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久前看到了某杂志发表的《“师生同考”触痛了谁?》的文章,该文作者认为“师生同考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地理解自己的职责,熟悉自己任教的学科的试题,增强教师的责任感……有助于引起教师对学生评价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近段时间,教育界又出现了一个新事物:师生同考。不少媒体也对此作过报道,有的还发表评论表示肯定,以为这是一种教育改革,是一种创新。然而,笔者以为,师生同考弊大于利,不宜推行。所谓的师生同考,就是指教毕业班的教师与毕业班的学生同时参加毕业考试(这种考试只考教师所教的相关学科)。在师生同考后,校领导将教师的答卷混入学生的答卷中,密封装订,待统一阅卷后再公布成绩。如果哪位教师考得好,就被认为是基础知识扎实,否则就会被认为是基础知识不扎实。教师的这个考试成绩很重要,它往往会被学校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作为评估与考核教师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媒体上有关教育改革的如下报道让人忧虑大于欣喜。师生同考———考教师,这一做法可取与否,曾有不少文章论证过,笔者不置可否。从道理上讲,一个教师参加所教学科的中考或高考,是不必担心考不好、考砸了的,他可能得不了满分,可能考不过最好的学生(尤其是高考),就像体育教练比不过运动员,马俊仁跑不过王军霞一样,但绝对不应出现“黄灯、红灯”。如果真的出现了“黄灯、红灯”,这样的教师就多少有“伪劣产品”之嫌。师生同考,教师亲自体验一下考的紧张气氛、考生的复杂心理,就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多为学生着想,多体谅学生的辛苦,促其将最优秀的…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全国不少地方组织了"师生同考".如,2008年1月21日,沈阳市教育局决定:组织本市近5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课改年级的教师集体参加"期末考试",并且与学生们一起参加同场同卷考试.由于沈阳市"师生同考"规格高、规模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被多家媒体报道后,立即在全国教育界引起巨大争议.可渭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师生同考"的做法是关涉教师队伍建设的观念、思路、途径是否正确的大问题,很有必要对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及其利、弊进行深入剖析,以便使我们对此有一个理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周俊 《教书育人》2009,(7):23-25
现象与解读 现象一:"师生同考" 2008年1月21日,沈阳市数万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参加"期末考试".在比之前,沈阳市8000多名高中专任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了市教研室统一组织的教学质量监测.  相似文献   

6.
现象与解读现象一:"师生同考"2008年1月21日,沈阳市数万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参加"期末考试"。在此之前,沈阳市8000多名高中专任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了市教研室统一组织的教学质量监测。沈阳市教育局决定,教学质量监测的对象不再只是学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育部《2005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的出台,新的一轮高考复习已摆在师生的面前。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考不仅是考学生,更是考教师,所以,决胜高考已经成为广大师生面临问题的重中之重。教师不仅需要了解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科学备考,而且要向学生解读《考试大纲》所给我们带来的信息,指导考生制定更科学、更有针对性的复习策略。作为考生,则要根据教师的指导安排,制定符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方能在有限的时间达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相似文献   

8.
教师怎样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所教学科的重点难点?师生同考是最好的举措或途径之一。武汉市江夏一中,为了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确立了"师生同考"的规矩。这是一个很好"校规",在当下有其借鉴和复制价值,应予以充分肯定与点赞。  相似文献   

9.
来自基层的现实是,只要存在考试就一定存在"考什么教什么""不考就不教(或约略地教)"的问题。有人说这不是违反规则、规定的事吗?一线教师说:"不考的内容我教了,对老师、学生不是瞎折腾吗?"无疑地,不少地区出台的《考试说明》或《考试大纲》迫使广大师生只能围着考试转。  相似文献   

10.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观点。事实上,师生互动能形  相似文献   

11.
(一) 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师中做一个调查:"数学教学 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大阻力是什么?"相信绝大多数 教师的答案是:"现行考试方式与评价制度。"的确, 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师生在题海中苦 苦挣扎,这几乎成了广大师生的无奈选择和真实描 述。考试是师生谈论最多的话题,由于评价学生看成  相似文献   

12.
师生易位法     
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师生易位”的教学方法。其含义是:通过教师教学生,再由学生命题考教师。以此来沟通师生间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刻苦钻研的自学精神。我每授完一个单元的知识,总是先让学生考老师。每次考试,预先几天布置学生准备几道题目,到规定的时间,让学生把精心设计的题目拿出来让我解  相似文献   

13.
杨福林同志在一九八八年《内蒙古电大》语文版第一期发表《作文教学辅导漫谈》,文中说:“语文教师出完题,讲完了题目要求后,自己应该不应该陪着学生一起做作文……我总觉得能陪着学生共同作文,在评讲时能与同学共同研究师生作文的优劣,对学生来说,会更容易接受,更具有说服力。”这就是说,语文教师,应该陪着学生一起作文。杨福林同志这个观点值的商榷。 教师要不要陪学生一起作文?在这方面我有过实践,并有亲身体会。一九六二年,语文大师叶圣陶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强调师生双边的活动,强调以发展的观点认识数学教学,明确提出:“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因此师生双边活动已成为数学教学的本质特征之一,而数学课堂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讨论交流,再由教师评讲,则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那么什么样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能让学生思考,有思考的价值,这就是我们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杨大忠 《学语文》2023,(4):18-21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既要重视教学内容的选择,也要注意教学对象的差异。师生课后探讨是深度理解《红楼梦》的重要手段,探讨集中于三个主体方向:探究细节内涵,丰富人物形象;质疑传统观点,开展学术争鸣;立足前人观点,提出自我见解。基于整本书阅读的《红楼梦》课后探讨,提升了学生初步的学术研究能力,对教师也提出了极高要求。  相似文献   

16.
报载:山东省临沂市某区2000多名教师以考生的身份参加了与学生"同场、同卷"的随考.区教育局的领导认为:"随考制"可以催发教师的"自我觉醒",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笔者以为不妥,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7.
前一段时间,看到一家报载《茅以升科学教学方法一席谈》,很受启发。茅老是我国著名的桥梁学家,也曾经是当教师的。六十年前,他就结合自己的实践,逐步摸索一种能够使教学相长、师生共进的教学方法。一堂课讲下来,学生懂得了多少,这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为了摸清这个底,一般人都习用课堂提问、出题测验等方法去考学生。可是,他却相反,倒过来叫学生考教师,学生提问,教师作答;并且根据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评分:有意义的、比较深的多给分;反之少给分。这样做的结果,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培养了思考问题的能  相似文献   

18.
考试作为测试学生学习成效的一种手段,有着导向、激励、反馈和调控等功能,但实际存在的“考、考、考,教师的法宝”使得考试成为残酷的象征,甚至有的学生谈“考”色变。《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  相似文献   

19.
同课异构必须注意三点:一是教学内容同,教学形式异;二是立足文本,同中存异;三是合理定位,深浅有度.以下是对《关雎》同课异构课课堂教学的描述. 课例一:审美取向的教学 教师在学生读懂《关雎》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音韵美和情思美.知识教学方面,教师简要介绍了与《诗经》有关的文化常识及重章叠句在诗歌中的作用. 课例二:知识取向的教学 第一教学环节,教师由点到面,在引导学生个性表达的基础上归纳《关雎》的思想内容;第二教学环节,教师明确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及“比”“兴”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平等"是对话的前提,而对话的要求是"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对话意味着尊重和理解对方的立场和观点,也就是说,教学中,教师对文本的阐释与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教师不仅要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