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上:高擎诗意语文之大旗,出入于佛、道之家,纵横于古今之问,结晶于中外理论,论诗意,则高举庄子三剑之高论,论感悟,则首推如来成佛之先觉。从荷尔德林诗中的一只小虫谈到中国语文的顿悟。谈笑间,风范尽显。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积累,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课堂——作为学生和老师的主要栖息地,就应该是这样充满着浓浓的诗意,涌动着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浪漫,弥漫着诗的芬芳,洋溢着诗的激情,流淌着诗的旋律,演绎着诗的精彩!  相似文献   

3.
李娟  陈剑梁 《中国德育》2013,(16):54-55
诗意,象征着优雅、幸福、美好;童心,象征着纯洁、真诚、创造。近年来,大岗小学构建以"诗意童心"为主题的德育系统,意在引导师生追求诗意的情怀,培养师生文明优雅的气质和真诚乐观的品格。  相似文献   

4.
所渭的诗意写作,就是以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心态来进行真实的写作。它有着非功利化的审美意识形态,有着自由自在的言说形式,有着真实动人的情感世界。它是青春的歌唱,诗意的张扬。诗意不仅仅是修辞,更是一种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状态的首要特征是它的非功利化,其次是它的自由性,再次是它的情感的真实动人。  相似文献   

5.
张叶英 《文教资料》2008,(4):120-121
语文教师应是胸怀理想,充满激情、诗意的教师.教学语文时,应把教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与情感熏陶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精神洗涤、提高审美情趣,通过领略诗意美、享受诗意美、创造诗意美,为今后的生活注入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语文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工具,而且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语文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诗一般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和情绪感染的过程。因此,语文课应该充满诗意、充满灵气。那么,怎样才能进行诗意的语文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7.
诗意地写作     
郭怀英 《课外阅读》2010,(8):146-147
海德格尔说过:“人安静地生活,哪怕是静静的听着风声,亦能感受到诗意的美好。”那就让我们学会诗意地生活的同时,也学会诗意地写作吧。  相似文献   

8.
黄芳妮 《中学教学参考》2011,(34):34+104-34,104
诗意,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当我们的课堂充满诗意、充满灵性时,我们语文教学便走进一个崭新的境界,给孩子们诗意的天空。诗意的课堂就是在想象中创设情境,在诗文整合中产生新的形象,在课堂实践中探求新知,在生活实践中让语文情趣飞扬,从而实现我们孜孜追求的理想中的教学。诗意的课堂,能使学生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心灵得到净化与提升,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达到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是我们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把“表达与交流”作为高中写作的教学目标,这是极具指导意义的。它不仅要求学生要增强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而且要在感悟的过程中去发现、体会并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应用于写作中。它对学生作文的限制束缚减少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写作态度及其抒发的真情,强调个人自由的表达。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出有个性、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下面我就新课程实施三年以来所发现的高中生写作现状提出几点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情感的内化性倾向是郁达夫小说创作的突出特点。情感在本中的高度张扬使得人物失去了其在传统模式下的功能,成为传递情感的中介。郁达夫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了传统诗歌语言的“诗言志”,“诗缘情”品质,即将空虚而抽象的性与具体而切实的情相结合,另一方面吸取和异化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创作理念,走出了他独有的将古典意象赋予现代情感,将现实的生命体验以诗意的笔调进行重新演绎的创作道路。这种独抒性灵的诗意创作,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走进南昌市向荣小学,浓浓的诗意扑面而来,处处可见学生读诗、写诗的身影。向荣小学通过日常渗透、课题提升、活动领引等形式,旨在打造一个以“让诗意在校园飞扬”为主题的“诗教”特色校园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把表达与交流作为高中写作的教学目标,这是极具指导意义的。它不仅要求学生要增强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而且要在感悟的过程中去发现、体会并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应用于写作  相似文献   

13.
营造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的最高境界,为了营造意境,细腻传神地表达情感,很多诗人抓住了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许多声响,赋之以情,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更使诗歌显得诗意十足。  相似文献   

14.
语文本是一门充满诗意和浓情的课程,诗意源于教师宽厚、仁慈、高尚的情怀,教师必须深入研究课文,挖掘教材内涵,以声传情,以问传情,以析掘情,以情导情,构建有滋有味的"绿色"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5.
“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是指以彤象化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与叙事、说明、描写和议论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抒情方式具体可分为借景抒情法、触景生情法、咏物寓情法、咏物言志法、直抒胸臆法、融情于事法和融情于理法等等。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人文学科,教材中的文章俱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富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然而由于应试的压力,语文课堂教学过于追求知识能力的培养,一篇篇优美的富含诗意的文章被瓦解得支离破碎毫无美感而言,严重伤害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可见,语文课堂需要诗意。本文通过探讨构建诗意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旨在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感受美、体会美、享受美中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重点探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诗词教学策略,从培养学生对诗词中的汉字、词语、语境和诗意的感悟入手,注重追寻感悟与诗意的和谐同构,以期由此加强小学诗词教学效用,用诗词净化学生的心灵,并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指出当代教育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以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所有教学活动都应该将学生当作主人。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力求为小学生打造诗意课堂,希望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充分激发小学生的诗意潜能。  相似文献   

19.
唐宇 《教育教学论坛》2012,(27):132-133
中国人的生命中对诗有一种解不开的情结,读诗是一种生命的投入。挖掘中外诗意化思想的源头,联系现今中国课堂诗意化教学思想的缺失,从而引起人们对诗意课堂的思考,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采用行之有效的诗意方法指导学生,从而点燃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灵感,完成精神的洗礼。诗意语文课堂给学生以更多的语言文字的熏陶感染,给学生以更多诗意的陶冶与智慧的启迪,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课堂上,让学生理性地徜徉于乐园中。  相似文献   

20.
吴榴玉 《考试周刊》2011,(36):58-59
自古以来,从“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追求的结晶“(马克思)到“人,诗意的栖居”(海德格尔),从教育是“必要的乌托邦”(雅克·德洛尔)到“人性的教育呼唤诗意”(肖川),从“不学诗,无以言”(孔子)到“诗是人类的母语”(尔格·哈曼),从“不管是在人类的开端,还是人类的目的地,诗都是人类的女教师”(谢林)到“所有的思都是诗”(海德格尔),从汉语是理想的“诗性语言”(范罗诺萨)到诗意浓郁的文本……都一脉相承地言说着诗意在人的发展和教育中的地位。如果说人类需要诗意,教育需要诗意,那么语文则更需要诗意。诗意是语文生命的血液,语文是诗意栖息的家园,让诗意留守家园,浸润课堂,语文课将因诗意而精彩。《秋姑娘的信》就是篇优美的散文诗,短短百字,构成了轻快而又浓郁的诗意境界。因此,我在教学时,创设了与课文内容相和谐的诗意境界和审美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