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的探讨,提出高技能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高技能人才培养原则;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途径和基本措施;重点论述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出建立重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制度、推动高技能人才评定工作、探索建立高技能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大力宣传和树立高技能人才典型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发展趋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未来几年,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发展将呈现如下趋向:高技能人才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助力器,高技能人才数量有较快增长,高技能人才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影响高技能人才发展的政策障碍逐步消除,高技能人才流动更趋规范、合理、有序.  相似文献   

3.
当前,高技能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瓶颈,国家把高技能人才确立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因而有了"高技能人才"与"高职高技能人才"之说."高技能人才"、"高职高技能人才"两者看似相同,实则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试从两者概念内涵、培养途径、考核评价三方面加以厘清,希望对当前高技能人才培养及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当前,高技能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瓶颈,国家把高技能人才确立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因而有了“高技能人才”与“高职高技能人才”之说。“高技能人才”、“高职高技能人才”两者看似相同,实则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试从两者概念内涵、培养途径、考核评价三方面加以厘清,希望对当前高技能人才培养及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在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高技能人才的成长主要有四种路径: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企业培训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以及自学成才。  相似文献   

6.
高技能人才的人力资本特性更多的表现为专用性人力资本。我国高技能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是高技能人才的市场价值存在"偏离",从而使投资风险加大;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的错位和一些体制性障碍也加剧了高技能人才的短缺。根据高技能人才的人力资本特征建立合理的技能人才人力资本评价体系,并合理配置政府、各类教育机构、企业和个人的资源,形成高技能人才人力资本投资的多元分担模式,进而构建高技能人才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防范体系是缓解我国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7.
高技能人才的人力资本特性更多表现为专用性人力资本。我国高技能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是高技能人才的市场价值存在"偏离",从而使投资风险加大;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的错位和一些体制性障碍也加剧了高技能人才的短缺。根据高技能人才的人力资本特征建立合理的技能人才人力资本评价体系,并合理配置政府、各类教育机构、企业和个人的资源,形成高技能人才人力资本投资的多元分担模式,进而构建高技能人才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防范体系是缓解我国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8.
高技能人才的人力资本特性更多地表现为专用性人力资本。我国高技能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是高技能人才的市场价值存在"偏离",从而使投资风险加大;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的错位和一些体制性障碍也加剧了高技能人才的短缺。根据高技能人才的人力资本特征建立合理的技能人才人力资本评价体系,并合理配置政府、各类教育机构、企业和个人的资源,形成高技能人才人力资本投资的多元分担模式,进而构建高技能人才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防范体系是缓解我国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9.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石,如何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是企业管理人员急需探索的课题。本文就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使用以及如何留住高技能人才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论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快 《成人教育》2009,29(6):45-46
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评价存在评价机构数量不足,评价标准、评价办法、评价手段不成熟等问题,高技能人才的评价与培养、使用、激励等环节没有形成有效联动,导致评价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从高技能人才的内涵出发,针对高技能人才的多样性阐述高技能人才评价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提出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1.
研究选取自然年为输入指标,高技能人才数量为输出指标,构建BP神经网络训练模型,预测了高技能人才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得出了1996年至2025年社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呈现出"S"型增长的发展趋势。进一步研究表明,国内生产总值(GDP)、固定资产投资和就业人数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密切相关,这三个经济指标的变化将会引起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变化。最后,在预测结论的基础上给出了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针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旺盛时期,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营造适应高技能人才的社会环境,促进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完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机制,提升高技能人才的素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天津滨海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状况日趋明显,且整体素质难以满足新区发展的需要.但由于在政策措施、舆论导向、具体制度、培养模式等方面还存在着制约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若干障碍.因此,构建有利于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体制环境、打造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形成高技能人才的成长环境、营造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是构建高技能人才队伍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与聚集机制根本性转变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高技能人才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具有突出的特点与优势。但从总体来看,高技能人才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快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本文从成人高等教育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理论素养、灵活地解决高技能人才的工学矛盾等方面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可行性进行论析,并提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校企合作、开发实用型专业等具有针对性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药都规模扩大,高技能人才短缺成为药都发展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具有长期性,有一个晚熟过程。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单位,高校只能培养出具有高技能人才素养的毕业生。作为地方高校,应从中国药都高技能人才素养入手,通过专业设置、课程选择、实践基地建设、高技能人才素养的评价四个维度来加强中国药都高技能人才素养培养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王丽 《中国培训》2007,(1):15-15
为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会同省委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组织河北省优秀高技能人才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全省11个地区市进行了巡回报告,宣传高技能人才政策,宣传优秀高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宣传高技能人才在企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十一场报告会直接听众1.5万余人,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一是宣传了高技能人才工作政策。报告团集中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劳动保障部关于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对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企业和院校提出明确要求,呼吁全社会广泛支持高技能人才工作,号召技能劳动者积极…  相似文献   

16.
高技能人才界说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随着我国将高技能人才纳入“人才强国战略”总体规划中,高技能人才越来越成为政府部门、媒体大众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何为高技能人才?人们对此认识并未一致。因此,对高技能人才的上位概念进行界定,进而从相对性、广义性和复合性三个方面对高技能人才的内涵进行解析,这对深入研究和探讨其特点、需求及发展空间,真正致力于高技能人才的开发,无疑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技能人才师资培训等5个项目将实施 劳动保障部将实施“高技能人才师资培训项目”、“高技能人才培养教材精品建设项目”,“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创新项目”、”高技能人才远程培训项目”、“高技能人才实训装备标准化建设项目”。劳动保障部在有关通知中强调,要依托全国劳动力市场网络系统,建立完善国家、省、市三级高技能人才信息交流平台,定期发布高技能人才供求信息,开设高技能人才交流专区,建立高技能成果信息库,大力推广和应用高技能人才绝招绝技和技术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正致力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构建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高技能人才培训契合了这一社会需求。其重点是以提升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为目的的培训。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将理论培训目标与实践应用培训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极大地满足了高技能人才培训的要求,是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一种独特的培训途径。本文论述了在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实施校企合作的意义,探讨了校企合作在高技能人才培训中的实施方法步骤。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被大.因此,全社会开始高度关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承担者,随着全球化、一体化的市场竞争,树立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品牌特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高技能人才的内涵、特征与培养模式分析入手,结合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室内设计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发展历程,总结出高技能人才培养品牌特色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一、“中国制造”背景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策略近年来,针对我国制造业生产一线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状况,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一些被实践证明了的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策略:1、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要迅速确立并大力宣传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纠正人们对高技能人才的错误认识,调动人们争当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提倡爱岗敬业和岗位成才,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2、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政策法规体系。要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的评价、使用与管理机制,完善高技能人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