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文婧 《生活教育》2012,(21):12-13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有关莫言作品是否入选中学生教材的话题引起热。语文出版社称,目前该社已确将莫言作品收录在高中语文选课程中。《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李泽认为,不要低估中学生的理解力,莫言早期的短篇小说充满诗,非常适合中学生读。(《京华时》10月14日)语文作为母语教科书,承担的命是多重的,既有工具性的"读  相似文献   

2.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作品是否应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话题引起了媒体热烈讨论,而针对其作品是否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观点针锋相对。抛开莫言获奖本身就可以发现,作品能否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应遵循价值逻辑、心理逻辑、体系逻辑,而是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非入选教材的决定性理由。  相似文献   

3.
《教育》2012,(31):16
马涤明在2012年10月16日《羊城晚报》撰文指出:莫言作品要进中学教材,引发一些争论。有人担心,莫言的作品让中学生学习,他们能理解多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是不是最适合中学生学习?固然,出自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文学作品,是否适合中学教材,这个问题不能不斟酌,但更重要的问题还是,选莫言作品进教材,究竟是出于何考虑:是认为莫言作品能够更有利  相似文献   

4.
八卦田     
《小学生时代》2013,(1):22-23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进教材 据新华社电,获诺贝尔文学奖不久,莫言的作品就有望入选高中语文教材。此事引发社会热议,焦点集中在普通中学生是否读得懂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等。  相似文献   

5.
莫言与语文     
我认为,莫言的短篇小说和散文集都适合中学生阅读,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也可以读。以僵化、虚伪道德作为借口来拦截学生阅读中国当代优秀文学作品,这种做法不仅荒谬,而且可笑。即使以教材编写者的道德逻辑,莫言的短篇小说也有众多篇目可以选入。  相似文献   

6.
正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国内引发"莫言热",媒体连篇累牍进行报道,有关高中语文教材将增收莫言小说的消息被披露后也立即引起热议。虽然语文教材收入当代作家的作品非自今日始,语文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中早就收入了史铁生、余华等人的作品,但这一次,紧急开会确定等细节给人轻率之感,也落下急功近利之讥。  相似文献   

7.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名字开始越出文学圈,成为一个广为人知的符号,如同篮球姚明、网球李娜、羽毛球林丹那样的中国新面孔。而教材编写者也宣称将尽快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收入莫言的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我个人很乐意推荐莫言更多的作品给语文教师与中学生,如果我们能够相对多地阅读莫言,会发现有更多比《透明的红萝卜》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作品可以挑选,  相似文献   

8.
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及其带来的轰动效应.使“莫言”成为了今后中学语文教学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本期我刊特设“莫言与语文教育”专题,从莫言谈语文教育、莫言作品介绍、莫言作品与语文教材、如何开展莫言作品教学四个角度,揭示莫言与语文教育的不解之缘,敬请读者垂注。  相似文献   

9.
莫言的《红高粱》部分章节已经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随着《透明的红萝卜》入选,关于莫言作品进教材的争论还将会继续的。  相似文献   

10.
作家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在文学界、影视界掀起了一股"莫言热"。由此,莫言也从一位"有限度"的作家成为众人瞩目的"文化英雄"。在这股"莫言热"的背后,需要冷静地思考:莫言的成功不单单是因为其获得了诺奖。莫言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别具一格的文学审美判断力,悲悯的人间情怀,以及非凡的创作个性让自己的作品与众不同。基于此,主要对莫言作品中的美学元素进行充分的挖掘,对表现力、作家审美判断力以及评奖制定进行分析和思考,在此基础上,完成对文学审美价值判断尺度的探索和把握。  相似文献   

11.
莫言作品长期以来未能引起教材编写者的关注,像刘绍棠、贾平凹、陈忠实、史铁生等都有作品人选教材,而莫言作品却因为题材和风格的特殊性一直未能人编中学语文教材。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其作鼎足否该入选中学教材的话题再度引起热议。  相似文献   

12.
"不管你现在认不认识莫言,但我相信明年中高考你可能就会记住他。"这是记者最近在武汉部分中学校园里听到的一句话。据《楚天都市报》报道,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与他的作品最近成了部分初高中毕业班学生备考的热点。不久前,语文出版社确定将莫言作品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此后,武汉市教科院有关专家也表示,将在修编的《高中语文读本》中,将莫言的作品收入其中,具体篇目尚在挑选中。一些中学生还集  相似文献   

13.
莫言是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其文学成就显著,为我国的文学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由于莫言作品的负面解读与争议性,导致莫言的文学作品一直都以尴尬的局面被拒在中学语文教材的门外,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中学语文教材一直都具有封建性、保守性的特点,再加上中学生的主观接受文学的水平与能力,导致莫言的文学作品在受到众多争议与讨论后才真正走入中学的语文教材中。  相似文献   

14.
高中教材有诸多关于爱情方面的作品,如何引导中学生欣赏这些美丽的爱情,成为当下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作者认为在教学这些作品时,应该重点引导学生体验蕴藏在作品的爱的纯洁、平等、担当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2012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引发了"莫言热",在这股热潮之上,我们要理性地发掘其背后隐含的对当下作家梦的实现与中国当代文学创新相互促进的发展启示,让"莫言热"带动"文学热"。一方面,正是文学梦的确立,促成了莫言主体的确立、创新潜能的释放及其社会担当的实现;另一方面,对莫言文学梦的观察需要回到莫言创作的时代语境中去,联系多种文化的可能性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6.
赵子厚 《现代语文》2007,(10):89-91
课外阅读对中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正说明多读的重要性。在今天"一纲多本"乃至"多纲多本"的教材编制政策下,各类语文教  相似文献   

17.
策划者语莫言获"诺奖",其作品短时间内销售一空,甚至莫言老家的萝卜也被各地游客拔光,莫言成了全中国的焦点。从大量来稿来看,同学们对莫言及其作品还是相当熟悉的,不是流于表面的称赞,而是深入其中理解其内涵,并在国内,"诺奖"热潮中保持着一份清醒与理智,极为可贵!赵花利同学说  相似文献   

18.
2012年,当媒体发出莫言折桂诺贝尔文学奖(以下简称诺奖)的消息后,国内关于莫言及其作品的议论热潮持续高涨,形成一股"莫言热"。莫言无疑成了2012年最火热的话题之一。莫言和"莫言热"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祖籍浙江龙泉,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香港公开大学荣誉  相似文献   

19.
教材既然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那就要将教材置于课程文化的原则下进行选编。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中国籍作家首次摘得此项世界顶级文学奖,消息传来,莫言立马成为炙手可热的新闻人物。他的作品当晚在宣布后即引起高度关注,如上海书城迅速作出反应,连夜将他的书在一楼显眼处开出专柜,第二天即告售罄,一时洛阳纸贵。北京的语文出版社即表态说,"已确定将莫言作品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中国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说明我们的  相似文献   

20.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引起了全世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关注,也引发了国人对于莫言作品的阅读热.通过对中西部五所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看到了90后大学生对莫言作品的接受现状.尽管他们中许多人不太喜欢莫言的作品和对诺贝尔文学奖知之甚少,但莫言获奖后的确把他们的一部分注意力转向了文学.影视剧的推波助澜,促进了莫言作品与大学生期待视野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