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省出台《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意见》,旨在着力培养青少年科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国家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一直注重开展科学“四小”活动(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小实验),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强化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下面笔者谈几点做法和体会。与广大教学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2.
沙湾姜埋奶     
日前,本刊编辑应邀参加了广州市小学生“科技小星星”科学探究成果展示评比活动,有80多个科学探究课题组赶到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展示现场,角逐“最佳设计奖”、“最佳创意奖”、“最佳表达奖”、“最佳口才奖”。 参评活动课题都是由学生自行确定的,他们还自行设计探究方案,自行组织探究过程,在展示现场,编辑被一个个“小科学家”邀请到各自展示台前,他们积极主动地表达探究成果。这种自己动手动脑开展课题研究、积极探究和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值得提倡的探究性学习方式。下面选登的是孩子们写的科学小论文。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贵州省黔东南州的198名初中物理教师为研究样本,对他们开展科学探究教学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绝大部分教师对科学探究教学的理念是接受和支持的,但由于他们的科学素养水平较低、关于科学探究教学的知识较欠缺、应试教育的考试评价制度的阻碍作用和学校的硬件设施薄弱等,他们开展科学探究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例如科学探究教学开展得不普遍,教学策略存在误区等。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曾指出:"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的体验,因为自身体验最清楚,也最容易得出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可发展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引发他们思考,触动心灵,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且在课后愿意进一步开展研究。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开展科学教育,努力引导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谈如何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增强探究实效、领悟探究本质等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5.
数字探究学习是指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教师或研究者通过设计系列科学探究实验活动,引领学习者开展猜想、假设、探究、检验等探究活动,提升他们对科学概念和规律的认识,实现科学素养培养。数字探究学习环境为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捷的方式,学习者可以方便的获取科学知识,并利用数字模拟的科学探究实验,深入理解科学现象和概念,更好地掌握科学规律。本文以WISE数字探究学习环境为例,在介绍如何利用WISE数字探究课程开展科学教与学的基础上,探讨了利用数字探究学习环境开展科学教育的方法和特征。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1,(1):5-6
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较多,且具有连续性、周期长的特点,扎实有效地开展科学课外探究活动能有效促进小学生科学概念的构建,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因此,教师要采取精心选择探究主题、周密设计活动方案、争取家长支持、跟踪探究过程、及时评价反馈等措施,保障科学课外探究活动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7.
黄育治 《学苑教育》2021,(10):65-66
对幼儿开展科学启蒙教育十分重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特别强调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组织幼儿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以此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基于幼儿生活,挖掘科学探究素材;基于幼儿兴趣,设计科学探究游戏;基于幼儿认知,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策略,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更高效。  相似文献   

8.
<正>探究活动作为科学课的根本,也是科学学习的核心,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求课堂教学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充实快乐的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通过探究既让学生获得准确的科学知识,又让他们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既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又培养他们科学的自然观。"如何在小学科  相似文献   

9.
王晶莹 《中国教师》2011,(9):54-56,59
<正>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数学与科学教育系的ICAN探究教学专业发展项目旨在通过提高K-12教师对科学探究和科学本质的认识,促进他们的内隐和外显的探究教学实践。ICAN是探究、情境和科学本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据此,我在组织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小水轮”时(活动附后),注重引导幼儿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这一活动的成功开展,我认识到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组织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谭玉波 《科学课》2013,(6):66-67
小学科学课要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开展探究式学习,既是教学的基本理念,也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2.
周爱琴 《天津教育》2022,(20):120-122
<正>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开展科学小实验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科学小实验的开展能为幼儿科学探索创造良好条件,并能实现教学和游戏的融合,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推动幼儿教育的良好发展。科学小实验因为其所具备的趣味性、操作性以及思考性,除了能在幼儿教育中调动幼儿对科学内容的探索热情,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本文对运用科学小实验培养幼儿自主探究能力进行研究,希望本文能为幼儿大班科学小实验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科学小实验具体是指简单易操作的科学实验,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倡导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创新能力.高校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结合高师化学专业实验改革,就实验探究的原则、形式及内容进行探讨.通过实例分析了高师化学实验中开展探究活动的设计案例,总结了开展实验探究活动的做法、体会和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一、创设探究情境小学生好奇、好动、好幻想,探究是他们天生的本能,能否创设一个良好的科学探究情境是开展探究活动的第一步。在探究活动中,创设科学教学情境一定要注意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生活结合起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知识的探索者,面对现在的学生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的情况,如何有效地引导他们开展探究活动,让他们通过亲身经历探索,发现新事物,学习新知识,在探究中体验乐趣,在实践中培养探究能力,是一线科学教师一直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中 ,天津市南开区陈一新、魏锡山两同志主编的《主体教育实践———科学探究课程实验案例选编》正式出版是件可喜可贺的事情。这是对他们开展的科学探究课程实验的系统总结。我有幸参与了他们开展科学探究课程实验的研究过程 ,并先读此书 ,感到这是一部值得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推荐的专著。《主体教育实践———科学探究课程实验案例选编》是实验探索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成果。全书分四部分 ,用具体、生动的案例 ,分别介绍了他们在学校层面的课程设计、组织和实施 ;教师对探究专题的设计、实施和体会 ;学生探究过程…  相似文献   

17.
课外实践探究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对学生智力的发展以及科学素养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教师既要注重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让他们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又要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弓l导他们开展系列化的课外实践探究活动,从而有效并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叶温 《中国教师》2014,(4):20-21
<正>小学科学课外饲养(种植)活动,即"饲养(种植)活动",是课堂探究的补充,既能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又能增强他们的观察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最终激发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带领小学生开展饲养(种植)活动,既能使他们掌握科学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归根结底,带领小学生开展饲养(种植)活动能体现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培养学生初步的自主探究能力与意识。  相似文献   

19.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乐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并领悟科学的本质。那么如何开展科学探究呢?  相似文献   

20.
小学科学课应当积极倡导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开发创造潜能,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建立小学生科学创新实验室,定期组织开展相关的科学探究活动,既是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也是提高小学生科学探究技能和科学素养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