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美国中小学教育的独到之处1.教育观念方面。注重全人教育,即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而提供相应的环境,以满足学生心理和生理等各方面的不同需要,使他们成为积极、独立、自信、有责任感,适应社会需要的个体。美国的教育,注重从小对学生的开发,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与能力,二者之间,更侧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因此其教育基础理论十分推崇个性发展,强调个性化和协作精神的结合。鼓励学生靠大量阅读而不是死记硬背来积累知识,重视学生知识掌握的广度而不是深度,教师把学习的工具传授给学生,学生用它去主动、积极地获取更高深的知识,…  相似文献   

2.
教育学对于引导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能力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素质教育观的培养,需要对学生进行社会性教育功能观与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教师应提高对终身教育观与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对学生进行社会性教育功能观与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教师应提高对终身教育观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主体性学生观与教师角色意识培养的认识,要让学生树立创新学习观,开展研究性学习,并注重信息意识与多元价值观的养。  相似文献   

3.
一、新课程与STS教育 STS教育是中学理科教育改革的一种指导思想。他强调科学、科技与社会的关系,认为科学教育应该培养了解科学技术及其成果、能够参与科学技术决策和具有良好科学素质的人才。传统理科教育以学科为中心,教学内容上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学术水平,不重视学以致用和联系社会实际;新课程的科学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强调科学与社会、技术的相互关系;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现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发展,注重学生的未来生活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结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独立思考以及敢于负责、勇于创造的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5.
首先,教师要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的教育观念。要认识到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需要有创新的人格与创新精神的人;因而在培养目标上要改变过去只强调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狭隘要求,而是要重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在教学上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为了纠正现行的适应性教育的弊端,必须强调人才培养的超越性。在人才知识能力的教育培养方面,要把学生善于学习,善于创造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和中心的地位;在人才培养的价值观方面,要把教育服务社会,服从社会现实需要与关注人的自身发展和对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的培养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要求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强调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很好的基础。因此,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面临的一项十分严肃和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关注入的生命发展,尤其是强调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的统一,是颜元教育追求的核心点。在教育过程中培养人的生存能力和救世济民的本领,是教育促进生命发展的基本要素。颜元的这一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士农工商阶层的教育需要。  相似文献   

9.
高中化学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究化学事物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巨大贡献和合理使用化学品的重要性;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科学精神是科学本性的主观体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现代社会人们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在国民素质教育中较多地强调知识教育,而相应地忽视了科学精神的教育和培养,这显然与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是不相符的。实际上,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本文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主体性,结构性和个体性,对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克服教育学科存在的注重教师机械传授,忽视学生能动参与;注重片面知识灌输,忽视全面能力培养;注重一般统一要求,忽视深入个别理解的弊端,必须改革教学方式,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倡主体性学习;注重知识的结构和探究过程、提倡探究性学习;重视理解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倡个性化学习,这样教育学科教学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和青春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孙慧敏 《考试周刊》2011,(39):187-187
生物新课标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关注学生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养。生物新课程的内容满足了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充分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新课程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核心素养成为现代教育领域热议的话题,在各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十分关键,也是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重要措施。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需要注重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锻炼和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感。本文主要针对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中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原则和策略进行具体探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面对加入WTO的挑战,大学艺术教育需确立重视基础知识学习、注重能力结构完善、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强调培养良好品质和强调培养国际意识等理念。然而,艺术教育在作用上的普遍性和发展上的不平衡,要求我国的大学艺术教育加大发展的力度。因此,大学需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注重艺术教育在育人中的地位;变革大学课程结构,发展全球化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参与教学和管理,构建艺术教育的教学环境;建构与惯例相符的艺术教育质量标准,完善质量评估系统;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保障大学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全面发展的人才出发,对学校体育实施"全脑型体育教育"的理论、现实依据进行了阐述,对其所具备的实证基础进行了一定分析。认为培养"全脑型人才"是教育和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学校体育教育应与时俱进,紧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体育活动中强调左右手和身体的全面运动,避免单侧运动,强调积极开发学生左手的运动,以促进学生体质、心理、智力和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和现代社会发展,日益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因而弘扬人的主体性成为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基本精神。顺应时代的要求,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以及主体性素质的培养,要求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人格和主体性素质。应该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培育,考虑到学生的未来生活世界和现实生活世界的结合,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文主义教育与科学主义教育观的融合。本文从探讨促进学生主体性质意识,探索小学实施素质教育途径的角度,提出了主体性教学活动体系构…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有关研究指出:二十一世纪社会需要的人才应当具备五种意识和能力:合作精神、竞争意识、责任感、自主发展、创新能力。五种意识和能力集中体现了新型人才对社会的“主观能动性”,即主体性。可是我国的教育长期以来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强调社会制约的一面,抹煞相对独立的一面;强调受动的一面,抹煞能动的一面。因此,在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说了算,学生跟着转,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中学教育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促使学生生动活…  相似文献   

18.
通识教育不等于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创造教育也必须从本质上反映全面发展教育观的内核;坚持和实践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最根本的是要坚持教育的人本主义和主体精神,防止和避免教育因注重和突出其服务社会的功能而忽视人的主体性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德育视野下的高校创业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业教育与德育在学生的人格发展、主体性发展、现代素质发展等多方面具有共同的目标取向,创业教育为德育发展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德育视野下的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首创精神和企业家精神,要分层次开展全校性的创业教育,要优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要加强创业师资队伍的整合与建设。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此次新课程改革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新课程明确提出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性,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