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0年代以来,中国的文化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给文学带来了又一次繁荣,其中“爱情理想”的书写就是这一转型时期重要的书写类型。文章就“爱情理想”的启蒙话语主题进行阐释和分析,旨在揭示“爱情理想”作为一种文学书写现象,其本质与内涵在转型期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2.
80年代以来,中国的文化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给文学带来了又一次繁荣。其中,“爱情理想”的书写就是这一转型时期重要的书写类型。通过文本解读,透析“爱情理想”故事模式背后的文化和精神的演变轨迹,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文学原型的共性及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3.
“十七年”小说的爱情书写在政治的统帅下经历了“三起三落”,涉爱小说命运坎坷,但仍产生了一批优秀的描写爱情的作品。“百花时代”迎来了一个百花盛开的爱情书写的春天。“十七年”小说难以找寻纯粹的爱情,小说中的“爱情”只不过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种点缀。  相似文献   

4.
纵观方方小说中的爱情书写,可以看到一条消解与坚守神圣爱情的线索。从早期表现理想爱情到表现爱情的虚无,直至最后表现对爱情的绝望,方方小说中的爱情书写一步步展示了神圣爱情的被消解。同时,作为一位富于责任感的作家,方方从未放弃对神圣爱情的坚守,她在爱情书写中表达着对爱情、生命的终极思索和关怀。  相似文献   

5.
性爱作为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不可割离的随行物,总是以其强烈而丰富的魅力诱惑着作家又吸引着读者,从而为人们观照和把握自身所不可或缺。但是现今小说中对这一主题的书写,则几乎完全由情爱理想的构筑、追寻转换到对性爱现实的认同与享用,理想中的爱情等待与追寻早已不知不觉化为肉体欲望的放纵与发泄。而马玉琛在其小说《金石记》中所呈现的“理想国”式的爱情,不仅是对当下身体“乌托邦”式书写的一种有力的反拨,提出在性爱欲望书写中依然可以有诗性之思的存在,在众多的欲望化书写中显示出它的独特的价值,而且为如何在小说中使灵与肉结合,让生命享受与精神超越在审美体验中熔铸提供了一个示例。  相似文献   

6.
爱情历来是文学作品中的永恒主题,同为“新写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家的池莉与方方在她们的作品中却将爱情推下了圣坛。但二者所采取的方式截然不同:池莉笔下的爱情是一种物质实利和生理需求,而方方追求智慧相当、心灵契合的理想爱情模式,但总是求而不得。她们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了已归于幻灭的爱情。  相似文献   

7.
“80后”小说中爱情书写成为主题,爱情书写呈现为双重极端,一重柏拉图式的爱情忠贞,一重性的放纵,这悖谬的双重极端,背后是现代人精神与肉体的分离,内心的焦灼。这种爱情书写也符合时代心理,成为一种畅销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古典爱情文学中,“灵石”是一种反复出现的典型意象。由于在原始初民的观念中,石头和由石而生的火都是具有生殖功能的,因此原始社会普遍存在着对石头的生殖崇拜。这种典型的民族体验,与爱情。婚姻极少自由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褒扬善良、期盼大团圆的民族心理相结合,产生了借赋予灵性的石头来满足惩恶扬善的心理、寄托爱情理想的“灵石”意象。  相似文献   

9.
陌生的爱情话语——浅析“十七年”小说的爱情书写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七年"文学中爱情书写空间狭小,但有关爱情的文字依然存在。论文聚焦"十七年"爱情小说书写的两大主要模式:战争爱情与劳动爱情。前者圣洁而悲壮,后者功利而理性;同时分析两大模式下爱情书写在心理纵深度、艺术表现力、时代烙痕、女性成长主题等几个方面相异或相同的书写特色。  相似文献   

10.
当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书写尽管非常繁荣,但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不够理想。文学史的书写可以分为“教材型”和“学术型”两种类型,它们之间有共同性,但在意识形态性、文学史观、书写目的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应该充分重视尊重这种差异以形成互补,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文学史书写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1.
婚恋是文学书写的基本母题之一,在归侨作家的南洋叙事中,婚恋书写内涵丰富,不仅展现个体恋爱的悲喜剧,亦有对爱情与人生、社会及历史时代深广联系的展现,本文以归侨作家洪丝丝的《异乡奇遇》为切入点,从被剥夺的婚恋权利、恶劣的生存境况和失落的爱情理想三方面,展现早期东南亚华人移民的真实生活境况。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话语:文学修辞唤起的第一接受反应是言语技巧,但文学修辞决不仅仅是文学作品的言语技巧。本期推出的一组文章,无意论辩文学修辞“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只着力探寻文学修辞研究不拒绝言语技巧、又超越言语技巧的或隐或显的运作规则。修辞策略、话语结构、话语权力和意识形态的深层规约与驱动,或许可以让我们重新思考:如何走出视文学修辞为文学书写技巧的误读,进入更为开阔的解释空间。《想象爱情:文学修辞的意识形态介入———修辞策略和20世纪中国文学类型史之一》以爱情叙事为观察点,以修辞策略和意识形态介入为逻辑路向,为“重写…  相似文献   

13.
文学作品的爱情书写,本质上是一种爱情想象。从历时的角度看,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爱情想象有过几次大的修辞策略调整:主流意识形态的革命想象→收缩爱情想象空间→关闭爱情想象空间→爱情想象的意识形态突围,分析这种调整的深层规约,可以反观文学修辞中意识形态介入的力度。  相似文献   

14.
穆旦的《诗八首》是一组“爱情之诗”。通过对“无题”这一特定的诗歌形式的再书写,穆旦建构了一种人与天地准、返本归一的爱情哲学。  相似文献   

15.
池莉小说中的“阴谋与爱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池莉在自己的诸多小说中描写了“爱情与阴谋”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女主角往往是爱情“阴谋”的实施者,她们以种种手段谋取“爱情”,谋杀婚姻,从而制造了一幕幕爱情和婚姻的悲剧。在对传统的“阴谋与爱情”故事的重新演绎中,池莉无疑超越了中西方文学史关于阴谋与爱情的书写,表现了其女性主义的观念。  相似文献   

16.
五四女作家的婚恋小说,既表现了女性在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由上的敢于言说,也表现了这种言说的残缺,实际上仍是女性觉醒意识的残缺。“五四”女作家发现,女性仅仅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不可能得到真正的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她们在婚恋问题领域开始了更深广的探索,对理想的爱情、理想的家庭模式都作了形象的展示。特别是女性情欲和性爱的表现,摆脱了男性文学“荡妇”或“贞女”的二元选择,打破了女性性描写的禁区,开创了女性性描写的先河,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学”是近年来出现的颇热门的概念,但究竟什么是网络文学,没有出现有说服力的看法。网络主要是从技术层面改变了文学的书写和传播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了文学什么。所谓“网络文学”,充其量不过是一些网络写手和理论家们一厢情愿构筑的让他们能进能出的理想“小菜园”。  相似文献   

18.
《教师博览》2010,(5):62-62
笔误 斯大林曾在高尔基的《姑娘与死神》一书的最后一页留下轰动一时的批示:“书写得比歌德的《浮土德》还要强有力,爱情战胜死亡。”然而,批示上“爱情”一词的俄文拼写有误:少了末尾一个字母。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十七年文学始终成为评者谈论的资源.尤其在当下,对十七年文学的重评与审视在学界已成为一股新的热潮.大家呼吁重返历史现场,以科学的态度、客观的视角重新发掘十七年文学的精神价值.文章以十七年时期政治运动和文艺政策为纵坐标,以具体的作品为横坐标,在条分缕析中窥探十七年爱情小说与爱情书写存在的历史可能性以及应景而生、模式化的存在状态与书写状态,在耙梳整合中新寻十七年小说的爱情书写所体现出的文学、史学价值和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的爱情书写.本质上是一种爱情想象。从历时的角度看,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爱情想象有过几次大的修辞策略调整:主流意识形态的革命想象→收缩爱情想祭空间→关闭爱情想象空间→爱情想象的意识形态突围,分析这种调整的深层规约,可以反观文学修辞中意识形态介入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