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矛盾是一个关系范畴,在讲授中不能简单地把它等同于对立的两个方面,我们应当根据实践需要对矛盾进行分类,尤其是根据矛盾发展的全过程进行划分,以便客观地全面地认识矛盾的性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解放和发展妇女生产力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从男女交融的视角来探讨女性及当代社会发展问题,确立妇女与社会同步发展的理念,促使社会改变不利于妇女发展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环境,推动以人的自由、平等和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妇女发展必须确立“能力本位”的发展观,把妇女能力建设作为生产力发展的新途径,以有利于妇女创新能力建设为标志进行社会思想观念创新,信息网络拓宽女性经济参与的影响和路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的女性形象塑造得过于偏激,可以说是走上了两个无法交汇的极端:或是赋予女性一个冰清玉洁、端庄高贵的形象,甚至将其推到女神的高度;或是把女性塑造成红颜祸水、恶妇淫妇的形象,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使得女性失去了本身固有的色彩和气质。这种极端化的女性角色定位,是男权社会男性话语权的必然呈现和男权意识的自然反映。女性解放不仅仅意味着"男女平权",女性解放和女性自身的思想观念、经济的解放以及其社会地位的提升分不开,它的终极目的是实现男女两性的平等和谐发展,从而促进人类自身的解放和进步。  相似文献   

4.
虽然在人类的早期,就已经出现了男女的社会分工,但真正的性剐不平等的分工是在私有制建立的基础上产生的。经过长期的奋斗,中外妇女都冲破了家庭的牢笼,正在各个领域实现着女性的价值。但现代职业女性在工作角色与家庭角色这两个方面常常发生冲突和矛盾,为了能让女性更好地走入到公共领域中来,就要均衡男女承担家务的义务以及重估家务劳动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妇女解放是近代中国社会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把妇女解放运动纳入到阶级和社会解放的大目标之下,一方面使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有了强大的推动力,实现了妇女性别解放与社会解放的良性互动,使妇女的社会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并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另一方面,由于革命的需要,推动妇女解放运动深入开展的决定力量并不完全出于女性的自觉,还出于革命的客观要求.而革命队伍中以男性为主导的现实状况,导致了婚姻关系、革命和家庭角色分工方面出现了冲突,凸显出妇女性别解放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倡导的阶级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6.
林香扬 《成才之路》2010,(16):74-75
单四嫂、祥林嫂、爱姑、子君是鲁迅塑造的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女性,小说对女性形象“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揭示了造成妇女悲剧命运的封建社会制度的罪恶。鲁迅把“妇女解放”这个问题放在社会解放这个社会思想大课题来进行探索的,即社会解放了,妇女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十分关心并亲自领导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他把变革旧的婚姻家庭制度做为妇女解放的突破口,深刻指出了私有制是妇女受压迫、受奴役的根源,分析了个体家庭的变革,号召广大妇女参加生产和政治活动,改善妇女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争取男女权利和义务的平等,实现妇女的彻底解放。在现实生活中,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事实上的男女不平等。要实现妇女的彻底解放,人们还必须彻底摆脱“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束缚。妇女自身也要挣脱自我蔑视、自我贬值的传统女性的禁锢,强化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民国初年,中国社会大转型的暴风骤雨并没有改变男权社会的实质。传统的“贤妻良母”观念依然支配着民初社会的女性观。社会之所以提倡女性接受新式教育,较小程度上出于对女性的解放与尊重,而较大程度上是出于家庭妇女要承担对子女进行教育的责任的需要。《妇女杂志》表达的女学生观充分展现了这一社会文化观念。尽管如此,民国女子教育的发展,仍推动了近代中国妇女的解放事业,促进了近代中国男女两性关系的平等化。  相似文献   

9.
太平天国主张男女婚恋自由,与中国封建社会传统婚姻相比较,的确出现了一些值得肯定的变革,长期受到学界和社会的高度肯定,并将其作为妇女解放的一大依据。我们认为,太平天国所体现出的婚恋自由现象,是由于战争条件下的特殊需要,是广西客家和壮族婚俗在太平天国中的一种自然反映,主观上没有男女平等和解放妇女的任何色彩,对于太平天国男女婚恋自由现象.必须实事求是地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10.
母性、女儿性,妻性是女性作为母亲,女儿和妻子所特有的属性,这是女性作为女性的人格的基本构成,但中国封建时代的女性却以“无妻性”为其人格特征,因为在以尹子为中心的文明朝代,女性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历史性地失落了”,因而,妇女的解放、女性正常妻性的恢复,并非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妇女解放问题,而是一个远为复杂的社会解放问题。本文以鲁迅杂文中的一些观点为根本依据,对鲁迅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无妻性及其相关问题作了比较透辟的阐发。  相似文献   

11.
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把"合法性"概念置于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相分的框架之内,对我国政治权威合法性进行析解,是一个基本的理论课题。基于政治权威与合法性的关系及意义,揭示社会转型过程中我国政治权威合法性之困境,指出根本出路在于国家政治权威合法性的制度创新。通过制度创新确立国家权力、国家行动能力和国家权威的限度,以期政治权威合法性得以重构。  相似文献   

12.
池田大作作为世界知名佛教团体——创价学会的现任会长,他女性观的形成与佛教中男女平等的观念息息相关。他一贯坚持尊重妇女权利和提高妇女社会地位,在思想和行动上都支持女性运动,在多部著作中肯定女性在家庭中和社会上的地位与价值。他还积极赞扬女性关爱、保护生命的美德以及倡导运用女性的力量推进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和谐”是多方面的,它涉及人和自然、个人和群体、人和人以及社会和国家等多个方面。人和自然的和谐意味着,人的一切活动必须建立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之上。个人和群体的和谐意味着,自愿相互联合的个体和尊重个性的群体。人和人之间的和谐则要求社会各阶层必须相互开放,不得人为制造出知识和能力之外的障碍。公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和谐则要求:国家权力从公民社会中产生,而且后者对前者形成有效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着力促进女性人才发展是十八大提出来更好地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战略任务.高职女性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要有国际视野、国家视野、区域视野和学院视野;要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素质、深厚的文化素质和女性特质、精湛的专业技术素质、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女性人才;要通过育人的学院途径、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委托代培等途径不断提升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现代社会一切问题的根源,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权益自主与权力规范既是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具体化,又是它的实质与焦点。社会生活过程本质上就是个人“自主”与社会的“规范”不断进行相应地自我调适的过程。权益自主与权力规范所表现的个人与社会关系,可以也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考察。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对分工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是与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历史性社会关系视域的不断生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从现实的物质生产出发,以分工为理论中轴建构起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特别是资产阶级社会的历史性分析与批判。但与《资本论》中对分工的科学认识相比,此时的分工还是一个具有局限性的概念:首先,在对政治经济学初步研究的基础上以经验性的社会关系视域来理解分工,将消灭分工视为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其次,并未区分狭义的工场内部分工与广义的社会内部分工,从而遮蔽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层面剩余价值生产的剥削性质;最后,从经验性的分工与所有制关系出发的“历史科学”的建构尚无法实现对人类历史发展内在动力的科学揭示以及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性认识和批判。  相似文献   

17.
Much of the historical data, often narratives, on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y women teachers in the West highlights the ways in which these women educators were influenced by religious institutions and/or the cultural, social, and political contexts in which they lived. This study uses this same lens to examine the life and work of a female educator Qatar (the Middle East) during this period. In 19th century Qatar, the rise of the kuttab system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communal learning for males; for females, however, education was limited to learning the Quran at home. In 1938, Amna Mahmoud Al-Jaydah, considered Qatar’s first female teacher, began to initiat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is system. This study, utilising biographical methodology with a feminist perspective, documents the life and work of Amna Mahmoud and provides a narrative of the struggle for female education in a society that often rejected the advancement of women.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结果是社会资源分配悬殊,阶层关系趋于紧张。而过度的社会阶层结构性张力将动摇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力运行原则和方向的信任,削弱政治权力在建设公平正义社会方面的权威性,从而将社会紧张传递到政治系统内部,降低政治权力合法性。因此,政治权力必须促进社会公平,统筹城乡发展,培育流动有序的社会关系,这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家庭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以男女间的经济分工为基础而组成的。明清时期的徽州由于特殊地理、社会环境,在徽州本土形成了一个以妇女为中心的留守群体,因此普通妇女尤其是母亲和寡妻在家庭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她们不仅为家庭创造财富,有一定的财产继承权和控制权,对家庭重要事务及主要成员有相当的决策权和发言权;而且还走出家门,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并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相似文献   

20.
Uncertainty,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social learning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This note puts the research project which led to this Special Issue in the context of developments in and around environmental policy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meone closely involved. It links political and institutional problems ove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the changing role and authority of science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and to the new kind of emphasis on social learning to be found in the papers that follo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