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背上的小红军》教学谈江苏省泗洪县西陈集小学曹翠涛沈建飞《马背上的小红军》一文记叙了在长征路上,一位小红军战士牺牲在马背上的故事。课文既没有波澜壮阔的长征场面,也没有刻画叱咤风云的人物形象,只是通过小红军“骗”陈赓这一事例,从侧面反映了长征的艰险,...  相似文献   

2.
《马背上的小红军》(六年制八册19课)是一篇讲读课文,写的是陈赓同志回忆在长征途中,一个掉队的小红军忍受着过度的饥饿疲惫,却不肯接受陈赓同志照顾,后来牺牲在马背上的事。作者塑造了一个宁肯自己受苦挨饿,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连累别人的小红军形象。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一边读一边思考文章所含着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马背上的小红军》是一篇革命回忆录。这篇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个小红军由于饥饿疲惫,牺牲在马背上的动人事迹;充分反映了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高度赞扬了小红军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拖累别人的可贵精神。文章叙事完整,线索清楚,对人物刻画犹为突出。语言朴实无华,字里引间饱蕴着丰富的思想感情,细读细思,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讲授这篇课文,可在前三年阅读训练的基础上,引  相似文献   

4.
沿海版教材第八册《马背上的小红军》记叙了陈庚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全文讲述了在长征路上过草地的时候,一个小红军由于饥饿和疲惫牺牲在马背上的故事。作者十分形象地从小红军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去刻画人物.表现中心。教学时,我抓住文章的精髓指导学生品读、质疑,拓展思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倔强的小红军》一文记叙了在长征路上,一位小红军战士牺牲在马背上的故事。在教学中我紧扣“骗”字设计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全文,从中去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倔强的小红军》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位小红军由于饥饿、疲惫牺牲在陈赓的马背上。故事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根据本文特点,确定其教学重点为:从对话中领会小红军心里想的是什么,进而体会到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为突破重点,可采用“以读为本、感悟探究”的方法,大致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7.
《小学教学研究》199O年第四期刊登的《<马背上的小红军>课题欠妥》(六年制小语第八册19课),认为课题与课文内容不符合,与作者本意不符合,宜将原题《马背上的小红军》改为“不上马的小红军”。我认为《马背上的小红军》课题就是好。歌德有句赞颂眼睛的话:“若不是我们的眼睛像太阳,谁还能欣赏光亮?”文章的标题就像眼睛一样,是值得深究的。我认为出色的题目能引人入胜,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好题目就必须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马背上的小红军》就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很高的艺术性。作者提出改成“不上马的小红军”,我认为此题只突  相似文献   

8.
《倔强的小红军》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位小红军由于饥饿、疲惫牺牲在陈赓的马背上。故事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根据本文特点,确定其教学重点为:从对话中领会小红军心里想的是什么,进而体会到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为突破重点,可采用“以读为本、感悟探究”的方法,大致步骤如下:一、创设情境《倔强的小红军》故事发生的年代比较久远,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上课时,在学生交流资料的基础上,播放红军长征过草地的影视片断。学生欣赏后谈所见所感,不知不觉中生成一…  相似文献   

9.
小改见深意     
比较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本第八册课文《倔强的小红军》与统编教材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八册课文《马背上的小红军》,原来“马背上”变成了“倔强”,虽然只变动了几个字,但效果却大不一样。  相似文献   

10.
《马背上的小红军》记叙了在长征路上,一位小红军战士牺牲在马背上的故事。课文既没有波澜壮阔的长征场面,也没有刻画叱咤风云的人物形象,只是通过小红军“骗”陈赓这一事例。从侧面反映了长征的艰险,以及上下两代人对革命的忠贞不渝的精神。在教学中我紧扣“骗”字设计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全文,从中去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找出“骗”的原因 1.从全文入手,让学生细读全文后思考:课文写谁“骗”谁?一共“骗”了几次? 2.小红军为什么要“骗”陈赓呢?(先因为陈赓两次要他骑马;接着是因为陈赓要与他同行;然后是因为陈赓要给他“一小包青稞面”)。3.文中对小红军的外貌描写以及对环境的描写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分析中了解到:小红军“黄黄的小脸”说明他十分瘦弱;“一双大眼睛”告诉我们小红军  相似文献   

11.
《倔强的小红军》这篇课文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讲的是陈赓同志回忆长征途中 ,一个掉队的小红军忍受过度的饥饿、疲惫 ,却不肯接受他人的照顾而牺牲在马背上的感人事迹。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小红军是怎样的一个人。教师教学时 ,要依据本组“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重点训练项目来设计教学。一、抓词句间的联系大纲指出 :“各年级都应重视培养学生理解词语和句子的能力。”随着年级的升高 ,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对表达中心有重要作用的词句。如本文第二段是重点段 ,对第二段的教学 ,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小红…  相似文献   

12.
《倔强的小红军》(六年制八册16课)一文的命题,可谓巧妙、简练。该课文原为《马背上的小红军》,现改为《倔强的小红军》,与原题截然不同,其作用是: 一、提示人物性格课文主要叙述了在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陈赓同志见到了一位掉队的小红军。陈赓同志要他骑马,和他同行,却被小红军说  相似文献   

13.
读了《马背上的小红军》(六年制小语八册第19课),似觉课题不太准确。 (一)与课文内容不符合。这是一篇革命战争回忆录,讲的是一位十一二岁的小红军在过草地时宁愿掉队而死,也不拖累部队的感人故事。课文着重写了这位小红军如何不上马。如何把陈赓“骗”上马,自己却因体力不支而光荣牺牲的经过。他在知觉尚存  相似文献   

14.
“熏锅屋”     
徐州有句俗话,叫“没有熏不黑的锅屋”。——徐州人管厨房叫“锅屋”。意为新盖的锅屋的墙壁再洁白,日久天长,也会被油烟熏黑。这句话借用在教学上也适用。 一天,我教《马背上的小红军》。我问:这位小红军是个怎样  相似文献   

15.
“骗”字在文中的深刻含义“骗”字,就词义来说属于贬义。它所表示的,是指用谎言或诡计使人上当。如骗子、骗术、骗局等。但是,在《马背上的小红军》一文里,“骗”的含义却完全相反。它不仅表现了陈赓同志对小红军的关心,而且更显示了小红军舍己为人、舍生忘死的崇高...  相似文献   

16.
一、从题目的变动看编撰者的匠心 新学期翻开教材目录一看,发现老教材第八册中的《马背上的小红军》被改成《倔强的小红军》,这引起我的思索,原来是和本组课文后的基础训练中的作文题相关联。这次作文要求写一个熟悉的人,要抓  相似文献   

17.
【案例《】倔强的小红军》教学片断这是一节对全县公开的观摩课。在精读理解阶段,我让学生仔细听我范读第10小节,当我摇头晃脑、绘声绘色地读完时,学生纷纷指出我“把爬上马背”错读成“了跨上马背”,把“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的“终于”也漏读了。这两个词看似微不足道,但与上下文联系密切,是体会小红军优秀品质的关键词。台下那么多同行看着呢!我的脸不由得微微地红了起来,灵机一动,我首先表扬他们听得认真,随后扣紧读错之处做开了文章。!!!!!!!!!!!!!!!!!!!师“:跨上马背”不是也很通顺吗?在这儿能不能将“爬上马背”换成“跨…  相似文献   

18.
【案例】《倔强的小红军》教学片断 这是一节对全县公开的观摩课。在精读理解阶段,我让学生仔细听我范读第10小节,当我摇头晃脑、绘声绘色地读完时,学生纷纷指出我把“爬上马背”错读成了“跨上马背”,把“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的“终于”也漏读了。这两个词看似微不足道,但与上下文联系密切,是体会小红军优秀品质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9.
纵观全文,《马背上的小红军》突出了一个“骗”字。作者独出匠心反其义而用之,充分地表现出小红军不畏艰难困苦,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高尚品质。一、“骗”的原因小红军采用“骗”这种手段,其根本原因,就是不肯连累陈赓同志。这从课文中可以找出具体答案:一是陈赓同志两次把马让给他骑,二是陈赓同志要与他一同行走,三是陈赓同志要给他一小包青稞面。正因为如此,所以小红军千方百计要“骗”陈赓同志。  相似文献   

20.
典型细节是作者精心提炼的艺术结晶。它往往含义深刻,给人启迪,需要我们涵泳其中,反复体味,才能真正悟解。比如《马背上的小红军》(六年制第八册19课)写陈赓同志在长征途中的茫茫草地里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他让小红军上马骑一会儿,可这小鬼摆出副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的瘦脸,居然“微徽一笑”,用一口四川话拒绝了——不骑陈赓的马,不要陈赓伴行,不吃陈赓的干粮!最后,这小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