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 "恪"之讀"確"非自寅恪始 <石遺室詩話>卷一末云:"都下詩人,十餘年來頗復蕭寂,自余丁未人都,廣雅相國人廷樞,樊山、實甫、芸子俱至,繼而弢庵、蘇堪、右衡、病山、梅庵、確士、子言先後至.  相似文献   

2.
王秉恩是清末民初四川诗人,其唯一传世诗集《息尘庵诗稿》稿本现藏于台北“国家图书馆”。台北“国家图书馆”将之著录为著者手定底稿本,但通过对《息尘庵诗稿》稿本字迹、浮签和眉批等的分析研究,可知《息尘庵诗稿》是誊清稿本,也是未完成的修订稿本。《息尘庵诗稿》以编年体编纂,《养云馆诗存》是其第一取材来源,比较二者的收诗内容,可知《息尘庵诗稿》存在内在性冲突,即诗集编年和文本修订之间的矛盾。《息尘庵诗稿》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可以弥补现有王秉恩传记载缺失、考订王秉恩生平及交游等。  相似文献   

3.
张崇琛 《寻根》2003,(1):40-41
古有元日饮屠苏酒之风俗。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其俗至宋时犹存,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陆游《除夜雪》诗“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皆咏其俗。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屠苏”原为房屋之名,字本作“”。《广雅》:“,庵也。”《广韵》:“,草庵也。”《太平御览》卷一八一引汉服虔《通俗文》:“屋平曰。”后径写作“屠苏”。如《三国志·曹真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云:“(李胜)为尹,岁除,厅事前屠苏坏,令人更治之…  相似文献   

4.
朱维铮 《中国文化》2004,(21):45-47
十六世纪末欧洲耶稣会士利玛窦入华,揭开了中西文化交往的新篇章。说是新篇章,当然意味着在那以前,由基督教表徵的“泰西”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往,已有很长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龚自珍是中国近代史上卓越的思想家,在封建社会进入“衰世”之际,他以敏锐的政治眼光,对专制制度的腐朽、黑暗进行大胆批判,同时,又以一颗优国忧民的赤子之心,大声疾呼,倡言变革,在晚清思想界掀起巨澜。诚如梁启超所言:“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初读《定庵文集》,若受电然。”然而,有趣的是,正是这样一位殚精竭虑,为国为民报尽匹夫之责的思想斗士,却又崇信佛教,探研佛理,与佛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6.
井会利 《华夏文化》2006,(1):63-64,F0003
张岱(1597-1689),字宗子,一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史学家、散文家,他博学多才,能诗善文,在文学上的成就,以散文为最,人称“绝世散文家”。《陶庵梦忆》是作者晚年追忆往昔繁华生活的一部小品随笔,文中以清新的笔调、雅致的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7.
(一) 士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孔子说:“士志于道”,文化、思想的传承与创新始终是他们的一个主题。从历史上来考察,维护传统价值观念是中国士人们的主流取向,所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也!当然,和“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一样的道理,士人们的精神风貌又随着历史阶  相似文献   

8.
夏曉虹 《中国文化》2012,(2):205-218
伍庄(1881—1959),谱名文琛,字宪子,号梦蝶,广东顺德人;为康有为万木草堂弟子,故又别字宪庵,因“康门徒侣多以庵字相称,即是源出康门之标记”。以此,伍与梁启超有同门之谊。不过,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士为四民(士、农、工、商)之首,超然于社会其他各阶层之上,素为国人敬重,他们所从事的事业则有一种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孟子·尽心上》载:“王子垫问曰:‘士何事?’孟子下曰:‘尚志。'”用现在的话来表达,“尚志”就是崇尚节操,努力建造精神家园,具有改造社会、造福百姓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换言之,士在人群之中,乃是能志道、明道、行道之人。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士为四民(士、农、工、商)之首,超然于社会其他各阶层之上,素为国人敬重,他们所从事的事业则有一种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孟子&#183;尽心上》载:“王子垫问曰:‘士何事?’孟子下曰:‘尚志。'”用现在的话来表达,“尚志”就是崇尚节操,努力建造精神家园,具有改造社会、造福百姓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换言之,士在人群之中,乃是能志道、明道、行道之人。  相似文献   

11.
伍莊(1881-1959),譜名文琛,字憲子,號夢蝶,廣東順德人;爲康有爲萬木草堂弟子,故又別字憲庵,因“康門徒侶多以庵字相稱,即是源出康門之標記”①.以此,伍與梁啓超有同門之誼.  相似文献   

12.
早期工尺谱于隋前便已产生,至迟定型于晚唐,并成为燕乐的基本记谱法.这种谱法入宋后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沈括的“燕乐用声”、陈旸的“筚篥”指孔谱、姜夔的“古今谱法”、张炎的“管色应指字谱”等等,均是同一谱式,说明工尺谱已成为宋代燕乐的通用谱式.半字谱的产生则是由早期工尺谱字的俗体字发展而成,同样应定型于晚唐,并成为一种独立的记谱法.入宋后,半字谱与工尺谱同为燕乐通用谱,工尺谱用于理论著述,音乐实践则用半字谱.工尺谱与半字谱是同一谱法的两种形态,从晚唐到两宋均未曾改变.从各种迹象来看,无论工尺谱还是半字谱均不类梵字,因此逍遥楼楣上“类梵字”的《霓裳》谱就不会如众多研究者所认为的是工尺谱或半字谱,或确为“类梵字”的龟兹谱..  相似文献   

13.
“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尚书·尧典》)马融注:“照临四方谓之明,经纬天地谓之文,道德纯备谓之思。”所以先民早就重视文明交往,而文明交往论包括交往主体和交往理论等内容。本文认为先秦文明交往经历人神交通向人人沟通的转变,文明交往主体“士”也相应变化,最终与儒家文明交往论相合。人神交通向人人沟通的转变:契合孔子文明交往论“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谷梁传》成公元年)“学以居位曰士。”(《汉书·食货志》)士在先秦大致有两大变故:其一,“绝地天通”后,懂得人神交通的“士”地位…  相似文献   

14.
晚清湖南的经世致用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经世致用思想,使湖南名人辈出,比肩鹊起,对中国历史进程和传统思想的演变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清嘉道年间,湘籍经世派开始兴起,他们探究边疆史地、漕盐河农等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经世实政、倡言变法,主要代表人物是魏源,他编辑的《皇朝经世文编》影响颇大,当时“三湘学士,诵习成风,士皆有用世之志”(见黄氵睿《花随人圣庵摭忆》第200页)。他的代表作《海国图志》是魏源在新形势下产生的一种新的致用方法,也是当时极少数清醒的知识分子对鸦片战争开始的中西方文化撞击作出的一种初步反应。然而遗憾的是,该书读者寥寥,原因是鸦片战争的…  相似文献   

15.
1942年夏,我負笈京華,就讀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始列陳垣先生門墻.陳垣先生焉史學大家,時皆尊稱援庵先生.入學後,歷年得聆援庵師親授《中國史學名著評論》、《佛教史籍概論》及《史源學實習》諸課程,獲益漩多,為我一生從事學術工作奠定初基.援庵師著述閎富,所著《元也里可温教考》、《史諱舉例》及《滇黔佛教考》等常置案頭,而《二十史朔閏表》尤為時加翻檢之學術工具書,而援庵師則謙稱此焉"智者不為"之作,而"不焉終不能得其用",旨哉斯言!我終身服其言,亦望天下學人皆能置諸座右.  相似文献   

16.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艺术家,在文学艺术各方面堪称全才。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相似文献   

17.
二千多年来中国士人的两个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自春秋末战国以后,所谓“士”者,即是如今日所说的“知识分子”。古代土阶层的兴起,在孔子开讲学风气之后。孔子于春秋末开私人讲学之风,传播《易》、《诗》、《书》、礼、乐等段周以来的古代文化典籍,又因鲁史而修《春秋》,广收弟子,有教无类,于是官守之学散于私家,到战国时,百家争鸣,士阶层因而兴起,战国诸子都是所谓“士”。二千多年来,士人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杰出者,常是能辅佐君主,冶国安民,成为良相,如诸葛亮、王猛、谢安、张  相似文献   

18.
王寧  倪復賢 《中国文化》2006,(1):146-150
一沈家本是清末最負盛名的法學家。他從24歲入清朝刑部任職,43歲殿試中進士後正式得官,前後在刑部司職三十年之久。1902年,62歲的沈家本被起用為清王朝頗有權勢的修訂法律大臣,同時官至刑部右、左侍郎、大理院正卿、法部右、左侍郎……他既因深厚的古代文獻功底而有條件潜心研  相似文献   

19.
卞孝萱 《寻根》2006,(4):106-107
谈钱钟书的文章很多,本文与众不同。本文根据钱钟书叔父钱基厚《孙庵老人自订五十以前年谱》中述及钱钟书的四条,略加注释,供海内外治“钱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扇面画是文人在扇面绘画、书法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别体之作”,其出现及演变与扇子的演变相始至今。书画与扇页结缘而成扇面画肇始何时尚无从确考。一般而言,扇面画的演变经历了宋以前团扇画一枝独秀、宋元时团扇画与折扇画并存和明中后期至有清一代以折扇画为主的3个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