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韩军说,我们在语文教育的路上失落了太多的“根本”,于是他“呼唤中国语文教育返本归根”。在《中国教育报》组织的“在语文教育的路上我们失落了什么”的讨论中,有人认为,“我们失落了眼泪”;有人认为,我们失落了“语文基础知识”、“讲授式教学法”、“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等等。其实,细想来,最根本的是,在语文教育的路上,我们迷失了自己。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教师被囿于太多太多的框框之中。要实现语文课改的理想目标,教师必须彻底解放自己———语文教师如何实现语文课改的理想目标?笔者认为进行有智慧的教学是关键。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陷入太多太多的框框之中,将自己的教学定位在书本、课堂等固定的狭小的空间。要让语文  相似文献   

3.
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育教学取得巨大成就。可是与此同时我们语文课堂上承载的非语文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于是它就失去了原来的"语文味",如何使我们语文教学重拾"语文味"成为摆在我们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重大研究课题,本文就这一课题展开了有效探究,以供广大同仁参考与指正。  相似文献   

4.
徐琳 《教师》2010,(32):69-69
有太多的学生感慨语文难学!有很多老师感叹语文难教!为什么高中三年的学习,几百个课时花上去,学生还是觉得自己的语文水平没有提高呢?还是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语文能力呢?我们怎样做才能改变现状呢?作为一个高中语文老师,我闲惑多多,在这里我想谈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曾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确实感觉到了语文课堂的狭窄与单调,而语文意识的培养、语文能力的提高又恰恰需要一个广阔的空间。事实上,当我们走进趣味盎然的校园,会发现这一矛盾的载体在这里会化解为和谐与统一,校园环境为语文课堂的延伸提供了很大平台。只要我们用心,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发出太多可利用的资源,为校园创设一种大语文环境,让校园“处处皆语文”。  相似文献   

6.
正有一次,听到一位比较风趣的语文教师调侃:"你看那些数学老师、物理老师多好啊,找他们补课的学生多了去了。同是文科的英语也比我们有‘钱’途。"确实,太多的家长和学生对理科的重视度大大超过了语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埋怨家长的薄识,其实,造成这样的一种社会现状,有些时候也可能是我们自己的责任。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感觉到幸福,因为,语文是一门人文的学科,我们可以借助语文课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种深远的影响,是其  相似文献   

7.
刘亚娟 《学周刊C版》2014,(5):103-103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教学改革之路也会越走越宽。但看我们身边的语文教师.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还十分普遍。我们的教师基本上树立了大语文观.但总是把课堂泛语文化.给予学生太少的语言文字材料和情感的积累.不能很好地处理大语文与教学成绩之间的矛盾.遗留下了太多的纠结和困惑.  相似文献   

8.
一、今日语文教育:危机与挑战 自1903年独立设科起,中国的语文教育跌跌撞撞地走过了一个世纪。面向新世纪,我们本应豪情满怀地前进,然而,有太多的遗憾使得我们步履蹒跚,无法轻装前行。笔者认为,今同语文教育之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愉耳、悦目、赏心、怡神的,是散发着浓郁的语文味的。但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语文课变成了思品课、自然课,脱离文本的讨论太多,自由诵读的琅琅书声太少,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本文就语文课堂如何生成"语文味",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0.
对文本的理解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阵地。你真正读懂文本了吗?你真正把握文本了吗?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这样叩问自己。当我们在教学上感到迷惘时,我们首先应该反思的是,自己是不是找到了解构文本的最佳方式?也就是我们认为的学生能够适应的、能够轻松被你导人文本内里的方式,是不是真的深入到文本的内核,找到了令自己激动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都步履维艰。不容乐观的是,方方面面的调查信息显示,学生(尤其是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冷漠情绪在不断扩延。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是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而不是语文课。这种现状使得语文这门学科近几年来在中国基础教育的反思中屡遭责难和批评,成了人人都可以“说三道四”的对象。作为基础教育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有太多的压力,太多的苦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诗歌有三重魅力,感觉的魅力,意象的魅力,语言本身的魅力。三者不可或缺。语文的诗意也同样必须要有这三种魅力。人应该诗意地栖居,而语言是生活与思想的故乡。很难想像我们的语言在诗意丧失殆尽的时候,我们的人生将是怎样。从这个角度说,语文教学如果没有了诗意,那将是十分可怕的。使我觉得欣慰与高兴的是,在我们苏州市,有一个很有影响的语文教师,他始终以自己诗意化的语文追求影响和指导着我们的语文教学。并且,现在他终于拿出了自己这方面的新著。他就是高万祥先生,这本书就是呈现在您面前的《语文的诗意》。高万祥这个名字,…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写进了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这样一个论断,有着各种各样的议论。“文化”,太厚重、太宽泛、太开放,构建一种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语文文化”,我们同样有太多的思考。本期希望站在思考的角度,反观语文及其文化。我们请来山东省的几位一线教师,来叙述自己的“文化”思考。他们是:山东省北镇中学的史建筑、张延水、张世鑫。山东省日照实验高级中学的温德峰。我们看一看在一线教师的眼中,语文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文化状态。  相似文献   

14.
邮政员     
倘若我们的教育就是这样的一个结局:越教,人的创造性思维愈是萎缩,终于沦为不敢说、不敢想的呆子,那么,何以有各种理论的诞生、何以有载人飞船的上天、何以有社会的进步呢?可是直到今天,我们依然看到,有太多的小学生、中学生仍在苦苦背诵语文的课后练习答案,有太多的小学语文教师、中学语文教师由于应试教育的需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依然捧着“答案”进行一丝不苟的灌输,  相似文献   

15.
韩艳 《当代学生》2012,(Z2):128
为期一周的语文周落下了帷幕,给我们留下太多的不舍与憧憬……作文竞赛中,我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倾诉自己对"读书、智慧"的理解与认识。我手写我心,或许我们的文笔还是  相似文献   

16.
小学阶段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反映出学生语文的综合水平。但是在小学语文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写作一直是一个难点,由于写作包含的东西太多,老师无从教起,又因为对学生语文的综合应用要求较高,学生也无从学起。这样发展下去,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会被消耗殆尽,最后导致写作水平不高。要知道仅仅写作这一项在语文中就占了很大的比重,所以语文的教学中,写作教学不容忽视。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对写作教学中激趣教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马永明 《甘肃教育》2008,(21):45-45
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可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整个社会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深化,语文教学已经承载了太多的使命,这是一件好事,但同时对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18.
语文与美     
何小燕 《初中生》2007,(11):24-26
语文就是我们的生活。生活中,我们处处离不开语文。阅读祖先的历史,我们需要语文;弘扬民族的文化,我们需要语文;观赏名山大川,我们需要语文……有了语文,我们才能与世界交流和对话;有了语文,科学家、哲学家才能把自己的思想和研究清楚地表达;小说家才能描绘景色、刻画人物、反映现实;诗人更是通过锤炼语言文字把自己的感情尽情地抒发。大到外交谈判,小到寻人问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育教学取得了巨大成就。可是.与此同时我们语文课堂承栽的非语文的东西太多了.使得语文课失去了原来的“语文味”。如何使我们语文教学重拾“语文味”成为摆在我们广大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重大研究课题。本文就这一课题展开了有效探究.以供广大同仁参考与指正。  相似文献   

20.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育教学取得了巨大成就。可是,与此同时我们语文课堂承载的非语文的东西太多了,使得语文课失去了原来的"语文味"。如何使我们语文教学重拾"语文味"成为摆在我们广大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重大研究课题。本文就这一课题展开了有效探究,以供广大同仁参考与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