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一首著名的叙事诗,和另一首叙事诗《长恨歌》齐名。白居易把它列入感伤诗一类中。白居易对这类感伤诗是这样解释的:“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谓之感伤诗。”(《与元九书》) 唐宣宗李忱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吊白居易》)可见《琵琶行》在当时的影响之大了。著名戏曲家马致远曾把《琵琶行》改编为《青衫泪》;清代戏曲家蒋士铨将《琵琶行》改编为《四弦秋》,可见对后来的影响之远了。  相似文献   

2.
一、“琵琶女”作为白居易的审美客体所反映出来的生活悲剧: 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琵琶女有无确指,现在已经很难考证,但白居易生活的时代,教坊伎却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存在。要了解《琵琶行》的意蕴,必需先考查这个审美客体。  相似文献   

3.
(第一课时)品味人与小鸟的“信赖”一、引出人与鸟的话题(学生课前朗读苏轼《题西林壁》,白居易《忆江南》,李白《赠汪伦》……)师:听到刚才白居易的《忆江南》,  相似文献   

4.
美人:张九龄《感遇二首》其一:“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佳人:杜甫《佳人》:“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倾国:李白《清平调三首》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倾城:李商隐《北齐》:“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粉黛: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佳丽:白居易《长恨歌》:“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仙子:白居易《长恨歌》:“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丽人: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玉人: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  相似文献   

5.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一首著名的叙事诗,和另一首叙事诗《长恨歌》齐名。唐宣宗李忱说:“童子解呤长恨曲,胡儿独唱琵琶篇。”(《吊白居易》)可见《琵琶行》在当时的影响之大了.著名戏曲家蒋士铨将《琵琶行》改编为《四弦秋》,可见对后来的影响之远了。  相似文献   

6.
白居易是唐代创作最丰的大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在世自辑诗文集的著名诗人。白居易之得名,"在《长恨歌》一篇"。虽然,《长恨歌》与《长恨歌传》的创作旨归不同,但其讽劝倾向与白居易《新乐府》之《李夫人》相同,并且《长恨歌》之感伤与白居易《寄湘灵》诸诗之情爱自伤一致。由于《长恨歌》产生于"少府无妻春寂寞,花开将尔当夫人"之时,所以,笔者认为,白居易《长恨歌》是古今帝妃婚恋与个人情爱自伤的产物,亦即古今三重婚恋悲情的结晶。  相似文献   

7.
《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是朱光潜先生总结诗词创作和欣赏规律的一篇诗评。关于白居易,朱光潜先生评价的是他的《忆江南》的前二首。这里将白居易《忆江南》三首词全部录如下:  相似文献   

8.
《与元九书》是白居易关于古代诗歌理论的批评专著。试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摘出关于"新乐府"的几个易于混淆的问题加以论述。一是白居易心目中的"新乐府"起于何时,二是新乐府诗完成于何时,三则论述新乐府与古调诗相比有何特点。同时亦论及《七德舞》作为首篇之意义,《海漫漫》及《杏为梁》的完稿时间,及《与元九书》所述讽喻诗与《白居易集笺校》所录数目不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由忠州返京的具体时间为元和十五年四月初。元和末长庆初,白居易的精神处于矛盾的两极状态:既获得了诸多快意、欣慰的补偿,又难免陷于焦虑、失落的境地。白居易毅然辞谢中书舍人一职而请求外任的原因在于朝政乖舛及其忠而不用。《忠州刺史谢上表》与《杭州刺史谢上表》真实地展现了元和末、长庆初白居易欲振起又主动放弃的心路历程。白居易由兼济而独善的真正起始时间应以自请出刺杭州为分界线。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其诗作大多都是以朴实的风格为主,白居易诗作中的《琵琶行》更是作为千古名诗而流传至今,把《琵琶行》作为诗歌中的精品,会以怎样的方式表达在画中。本文主要通过白居易的《琵琶行》,来解读《琵琶行》的诗画转化方式。  相似文献   

11.
《井底引银瓶》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一首,元代白朴根据它提供的简单情节敷演成杂剧《裴少俊墙头马上》。为元杂剧中四大爱情悲剧之一,影响甚广。但是,白居易原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认为,诗的“作者一方面站在维护封建礼教的立场上,对自由婚姻加以劝阻;而在封建礼教和爱情的冲突中,对受迫害的天真少女又寄予同情。”霍松林著《白居易诗译析》说:“在客观上,这首诗是有暴露封建  相似文献   

12.
问: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中的《忆江南》是白居易著名的《忆江南词三首》中的一首。对于这首词,《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课文简说指出:“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三册收录了白居易的《琵琶行》,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中有这么两个设问:说说琵琶女的身世为什么会引起诗人强烈的共鸣?怎样理解"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诗的意蕴?我认为虽是两个问题,却是一根主线贯穿,这就是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与社会底层被压迫者之间有区别吗?长久以来,人们提起白居易必然就想起他的《琵琶行》,关键的原因就是这首诗作于白居易人生经历的转折时期,已成为研究白居易的重要资料。普通高校文学史教科书上认为白居易的思想分为前后两期,孟子所说  相似文献   

14.
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历来是争论的焦点,观点分歧。高中语文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对其中爱情主题、政治主题、双重主题三种主要说法没有侧重强调。本文将白居易的诗作《长恨歌》与陈鸿的传奇《长恨歌传》互相映衬,结合分析,得出"恨"的主题:唐玄宗迷色误国,才是他们爱情悲剧,乃至安史之乱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国内小学语文课本和初、高中语文课本都选了他的诗作,比如《赋得古原草送别》、《卖炭翁》,等等。这篇短文,以浅显生动的文字,介绍了白居易的生平及其最著名的长诗《琵琶行》和《长恨歌》,有益于读者进一步深入了解诗人白居易及其诗作。  相似文献   

16.
1、行:题目带“行”字的诗,格律比较自由,五言、七言、杂言的都有。如杜甫的《兵车行》,白居易的《琵琶行》。2、歌:歌和行,虽然名称不同,但所表示的诗歌体裁是一样。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白居易的《长恨歌》。3、词:没有配上音乐的诗。如王之涣的《凉州词》,刘禹锡的《竹枝词》。4、曲:唐朝以前是指民歌。如《西洲曲》。唐朝以后是指根据民歌写成的诗。如王昌龄的《采莲曲》,李白的《塞下曲》。5、谣:不用乐器伴奏随意吟唱的诗。如李白的《箜篌谣》,王建的  相似文献   

17.
从白居易所编《白氏六帖》及其有关作品对“神思”、“风骨”等概念的运用情况看,他对刘勰《文心雕龙》是比较熟悉的。这为我们探讨白居易文学思想与《文心雕龙》的关系奠定了比较可靠的基础。通过具体梳理、分析有关资料可以看出:第一,白居易的尚俗审美观念,跟《文心雕龙》比较接近,形成了一种以新变为创作旨归、以酌取新声为具体途径的文艺思想传统;第二,白居易诗文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推崇文艺创作才能的思想倾向,跟刘勰的观点也有不谋而合之处,比如,二者都将创作主体的才能与天地灵之秀气联系起来,都注意到特定地域的江山风物对作家内在才能的激发作用,等等。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娱乐圈不用钻龟与□著天子受□登高楼凭君传□报平安手把□书口称敕麟角风嘴□莫辨门前本是虚空□谁看青筒一□书蛮子导从□谁何老大嫁□商人妇似闻昨□赤松子早知今日□书是下□飘转沉塘坳但使□城飞将在辨材须待七□期□里归心对明月世□茫茫难自料懊恼人心不□石报君黄金台上□白居易《放言》刘禹锡《平蔡州》岑参《逢入京使》白居易《卖炭翁》杜甫《病后过王倚饮赠歌》元稹《杏园》李贺《秋来》白居易《蛮子朝》白居易《琵琶行》杜甫《寄韩谏议注》李颀《缓歌行》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王昌龄《出塞》白居易《放言》卢纶《晚次…  相似文献   

19.
白居易的《池上》自从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后,影响十分广泛。然而《池上》并非儿童诗,而是白居易日常生活的记录,带着长者对小辈温柔的包容,表达了白居易对小娃亲近白莲这一行为的欣喜。虽然《池上》不是儿童诗,仍具有较好的诗教价值,值得成年人和学生细细品读。  相似文献   

20.
《琵琶行》和《长恨歌》一样,千古绝唱,脍炙人口,都是白居易的长篇名作。 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当时流传甚广,市井街巷无不书,稚童妪叟无不道。白居易逝世时,唐宣宗还写了“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路,一度思卿一怆然”。白居易的诗在当时还流传到朝鲜、日本等国。现留下的诗还有近三千来首。 元和十年(815年)。宰相武之衡在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