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戏》一文的主题思想在中学语文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中是这样概括的:“作品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摆脱封建束缚的自由生活的向往。”我认为这一概括不准确且有疏漏之嫌。 从《社戏》全文观之,六一公公这个人物绝不能被看作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情节性人物。课本编者和教师  相似文献   

2.
<正>《社戏》是中学教材选编的一篇鲁迅的代表作品。文中描写的社戏——在村社中进行有关宗教、风俗的演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由来已久,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有"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乱弹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作品中处处洋溢着鲁迅少有的温情。一、纯真的友情我——迅哥儿作为跟着母亲归省平桥村外婆家的小孩子,在平桥村很受人照顾,一群比我大的孩子会主  相似文献   

3.
曹亭 《文教资料》2011,(1):18-20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对《围城》进行文本细读,从经济来源、家庭地位、精神世界三方面分析《围城》中的女性婚后的世界.以完成对这些女性形象的重新诠释和再认识。  相似文献   

4.
本教研组的一位老师要代表学校去参加市语文优质课大赛,参赛的课文是《社戏》。我们决定以此为契机,集体备这一课,共同帮助青年教师进一步提高备课、上课水平。  相似文献   

5.
很多一线的语文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常常困惑:这篇课文该教什么?而上完课后又常常感觉不知道教了什么。特别令人沮丧的是,做了很多努力,有人评课等于什么也没教。所以,王荣生老师说,语文课是很折磨人的,学生多学了两节课,不见收获,少学了两节课,没感觉损失。孙绍振老师也感叹:许多时候,在中学语文课堂上,我们都不知道要讲什么,经常发生的情况是,该讲的不讲,不该讲的,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没  相似文献   

6.
7.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教材中鲁迅的《社戏》,细读之,我们不难发现,平桥村是鲁迅在上个世纪中国最黑暗的时期所神往的一个世外桃源。而鲁迅毕竟不同于陶渊明,他并不是遁世的隐士,而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斗士,他不是叫人们躲进桃花源来逃避现实,而是用充满了人性美和人情美的平桥村来和当时黑暗的现实进行强烈的对比,达到批判现实的目的,这个从鲁迅把《社戏》和《狂人日记》、《故乡》、《阿Q正传》等直斥现实的篇章同收于《呐喊》就可以看出来。  相似文献   

8.
鲁迅在《祝福》中三次描写到了祥林嫂的外貌形态,这三次外貌描写暗含了事情发展的三个时间节点,同时也代表了祥林嫂三种不同的生存状态。本文就将从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入手进行人物形象再解读,从人生状态、劳动能力和精神状况等方面分析其貌相背后的"生死存亡"。  相似文献   

9.
《独角兽》中的女主人公汉娜的形象一直以来颇有争议,从汉娜的本能性冲动、本我与自我的矛盾冲突等方面分析汉娜作为"圣洁修女"和"平凡女子"的双重形象,展示一个平凡女子冲破父权和夫权专制制度,最终得到精神上的解脱。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的文章是常读常新的经典,人选教材的篇目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社戏》我当年也学过,可惜记忆已经有些飘渺了。为了教学,重新再读。先生对那方“乐土”、那淳朴人风的刻画,却一下子勾起了我对往事鲜活的回忆,发现还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1.
<正>鲁迅先生的诸多小说中,给读者留下了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譬如润土、杨二嫂、阿Q、孔乙己等。这些人物形象各有特色,都反映出具体社会背景下不同层次的普罗大众的特征,由于是小说创作,所以在这些人物形象的身上既综合着社会人物的各种特点,同时也以缩影的形式展现着社会现实。被收入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的《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创作的经典小说作品。在作品中,作者用辛辣讽刺的笔触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并借助“孔乙己”这一形象表现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反封建意义极为鲜明。  相似文献   

12.
作为志人小说的《世说新语》,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人物形象是小说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本文以《世说新语》中所描写的女性角色为研究对象,着重解读她们身上所蕴含的独特女性观念。  相似文献   

13.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诸葛亮伺奉了二朝君主刘备和刘禅,成为一代贤相,他的目标是上报君恩下安黎庶,结束三国鼎立的混战局面,但穷尽一生终究未能实现这宏大的愿望,令无数英雄为其扼腕叹息。纵观诸葛亮一生,27岁之前他过着闲云野鹤般的潇洒日子,27岁出隆中随刘备东征西战,54岁病逝五丈原,完成了他壮观而又悲剧的一生。其生可悲,其死可敬,一生壮观堪称一代人杰,本文中笔者就其悲情形象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唐代诗歌这一文学样式对杨贵妃的文学形象进行考察与分析,认识到唐代诗人对杨贵妃的评价各执一端、莫衷一是,即使同一个诗人,在不同诗中甚至同一首诗中,对杨贵妃形象的刻画及价值判断也有所不同,甚至差异很大,存在两种不同的倾向:有时对杨贵妃持鞭挞态度,有时对杨贵妃持同情态度。以上两种不同的评价普遍并长期存在,接下来从传统文化与有唐一代的时代文化背景出发去探讨唐代诗人对杨责妃形象不同评价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5.
《浮生六记》为我们呈现了清代文学家沈复细碎而有趣的生活场景,其中为世人所艳羡的是他与妻子陈芸的故事.从中我们知晓这位可爱的女子身上有着许多优良品质,她对生活的态度是潇洒而坦然的.但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她,却受到命运的捉弄,生命的末尾处终究没有画下一个圆满的句号.通过解读《浮生六记》中陈芸的形象,剖析当时女性所处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6.
大鹏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使用频率很高,并且极具生命力的意象。该文着重探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形象原型的内在涵义,以及后代文人在诗文中使用大鹏这一意象的两种价值取向──作为远大志向的象征和作为精神自由的象征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叙事学理论,从叙事特征角度阐释《社戏》所具有的因果的叙事思路、框架式的叙事结构、快慢结合的叙事方式、空间转换的叙事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外在构成的分析,向文本更深处漫溯,逐渐走进文本内里,进而更深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本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里有一个“六一公公”,他为什么叫“六一”呢?是因为他排行六十一.还是因为他六十一岁?  相似文献   

19.
夏洛蒂·勃朗特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具有自传色彩的小说《简·爱》是她的代表作,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评论家认为《简·爱》是英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女性人物形象为中心,反抗父权统治的小说。夏洛蒂·勃朗特在小说中浓墨重彩塑造了在父权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努力追求与男性平等,并且自尊,自爱的经典的女家庭教师简·爱的丰满形象,以及在此过程中简·爱所遭受的磨难及她成长的心路历程。自作品问世以来,评论家从各个角度对该作进行了剖析。本文作者将以桑菲尔德庄园里经常在夜半时分出现的"疯女人"伯莎·梅森为切入点展开分析,探讨男权社会下她孤独的内心世界并分析她在父权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如何成为男权的牺牲品,以及在象征罗切斯特男权统治的桑菲尔德庄园里艰难的生存状态,并且深入探析缺乏话语权的伯莎如何以不同于简·爱的方式向男权发起挑战,并最终毁灭自己,寻求精神重生的悲壮过程。  相似文献   

20.
六一公公非少年王棘《鲁迅笔下人名的由来》(见《中学语文教学》1993年第4期)是一篇很有趣的文章,读后得益不少。但文中提到《社戏》里的“六一公公”,说是“粗看以为是个须发皆白的老公公,事实却是鲁迅幼年到外婆家作客时的好伙伴”,好像认定“六一公公”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