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范用  卓婕 《出版参考》2004,(12):34-35
本期“比较中来”主题是探讨有关宣传的文案:包括广告、标语和警句,在历史和现在所发挥的意义。从所搜集的史料及所自明的认识,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并为读者呈现它们语言之美,思维之美。并期待读者从不同的切入点去感受文学、语言与时代、商业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2.
李鑫 《军事记者》2006,(9):48-48
在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曾一直被视为报纸文化标高的纯文学副刊的日渐萧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近几年,包括一些中央级大报在内的不少报纸的纯文学副刊因失宠于读者而陷入无法经营的境地,甚至有的不得不自终其结。文学副刊虽然阵地难守,但诸多肩负文化使命和社会责任的报家,一直在做着不懈的努力。面对困境,如何救亡图存、突围求生?这成了有志于此者深深思考的一道时代命题。当我们思考突围问题的时候,不妨首先回溯文学副刊由昔日繁荣走向衰败的重要原因。自新文化运动以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学副刊一直是人们的文化原野、思想阵地和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3.
新华书店如何建立读者俱乐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华书店如何建立读者俱乐部●介子平读者俱乐部在国外早已有之。这一组织形式在国内出现还是近几年的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外的读者俱乐部已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运作定式,即俱乐部选定图书品种,募集缴纳一定会费的会员,廉价发售之;会员按月或按季购买自己所需图书,...  相似文献   

4.
英国女批评家Q.D利维斯早在她1932年出版的《小说和阅读公众》一书中就指出,在大众文化的冲击下,文学的前景已经变得非常渺茫,诗歌和文学批评一般读者不去光顾,戏剧就它同文学重叠的那一块来说,已经死了,独有小说苟延残喘,但是小说看来同样时日无多。而在现代社会里,文学一直是与文学...  相似文献   

5.
点文学作品只有走向市场被读者消费,被读者阅读后,才更有价值,而解决市场这个问题,更多的是出版的事,作家起效甚微,在作家与读者(作品被阅读)之间需要出版去构建桥梁,文学价值的实现需要文学出版。  相似文献   

6.
思想评论要求旗帜鲜明,把道理悦清说透,是不是就无须含蓄,不必给读者留有思考的余地?恐怕不是。高明的作者,是不会把鲜明与含蓄看作是相互排斥的东西,而会在二者的统一中显出技巧来的。费尔巴哈说:“聪明的写作方法是先把读者看作有头脑的人,是不把一切都说出.而是听凭读者在自己去想象事物的关系、条件和界限之下所悦出的语句才是有效果的和可以想象的。”在这里,前提是“先把读者看作有头脑的人”,会自己思索,独立判断的人。这就涉及到对读者的认识水平、知识水平的估价是否恰当的问题。如果把读者看作阿斗,以为自己已懂的读…  相似文献   

7.
编辑的艺术分析,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三位一体的艺术分析,一个是对作家的研究分析,一个是对读者的研究分析。文学的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极强的思维,这种思维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作家自身对于现实生活的真切感受,是作家凭借自身的感受和生活的逻辑以及自己的情感逻辑去进行的艺术创造。因此,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表现着她特有的带有创造性的艺术美。她首先能激起编辑的艺术美感,在作家—编辑—读者这三位一体中,艺术美是作家、编辑与读者共同追求的目标,作家要创造她,读者要欣赏她,在这两者之间的编辑则要寻找她和肯定她。在这里,编…  相似文献   

8.
近日,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出版了日本著名作家岛田雅彦的小说《徒然王子》,并在上海书展期间,邀请到这位有“日本后现代文学旗手”之称的作家与知名作家孙甘露在上海图书馆畅谈“文学与城市的未来”,与中国读者分享独特的文学理念。岛田雅彦是日本极具实力、又有着极高人气的重量级作家。1961年生于东京。  相似文献   

9.
电视在迄今为止所出现的大众传播媒介中是受众最多的。接受群众的广泛性,是电视文学社会性的深厚之根源。一部“千古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语)的《史记》,成书已近两千年,作者司马迁对其的要求是“藏之名山,传诸其人”(司马迁:《报任安书》),确实也没有寄希望有许多的读者。《史记》从成书至今,真正读完它的人数终归是很有限的。然而,《史记》一经改编成电视文学,观众远比读过《史记》全书的读者要多得多。不过,电视文艺的形象化的播映,是比苦读文字原书要浮光掠影得多,但也要少费时间、轻松愉快得多,所以,从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生产与消费的网络化发展态势日益凸显。目前,中国在线阅读人群居世界第一位,文学网站签约作者人数已突破百万,通过网络、手机和手持阅读器阅读文学作品的读者达5000万之多。可以说,由网络文学引发的新的文学热潮,正在开创当代中国文学的崭新时代。同时,网络时代的文学呈现出了由资本运营支配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冀勤 《中国编辑》2007,(6):76-78
结识周振甫先生还是20世纪50年代末的事,记不得当时为什么去中国青年出版社访他,只记得他文质彬彬、不善言谈、一副书生气很浓的样子.1963年我进中华书局,在审阅陆侃如、牟世金介绍《文心雕龙))的知识读物时,突然想到周振甫已做了《文心雕龙》选注,就对文学组组长徐调孚同志建议,何不出个选注本,更便于读者阅读原著,调孚同志有同感,便派我去了解进展情况并酌情约稿。于是我第二次拜访周先生,并向他约了稿。而这桩事正式提上日程已是1975年我从干校回京恢复工作以后,读者看到这个选本已进入80年代了。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文学的优秀遗产中,外国文学是一座巨大的、蕴藏丰富的艺术宝库,其历史之久远,成就之辉煌,群星之灿烂,佳品之上优,多年来一直为古今中外的读者所倾倒。而外国文学品种之齐全,品位之高雅,内涵之精深,营养之丰富,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道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3.
眼下,文学期刊正陷入一种前所未有的困境。继《漓江》、《昆仑》等文学期刊相继停刊后,《小说》也即将停刊。第九届全国书市特设了期刊展示区,然而,偌大的期刊展厅内,出尽风头、红遍书市的却是花色繁多的各种流行杂志,而号称"阳春白雪"的纯文学期刊却寥寥无几。江苏的《新华日报》曾经刊登问卷调查,结论表明,全省大众读书兴趣发生显著变化,"远离文学,亲近现实"已成为主流倾向。由此决定,文学刊物销售一路下滑,而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图书市场却在不断扩大。是读者远离了文学,还是文学在拒绝读者?进入世纪之末,读者还需不需要…  相似文献   

14.
科普图书随着改革开放、科技兴国的深入发展,已经愈来愈成为人们更新、充实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所离不开的精神食粮。它涉及的科学范围愈来愈宽,普及面愈来愈广,几乎全国各家出版社都已涉足科普图书的出版。无论科技还是教育,少儿还是人民,文艺还是其它专业出版社,都争先出版科普图书。尤其是教材失宠、教辅受限,国家减负政策出台后,科普图书的出版,更成了“兵家必争”之地。科普图书在图书市场上几乎是以其出书速度之快,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品种之全的优势“力压群芳”,呈现出科普图书繁花似锦的景象,但繁荣的…  相似文献   

15.
李丽娟 《记者摇篮》2001,(10):35-35
周末版是中国新闻改革中出现的一个新事物,十余年来从开始到壮大,形成一股强大的“周末浪潮”。但是,随着“周末”品种的增多和读者欣赏品位的提高,一些质量不高没有独家特色的“周末”日渐失宠。周末报在寻求突破提高的进程中,如何避免杂志化倾向,增强新闻性是一个比较突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近闻,一家县委机关报新一届编委会研究,鉴于读者批评本报文学副刊已成为报社几把手的“自留地”了,决定今后文学副刊不采用本报编采人员写的稿子。此消息一传出,当地业余作者大受鼓舞,副刊收到的来稿大幅度增加,本地区业余创作也呈现生机勃勃的态势。 闻此消息,笔者由此想到我国已故著名诗人郭小川,他在担任报纸文学副刊编辑时,曾给自己立过一条“规矩”:自己的稿子不往自己编的副刊上登。他这样做的理由是:人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好”;作者常常认为自己的稿子好。如果在自己编的文学副刊上登自己写的稿子,难免会因为偏爱,甚…  相似文献   

17.
也算是“媒介批评”徐舫州媒介批评是个大题目,功力不逮,不敢随便去搬弄它。每每遇到理论性太强的课题,我总怀畏惧之心,先自退避三舍。看纯理论性的大块文章也是如此,虽强接头皮逼自己咽下,终有吞食涩果之感。由是想到读者,对学问渊深的教授专家来说,我要说的人家...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 这部《20世纪俄罗斯文学》是苏联解体之后在俄罗斯影响最大的一部断代文学史,在俄罗斯的发行量已超过150万册。它以历史的发展为线索,全面系统地评介了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发展的历史,为中国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和把握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基本读本。书中所展现的20世纪俄罗斯文学图景,比起我们以往心目中的印象,更要纷繁复杂、丰富多彩。书中采用了新的视角和观念:对地下文学、侨民文学的系统研究,更是以往文学史所罕见。通读全书,读者将从中深深体会到一种非常独特而深刻的俄罗斯文化精神。 该书依据的…  相似文献   

19.
文学副刊作为党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宣传贯彻“三个代表”的思想实践中,必须旗帜鲜明地高举“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精选丰富多彩、情操高尚、积极健康的文学作品与读者见面,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文学副刊《春秋楼》是《许昌日报》自1987年创刊时就有的专刊,17年来,从不间断,已出版六百多期。它以清新大方的风格赢得了读者的青睐,成为《许昌日报》重要的一翼。  相似文献   

20.
浅谈图书馆法与读者的权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章探讨了读在利用图书馆获取献信息时有没有什么权利,如果有的话,他们是那些,与此同时,与之对应的图书馆应尽那些义务,读怎样去维护自己的权利,图书馆怎样去尽好自己的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