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显鹏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历史著作,对历史学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左传》又被称为中国古典传记文学的奠基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综观《左传》全书,描绘家族人物群像成为作者思想倾向和审美追求的主要载作。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左传》描绘的家族层面加以论析.1.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进行纵向描述,展示各家族的演变过程;2.从伦理道德角度进行横向审视,写出善恶不同的家族;3.从建功立业方面描写不同类型的家族;4.从内在气质上写出家族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2.
汪耀明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5):56-59
《后汉书》写人个性鲜明,叙事首尾完具,取得引人注目的艺术成就。它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又常用声口毕肖的人物语言来反映人物的心理和感情,更能通过聚焦事情进程的典型场景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还出色地融鞭辟入里的议论和意味深长的抒情于写人叙事。这样就使人们清楚地了解所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所述事件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3.
杨一成 《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08,(9):12-13
刘长卿乃中唐一位重要诗人,才名虽显,却命运多舛,这可从他大量描写山水隐逸生活的诗中渎知。这些诗虽时露消极颓伤之气,但造意清新,风格含蓄温和,清雅洗练,艺术造诣较深。其中写人写己,俱称高妙,情景交融,了无痕迹者,屡见不鲜。下面就仅以《送灵澈上人》这首绝句为例略作说明。 相似文献
4.
凌朝栋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10):17-21
司马迁叙事照应方法缘于其继承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先秦典籍的内容和叙事方法。他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运用人物对话的照应叙写重大事件,将人物对话照应与叙事相结合,三组人物对话照应形成了刘邦韬光养晦的策略,环环相扣的许诺人物对话照应导致了项羽“击破沛公军”失败;他运用类似事件的前后照应,塑造人物形象,如项羽、项伯、项梁等,从而使整个叙事文字前后衔接,故事完整,天衣无缝,并增强了人物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5.
库切在其小说《慢人》中采用了作者闯入、框架叙事与嵌套叙事、文本的不确定性等典型的元小说叙事策略,使小说模糊了现实生活与虚构世界的界限,同时也赋予了小说人物更大的自主性,让读者参与小说的创作,丰富了小说创作的形式. 相似文献
6.
现代学中,没有哪位作家像张爱玲那样津津乐道地谈服饰,关注服饰了。夏志清在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指出:“张爱玲的女角所穿的衣服,差不多每个人都经过她详细描写,自从《红楼梦》以来,中国小说恐怕还没有一部对闺阁下过这样一番写实的功夫。”她对女人服饰的细节描绘得相当仔细,甚至包括首饰、色彩和衣料。她这样做不由得让人想起王安忆小说里的一段话:“女人既不是灵的动物,也不是肉的动物,她们统统是物的动物,这物集中表现为服饰。服饰是她们的目的,也是她们的手段:是她们的信仰,也是她们的现世:是她们的精神,也是她们的物质。” 相似文献
7.
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利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无论是趣旨意蕴还是艺术魅力都极富特色。它是现代叙事模式与传统叙事模式完美结合的典范。本文着重从叙事顺序和视角两方而,对《看不见的人》进行艺术分析,旨在探明作品的叙事技巧,并力图从这个侧面揭示出拉尔夫·埃利森创作的整体艺术风貌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永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7(10)
作为晚清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吴趼人写情小说的创作在中国言情小说由古代到现代的转型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他的写情小说的艺术是卓立不凡的,特别表现在叙事时空的运用上。在叙事时间上不但部分地打破了以往小说按时间先后的顺序写作的方法,而且故事时间选定也别具匠心,同时注重向心理空间开拓,扩大了小说的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9.
尤金·奥尼尔后期作品显示其已经超越时代权力话语所规定的阶级意义。他解构阶级而使用阶层身份叙事:阶层是话语与社会实践的构建,与先在的本质和本体无关。充当文化意义的能动者,奥尼尔具有由社会所决定的行动能力和创新能力。《迭冰的人来了》(1939)描述酒吧里醉生梦死的人曾拥有不同的社会财富、享受不同的社会地位,或者说,他们属于不同的“阶级”;如今,他们失去昔日的辉煌,沦落到贫困、无助、茫然的境地,共有的文化价值观—相信明天会不同—让他们持有新的主体立场,形成新“阶层”。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斯威夫特的《日光》及巴恩斯的《终结的感觉》为研究对象和例证,将两者置于叙事伦理批评视角下进行比较。就两部小说相似的叙事策略、叙事视角、交叉融汇的若干母题及伦理叙事主线中所蕴含的伦理选择等伦理维度逐一进行比较研究,透视两位英国文坛巨匠对当代英国社会精神危机的共同思考与探索,一窥两位作家相通、相似的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11.
12.
李丹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3,33(4):19-21
尤金·奥尼尔的戏剧创作深受圣经神话的影响,将圣经原型与相对应的现代生活题材进行了移位和置换变形,来挖掘现代人悲剧的根源。在《送冰的人来了》中,奥尼尔植入了圣经叙事结构、人物原型和意象原型,表达了他晚期对宗教救赎的否定和怀疑及对基督救世的悲观主义态度。 相似文献
13.
14.
《追风筝的人》是美国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小说.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除了故事内容特别感动人之外,异彩纷呈的时间技,虿为小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审美效果。小说总体属于非线性历时叙事,具体运用倒错、预叙、频率等叙事时间策略,使文本彰显出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艺术作品有其相通之处,电影叙事与记叙文写事也有相似之处。记叙文写事可以借鉴电影叙事的一些艺术技巧,例如景物等画面的渲染;细节的雕琢;矛盾的建立;情节的暗示、象征;叙述人称的使用等,在享受和品味电影这一视觉盛宴的同时,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这些叙事技巧,从而不断提高记叙文的写事能力。 相似文献
16.
尤金·奥尼尔在《送冰的人来了》一剧中描写了一群无家可归、不合时宜的可怜虫。他们整日纵酒迷梦、彼此安慰,以此逃避冰凉而令人绝望的现实世界,并企图以此赋予生活以意义。本文从代表具有激情生活的酒神精神在剧中复兴与升华入手,指出正是酒神式的梦想赋予现代人生存的意义和勇气以战胜现实世界中的冷酷与荒谬,同时它还给现代人以生活的信念,使人相信有某种更好的东西把生命引向美好。 相似文献
1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53-162
明清小说插图的绘图者们热衷于通过对最具孕育性顷刻的把握、特殊的时空分割方式以及独具意蕴的静态绣像描画以达到最真实、准确再现文字信息的目的;而插图对故事场景进行的带有情感倾向的取舍、图题的褒贬寄寓以及有意无意的图、文不符现象,又表明绘画者试图对小说作出符合自身审美习惯解读的努力。在插图本小说中,文字与图像之间呈现一种特殊的互动关系。明清以来各插图本《三国演义》,正是明清插图小说语-图互文规律的代表。 相似文献
18.
袁飞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2019,(2):80-83
小学语文教材中,写人叙事类文章所占的比重很大。这类文章内容情节性强,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且情感表露真实,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少年王冕》一课的教学为例,梳理教学写人叙事类文章的相关策略:思维碰撞,初步感知;潜心朗读,逐层品悟;文本补白,深度领悟。 相似文献
19.
美国当代作家厄秀拉·勒·魁恩的在短篇小说<从奥米勒斯出走的人>中运用了叙述与叙述者干预结合、矛盾修辞、反讽等叙述技巧,使叙事不间断地向意识作深度渗透,对奥米勒斯人消费享乐的疯狂、自由意志丧失的痛苦、现代政治的悖谬等种种乱象进行全方位展示,彰显了美国人所遭遇的无可逃遁的现代困境. 相似文献
20.
涂沙丽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8,(12):11-13
奥尼尔承认他对道家思想比任何其他东方思想更感兴趣,因此,道家思想成为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将在细读原作的基础上剖析奥尼尔的代表作《送冰的人来了》中的道家思想,从而论证奥尼尔的道家情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