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是不是我?     
这个顺着倒着念都一个意思的标题来自我女儿的创意.在她16岁那年该办身份证了,就在身份证还没有办下来的时候要坐飞机出行,适逢奥运期间安保升级,一路受机场安检拦阻,险些遭到扣留.回到家就写了一篇题为《我是不是我》的博客,大吐苦水. 在我看来,这只是一堂涉世之初的身份教育课.在这方面当爹的遭遇其实比女儿好不到哪里去,周围的人比她爹也同样好不到哪里去.我们都需要有一张身份证来证明自己的公民身份,你可能还要有一张出入证来证明你在这座楼里上班,要有一张驾驶证向警察证明你会开汽车,外出时还要带上记者证,好向采访对象证明你不是前来敲诈的骗子.  相似文献   

2.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有人把出版称为"茅屋产业".当然这个人不是中国人,他是Bookscan美国公司总经理Jim King先生.  相似文献   

3.
张景双 《传媒》2000,(4):47
一份云南杂志《青年与社会》1999年第11期,以一个"专号"(刊类书)的形式与市场谋面,一时又成热点新闻.  相似文献   

4.
读了1994年第6期《中国记者》“一得录”栏史占旗的文章《新闻的贬值》,感触颇深,但对作者的观点,不敢苟同。 史先生在文中列举了很多事例,把政府采取措施解决拖欠教师工资问题,某领导退礼多少次,某单位多少年业没发生过火灾和伤亡事故,某商店从未销售过伪劣产品,某饭店从未搞过“三陪”,某县两年来从未给农民打过“白条”等,称为贬值新闻,某理由似乎很充分;这些事“本来就不该发生”,不发生,本应是平常现象。但是,史先生的这一观点,却是基  相似文献   

5.
当年台湾影坛导演”四大天王”中,在世的只剩李行一人  相似文献   

6.
苟德培 《传媒》2012,(10):24-25
正从《华尔街日报》网络版1996年8月诞生第一个付费订户算起,而今除了几张专业报纸,其余诸家纸媒电子版的盈利之路是可以美丽预期,可以辉煌构想,就是迟迟不可企及。引入技术、投入资本、放入新闻信息,结果是钞票没赚到,撤掉又不甘,这根"鸡肋"比曹操那根"鸡肋"更难吃——既想让读者买自己的报纸,又要把免费的电子版放到网上,这就走向了松下幸之助自来水哲学中所提过的两难境地,把大众需要的东西变得像自来水一样俯拾皆是,不知道该如何收取费用,不知道该怎么盈利和发展。于是,四川省社科院新闻所研究员张立伟先生提出"撤掉电子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Stacy Smith升任为了Intel公司的CFO。也许一些人还记得Stacy Smith曾经与Doug Busch共同担任Intel的CIO长达4年之久,后者如今管理着英特尔的Digital Health集团。Stacy Smith的职务变更代表了一种现象,那就是像Stacy这样由CIO晋升CFO、COO甚至CEO的成  相似文献   

8.
数字出版日趋成熟,传统出版经受的压力日渐增大,从音乐、报纸、杂志到图书,这些产业在传统媒体上的营收,即使不是崩盘,至少也是江河日下,难以回头。  相似文献   

9.
责编刘虔     
侯军 《全国新书目》2010,(13):78-79
那是1999年初,我到北京人民日报文艺部联系公务,记得是王必胜副主任接待了我们,我们的公事谈得很好。中午,必胜兄请我们在人民日报食堂吃午饭,还把文艺部老主任丁振海先生请过来见面。丁公此时已经升任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了,不过,他有浓浓的副刊情结,  相似文献   

10.
责编与书评     
对责编写自己编辑图书的书评,目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前者,认为责编应该而且能够写好自己编辑图书的书评;后者,不提倡,认为责编不宜也不可能写好自己编辑图书的书评。我历来赞同前者的看法。下面就责编与书评问题谈二点肤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责编与美编     
我们置身于五光十色的图书世界,会看到出版物上通常都署有责任编辑与封面设计者的名字。于此可知责编与美编对于一本书的出版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及两者与书的整体效果的紧密联系。 责任编辑,顾名思义,就是要对书稿的编辑工作质量负责,确实是责任重大。具体地说,就是要对所承担图书的选题、组稿、审读、加工、发排、清样及编后工作负责;对所经手书稿的政治性、科学性、文字表述质量等负责。总之,责编是联系作者与读者的桥  相似文献   

12.
责编一本书     
应用性强是编辑出版专业的一大特点,因此,对这一专业的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这方面的要求要更高一些。而目前的现状是,无论在编辑出版理论研究还是在专业教学方面,都出现了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一个合格的财经记者不是只告诉人们最近发生了什么样的并购,哪里成立了什么新的公司,或者谁开了新闻发布会,发表了一些什么言论,更重要的是从简单的经济现象背后抓住其中一些具有影响力的东西,通过对其占有的经济新闻素材进行整合、分析,解读出经济现象背后更加深刻的意义或规律。  相似文献   

14.
职业编辑是不是会消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一段时间,在编辑的圈子里,曾经有过一种议论,说编辑会不会消失,原因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编辑的工作面越来越宽,战线越来越长,从策划、选题、组稿、审读、加工整理、读校,一直到印制成本的核算、发行折扣谈判、印数分配、奖金、税收、催要欠款等等,无所不包,他们认为编辑的本职工作被削弱了,被挤掉了,这样下去传统的编辑工作越来越少,最终将会消失,这是一;其二是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普及,传统出版中作为文化传播守门人的功能将受到严重的冲击、削弱,职业编辑是否会因网络传播的发展而无事可做,直至消失? 读了《编辑人的世界》中几篇文章以后,我们知道,这不是一个新问题。在我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一九八六年第五期刊登杨飚的《我国新闻不是商品》一文,认为把新闻当成商品,新闻改革恐有走偏方向之虑。首先,新闻与商品的根本性质不同。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而新闻的显著特征是以“事实的报道”为特有方式、并发挥其特有威力的社会意识形态,不具有  相似文献   

16.
17.
今年以来,无线网络市场迅速升温,无论是老牌厂家,还是新进入的厂商都在全力推动这个市场。广告宣传的投放力度逐渐增大,较大的无线网络案例的频频实施,无线网络的新产品也不断推出,大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一本图书封面就像人的脸面一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现代的社科类图书封面设计百花争艳,琳琅满目,而科技图书的封面,与之相比较,总体而言,逊色不少。1科技图书封面设计欠佳的原因与现状1.1科技类图书封面设计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蓝芝同同志这篇文章是参加新闻出版署统一部署的出版社编辑室主任培训班所写的结业心得。文章切中时弊,思路清晰,表述准确,既反映了学习成果,证明岗位培训是提高出版从业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有助于大家所关注的图书质量滑坡问题的深入思考。先撇开宏观的社会的因素不谈,如果所有出版社主事人和编辑同人都像蓝芝同同志这样去认识责编失责的严重性及其根源,相信问题的解决也就大有希望了。  相似文献   

20.
新闻报道少不了代词。报道中运用代词可以避免同名重复,使句子成分化繁为简,使广播语言简洁明快,节省笔墨。代词的种类虽然不多,但数目却不少,各个词的功能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