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莫扎特维也纳时期的三部喜歌剧中女仆角色作为第三等级的典型代表,人性的真善、虚浮在她们身上都能得到深切地反映,从她们身上透射出的人性特质可以说是集莫扎特"人性歌剧"之大成.研究这三部喜歌剧中女仆的戏剧形象特征,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莫扎特的喜歌剧作品及塑造这些人物的音乐形象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石黑一雄的作品和阿尔都塞的论文《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有着惊人的契合,他的多部作品都印证着阿尔都塞的洞见。以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为依据,从"合格"的生产力、意识形态的灌输者和被表述的想象关系三个角度分析石黑一雄三部小说中的人物创伤和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3.
莫扎特维也纳时期的三部喜歌剧中女仆角色作为第三等级的典型代表,人性的真善、虚浮在她们身上都能得到深切地反映,从她们身上透射出的人性特质可以说是集莫扎特人性歌剧之大成。研究这三部喜歌剧中女仆的戏剧形象特征,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莫扎特的喜歌剧作品及塑造这些人物的音乐形象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商洛学院学报》2015,(3):17-20
《古炉》是贾平凹描写"文革"时期陕西农村生活的一部小说。作品塑造了出身卑微、相貌丑陋、内心善良、受人歧视的狗尿苔形象。他是政治上的"中间人物",审美上的"畸形人物",也是人性善的体现者,还是作者"文革"时处境和心灵的写照。作品通过狗尿苔形象不仅真实地呈现了"文革"时期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人性在"阶级斗争"中被扭出的情形,而且隐含了作者淡泊自守、不事张扬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一位伟大的剧作家,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莎士比亚不仅创作出一部部优秀的喜剧,还创作了许多经典的悲剧作品,尤其以四大悲剧最为著名。莎士比亚的悲剧不仅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还通过人物命运的叙写向我们揭示了人性,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本文通过对莎士比亚悲剧作品中主人公的性格和行为的分析来总结出人性的相关特征,并由此探讨莎士比亚在悲剧创作中宣扬人文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三岛由纪夫是20世纪享誉世界的日本著名"战后派"作家,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发表了几十部各具特色的作品.希腊古典主义的审美情趣是三岛美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三岛文学增添了一种独特的魅力.我们可以从他的多部作品中欣赏到这种希腊古典主义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7.
《边城》是一部浪漫主义作品。该作品运用了许多的象征。通过这些象征,我们了解了沈从文的审美理想和人生哲学。作品中淳朴善良的人物象征着美好的人性,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性美的追求;白塔、渡船、碾坊象征着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对立,表达了作者对于现代性的排斥;而作品中的死亡意象则象征着生命的无常,表达了作者对于不可掌握的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叶灵凤既是创造社的"小师弟",又是海派作家群的代表人物。他将作品的创作着眼点基本上都聚焦在情爱故事上,对人心、人性、人情进行着独特地探索。本文主要是对他早期创作的五篇具有代表性的小说进行细致的研读和分析,来确定他早期作品的风格情调。  相似文献   

9.
乡土小说代表作家中,最为突出的当为沈从文。沈从文一生创作的作品集约有八十多部,其中大多以湘西人文风情为素材,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为读者塑造了湘西"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因而被誉为中国的"乡土文学之父"。在沈从众多的文作品中,《边城》是一部传奇佳作,迄今为止已有三部翻译作品,本文以金介甫的英译本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国乡土小说中的地方色彩及其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对《寒夜》中汪母心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夜>是巴金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上一部转折性的代表作品.作品对人生世相的揭示,对人性的悲剧与困境的深刻探寻,启发着读者对人物命运的思考.本文试图通过对汪母"恋子"心理的分析,来探寻<寒夜>中汪家悲剧背后人性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于逢《乡下姑娘》的反"战争—启蒙"叙事是通过主人公何桂花体现的。被启蒙后的何桂花自觉同启蒙者靠近,屡次向命运发动冲击,试图摆脱自己受奴役的地位,但最终因启蒙者的被弃而失败。作者借助她的失败表达对当时流行的"战争—启蒙"叙事的怀疑,即当启蒙者的身份不具合理性时,启蒙的有效性是大打折扣的。于逢这部小说延续了鲁迅关于五四启蒙的悲剧体验,体现出他对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的抵抗。  相似文献   

12.
冯先生的人生境界说主要体现在《新原人》中,是冯先生在抗战时期为排解民族危亡的困扰,激励人们奋勇进取而作的思考。其学说基于纯粹哲学和美学思考之上,有着将天人浑然一体和古今溶于一筹的整体思维特征,而其本质就是人生智慧。冯先生的人生境界说源自于南阳古老的讲智慧、注重人生事业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冯先生自身的人生实践,正是对这一优秀文化传统的践行。  相似文献   

13.
胡风人生与艺术追求的独特性首先可概括为一种"透彻的真实"。这种"透彻"来自于对现代中国最底层的富有质地的体验。这与其称之为"现实主义",还不如根据他坚守文学的社会介入需要,努力推动直面底层生存真实的追求,将之总结为文学上的"社会派"。胡风文学追求的成型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他对鲁迅式的独特"社会派"文学传统的认同和体验,是这一文学的壮观景致让他从中汲取了巨大的力量。当然,较之于鲁迅本人,作为文学思想家的胡风似乎承受了更多的理论的压力,也依然存在着某种无奈的对真相的"牺牲"。  相似文献   

14.
生活在清末社会转折时期的龚自珍,作为先进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其思想实有开风气之先的意义。他早年曾致力于依靠"天"的权威以实现自己改革现实的理想,可由于当时社会现实的障碍,以及自己官微言轻,使他的理想最终无法实现。于是,他从对"天"的迷信转向对"心"的膜拜;在经世致用思潮中,他虽崇尚"西京"今文经学,却又反对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在自我矛盾的哲学体系中,他最终走向了"心本体";晚年受菩萨戒后,龚自珍出于对佛教的虔诚,在经过艰难的跋涉之后,便彻底完成了他回归"心本体"哲学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林颐 《天中学刊》2011,26(6):38-40
嵇康的思想兼具儒、道双向传统,凝聚了时代精神,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取向。“越名教而任自然”作为嵇康思想中的核心命题是人们在理解嵇康思想时绝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此命题不仅体现了嵇康本人对当时社会流行的“名教”与“自然”之辨的态度,更从根本上反映了嵇康本人全部哲学思想的内涵:不仅有出于现实关怀而对现实不公所做的批判,更充满了对于真实自然——求真、对自由人生——求善、最终归于对“任自然”的理想境界——求美这三方面的渴望与追求。这些恰恰是嵇康面对现实种种矛盾而宣泄胸中悲愤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6.
冯友兰先生提倡"觉解"的生活方式,主张以正确的生活方法指导人生,求取人生的意义与幸福。但是,确立人的生活方法,又不仅仅是冯友兰人生哲学与人生境界相合一的现实追求。冯友兰的人生哲学,在理论上的真正追求是要诠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他对于人生的意义或者说人生价值的理解,是通过其人生境界论来论释的。  相似文献   

17.
集画家、文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于一身的丰子恺先生,在艺术教育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理念,并以普及艺术教育为己任。在地理科学教学中,传承和创新丰子恺的艺术教育思想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8.
杜彬彬 《天中学刊》2011,26(4):68-71
惠特曼认为自然万物是生命精神的象征,他借自然歌颂了性和肉体之美,肯定了与大自然相一致的人的欲望和感情;另外,在"回归自然"的主题中,惠特曼将"灵与肉"的统一作为完美人性的象征,并认为这个统一需要肉体来达成,这一人文意蕴反映出了他对希腊文化精神的肯定,同时,这一人文意蕴对美国民族文化的构建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蒙培元思想被概括为“情感儒学”,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如果说,熊十力一牟宗三一系可称为“心性派”,那么,冯友兰一蒙培元一系就可称为“情理派”。后者的关键词是“存在、情感、境界”,情感是其枢纽所在。这意味着当代思想的“存在论转向”在当前儒学复兴运动中体现为“生活情感论转向”,黄玉顺的“生活儒学”就是因自觉地顺应这个转向而阐发的。  相似文献   

20.
费尼克斯是知识分类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居于意义范畴的课程知识分类框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知识的新“视界”;他的课程哲学研究体现了人性论与方法论的统一,现象学方法能给我们洞察关系与洞察整体的智慧;他的整合视野中的课程编制观建立在对时代敏锐观察的基础上;这些理论对培养教师课程意识具有很大的意义。费尼克斯为我们思考现代课程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