阅览室、红领巾邮局书屋、驻足书吧、教师书吧、班级图书角、校园朗读亭等组成的综合性“阅读空间”。学校自2013年起连续投入100多万元资金进行校园书屋建设,书屋布局科学、使用便捷,阅读条件完备,实行网络化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可满足全校2000余名师生的阅读需求。  相似文献   

4.
为正确行动提供独特的解释说明是环境美德伦理学证明其合法性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为此,环境美德伦理学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拒斥正确行动概念及相关理论,将正确行动的道德标准还原为行为者的品格或行动动机的道德评价;二是,将正确行动理论视为环境美德伦理学的重要内容,并根据美德和恶德概念来判断行动正确与否。前者确保了环境美德伦理学的独立性,却导致自身理论体系的不完整。后者对正确行动的解释说明要么陷入一种循环论证,要么导致行动的不一致性。环境美德伦理学中的正确行动理论虽然难以给人们提供一套普遍适用的道德规则,但它通过诸美德为人们解决道德冲突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整体运思模式。  相似文献   

5.
每年8月份新生开学前的暑假期间,学校都要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军事训练,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绝好时机。因为新生都还互不相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还没有机会抬头,他们的大脑像一个空着的杯子,等待填充内容。于是,经过仔细思考后,我决定给同学们炮制四道“美德营养大餐”,提高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6.
敬老爱幼珍奇的羚羊知晓尊敬老者。年轻的羚羊不仅不侵犯、欺侮年老的羚羊,而且还时刻表现出对长者的尊敬。如果有老羚羊在场,众小羚羊就会立即起立,以示尊  相似文献   

7.
8.
山东华力电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女职工委员会以建立一支适应现代企业竞争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女职工队伍为工作重点,在公司全体女职工中广泛开展起一精业、建功、传美德”的系列活动,在学习中提高专业素质,在工作中建功立业,在生活中传美德,收到可喜效果。公司600余名女职工纷纷立足各自工作岗位,同男职工同台竞技,立足于日常实际,处处展示良好的行为美德,不是须眉胜过须眉,有力地加快了公司两个文明建设步伐,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在活动中,公司女工委按照专业性质不同,将600多名女职工分成16个学习小组,由公司职教办按排定  相似文献   

9.
“美德即知识”这一命题源于苏格拉底,但并非苏格拉底的明确主张。由于美德与知识各自都有不同含义,因而“美德即知识’’这一命题具有多种解释,某些解释是合理的,某些解释是不合理的。合理的解释对于当代社会的道德生活、美德培养与道德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门融科技与艺术于一体的特殊学科,摄影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功能优势,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摄影艺术的美育熏陶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道德情操。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主要靠直观的、感性的、带有情感的形象去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和接受教育。丰富多彩的,贯穿着欣赏美、发现美和创作美的摄影活动,对小学生来说是乐于接受和尝试的,所以,我们借助开展摄影活动,由影导入情,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忙完手头工作,已是中午十二点半,辘辘饥肠催着我快步走进了学校食堂。刚迈进餐厅,眼前的景象把我惊呆了:餐桌上的米饭一堆堆,一簇簇,好似体态庞大的白蚂蚁群;吃剩的馒头被  相似文献   

12.
习仲勋同志在一次谈话中指出:“教师的心灵美主要表现在爱生上。”这次被授予全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的十七位中小学教师,心灵都是很美的。其感人至深之处,就在于对学生倾注了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把学生装在自己心窝里,把工作做到他们心坎上”,“不让一个  相似文献   

13.
"美德即知识"这一命题源于苏格拉底,但并非苏格拉底的明确主张。由于美德与知识各自都有不同含义,因而"美德即知识"这一命题具有多种解释,某些解释是合理的,某些解释是不合理的。合理的解释对于当代社会的道德生活、美德培养与道德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们一般认为:动物,它们面貌丑陋,生性粗野, 你争我夺,弱肉强食,根本没有一点“美德”可言。其实,这种看法既不全面,也不科学。非洲有一种赤蚁,竟会赏善罚恶!一旦某个赤蚁干了坏事,同伴就会群起而攻之,立刻判处其“死刑”,活活地把它的尸体吃掉;而那些做好事的赤蚁.则会处处受到同伴们的尊重和爱护。人人熟悉的大雁,不仅飞行秩序井然,始终保持“一”字或“人”字队形,而且是老雁打头,幼雁居中,最后是老雁押阵。头雁在前面紧拍几下翅膀,气流就上升了,幼雁靠着这股气流滑翔,飞起来很省力。  相似文献   

15.
“知识即美德”是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经典。这一训示对于当下教育的启示在于:知识是承载美德的基本元素,知识教学必须与学生品德教育相结合,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启迪和增进学生的人生智慧,促进学生德知并进、和谐发展、德性完满。真正具有伟大力量的知识是兼具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的知识,真正优质的教学是内外价值兼具的教学。重温“知识即美德”,就是要重视知识所隐含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邱兰君 《广西教育》2013,(26):20-21
苏格拉底一生致力于探索伦理哲学和公众教育,“知识即美德”是苏格拉底在伦理学上的重要命题。“知识即美德”观蕴涵着去私存理、智中存美、德行可教等伦理哲学,不失为别具一格的美育方法,与学生美德的系统培育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而,在“知识即美德”视域中探讨学生美德的建构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之一——建一张自信的名片新接六年级二班,同学们都不了解我,为此,我特地组织了一次展示自己的活动。我给同学们背诵了诗歌,还表演了折纸。伴随视频的画面,我的背诵赢得了同学们的肯定;手工折纸也令大家着迷。小结时,我强调说:我们应该对自己充满信心,向别人介绍自己时,应该用行动来展现自己的特长或优点,这样更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8.
从汉字文化入手,解说传统美德 汉字蕴含的文化信息量是无与伦比的,它的结构又有着强烈的表达意义的特征.我们引导学生从汉字结构的分析人手,结合校本德育中倡导的"德、信、礼、俭、勤、强、贵、义"八个字,以它们为核心,确立<国学经典诵读>的学习研究主题:指导学生根据研究主题广泛地搜集材料,然后将找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相似文献   

19.
当前教师“行动研究”已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自我教育、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的基本形式之一。教师的行动研究研究什么?怎么研究?这个问题看似非常容易,但阐述起来很难。本文结合自身成长的经历,简析了“行动研究”的困惑,剖析了“行动研究”的“四个”着手点,提出“行动研究”的“七个树立”。  相似文献   

20.
正道德是人的立身之本,处世之宝。近年来,我校通过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从小勇于担当个人责任、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情感、高尚的道德品质,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1".成长储蓄"奠定坚实基础。"成长储蓄"活动是我校长期开展的一项特色教育活动,以促进学生习惯养成为重点,制定符合小学生成长规律的行为规范,充分发挥学校和家庭的引导、监督作用,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