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们常讲:“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这句话的引导下,很多人只是把数学与思维联系起来,认为数学只能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其实不然,在数学教学中也离不开阅读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数学阅读有助于培养基本学习能力,如获取信息、沟通交流、深入思考、逻辑推理等能力,通过数学阅读可以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发展的基本技能,以适应“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2.
“阅读圈”(又名“文学圈”)曾一度风靡美国,对阅读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尝试把“阅读圈”文学体验教学模式引入《英语读写》课程实践教学中。课后对所有参与“阅读圈”模式体验的同学从认知、能力、情感等维度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阅读圈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兴趣,拓展思维能力,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学生们通过这种互动式学习发现了自身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词汇量相对有限,对主题和内涵理解不到位,知识宽度受限,沟通表达能力欠佳等四个方面。学生的反馈也促使教师反思教学实践,思考如何优化“阅读圈”模式的教学设计,并针对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改进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阅读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口头表达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从而更深入地去理解文本。同时注重课文的阅读,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让学生在读中“感知、领悟、体验。”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作如下探讨,以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提高学生对于数学文化的认识.在这样的背景下,教材的编排中出现了“阅读与思考”专栏,就是要求学生能够阅读相关的数学文化内容,并进行思考.“阅读与思考”专栏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代教育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创新教学是教学的关键.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想通过“阅读与思考”专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师就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占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四平八稳,波澜不惊”的文章,难以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不能得到高分。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创新作文教学,着重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侧向思维能力和多向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写出“深、新、活”的好作文。  相似文献   

6.
随着上海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在信息科技学科教学中,教师们越来越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诸如“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词汇被频繁地使用。如何将思维能力培养真正落实在教学实践中?因此,我们需要对本学科实施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和策略进行深入思考,以保证在实施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有据可依,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 :“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思维方法的学习 ,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 ,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像能力”。朱绍禹先生指出 :“语文科也是思维学科 ,在语文教学中发展思维 ,能增进科学思维能力 ,增强学生的想像力 ,培养形象思维的能力。”可见训练学生的思维多么重要。在阅读过程中 ,思维伴随阅读的始终 ,只有激活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学生才能真正地理解、鉴赏、评价文章。这说明 ,语文教学 ,尤其是阅读教学 ,必须以训练…  相似文献   

8.
英语阅读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教学实施途径。文章基于思维能力发展理论,结合学生及教材情况,总结出适合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具体培养目标;进而构建了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目标的文本阅读“四环节”与拼读阅读“三步骤”的阅读教学实施方法,为核心素养落地于课堂提供了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9.
英语语句生成能力欠缺是中国英语学习者普遍存在的问题。文章以互动理念为支撑,认为语句生成能力是英语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为了培养学习者的英语思维能力,提高其语句生成能力,文章在简要说明了英语课堂教学之互动的不足、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的效率不高及其成因后,从书面表达的角度,提出了“阅读-模仿”的“互动模式”和“丰富成例”的“深化模式”。  相似文献   

10.
数学“元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数学教师的重视,通过数学“元阅读力”的培养可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掘.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深入剖析数学“元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基于实际提出数学“元阅读”教学应该遵循的原则、实施的路径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1.
周生虎 《甘肃教育》2024,(6):124-12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大单元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其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综合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指向整本书阅读的小学语文高年级大单元教学设计是落实语文新课标、“双减”政策以及深化语文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文章以小学语文高年级大单元教学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法、问卷法等研究方法对这一学段的整本书阅读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深入挖掘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期为一线语文教师开展大单元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范金胜 《教育文汇》2023,(11):38-40+48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对标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具体阐述如何运用任务驱动、比较阅读和可视化阅读等策略,有效落实课程目标,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洪亚 《成才之路》2009,(34):I0027-I0027
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想象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在阅读的过程中应培养学生以下三点能力。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生物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要求”中要求“学生在具有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不断获取和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自学能力”。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同其他能力一样,阅读能力不是自然产生的,而靠我们去训练和培养。阅读能力对于学生不但在现阶段有实际意义,而且对以后的深造及职后教育有重要意义。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因而语文课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主渠道”,但这并不意味着生物教学没有培养阅读能力的任务。恰恰相反,生物学有它自身的学科体系和知识结构,需要相应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既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培养,也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张苹 《考试周刊》2015,(22):104-105
阅读是一门复杂的技能,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对语篇的深入理解,但是这点往往在实际教学中被忽视。本文从语篇实践中读者扮演的四种角色及语言与思维的密切关系入手分析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创造力正处于萌芽状态,他们的好奇心强,对种种事物都充满了兴趣。笔者认为,比较阅读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就“比较阅读与创新思维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生物学传统教学以“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为此,提出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NHT学习模式,建立合作学习模式,增加课堂互动性,以培养学生深入思考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养成。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现阶段教育的主要任务,教学模式呈现出多样性和创新性,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承担着夯实学生语言基础、培养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任。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语言能力发展和知识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存在不少问题:教学偏重知识点的讲解和记忆,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程式化,缺乏高层次活动和提问;教师代劳现象普遍,学生缺乏思考的机会;教师自身文本解读、教学设计水平有提升空间等。为改变现状,教师应从阅读教学入手,秉承以生为本的原则,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为路径,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肖会林 《考试周刊》2007,(21):76-77
阅读的过程是对语言的认知过程,阅读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可以训练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是教学大纲规定的高中英语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理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阵地,探究有效阅读教学模式既能改善目前阅读教学的现状,又能提高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益。文章拟从建构阅读教学模式“导入问题为引线,合作探究为手段,习得活动为载体,自主反思为纽带”,利用实践案例来阐明“PEAR”模式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