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北京市理工科大学生就业市场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的经济模型对大学生就业市场进行两种经济学解释,即“价格刚性”解释和“价格机制有效”解释,并通过对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四所院校进行问卷调查和走访,考察分析了究竟是哪一种经济学解释更适用于大学生就业市场。在就业市场上,市场调节不但是有效的,而且起主要作用。社会上普遍认为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并不是经济学角度的“失业”问题,且并非完全是高校扩招带来的直接后果。社会大众意义上的“就业难”与“失业”在经济学角度来看更多地是指“自愿性失业”和“职业搜索”过程中的“摩擦性失业”,这些可以通过市场调节、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和完善就业信息系统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2.
全球性的大学生创业浪潮席卷国内各大高校,成千上万的大学生投身其中。文章从“大学生创业者素质提升”与“大学生创业者如何低成本切入市场”的角度进行探究,旨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难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必然产物。从营销学角度分析,化解大学生就业难题需要大学生降低期望值;需要大学生借鉴“STP营销”理论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需要高校以市场为导向,生产满足社会需求的“产品”;需要开展“共生营销”,帮助大学生成功就业。  相似文献   

4.
毛军 《宜春学院学报》2005,27(1):113-116
大学生就业的“极化”现象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借鉴发展极理论,首先从区域经济与城乡经济差距揭示了大学生流动的经济动因,其次从大学生就业体制变迁和劳动力市场分割角度解释了大学生就业“极化”现象的制度原因,并进一步分析这种“极化”现象所带来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我国大学生就业困境的结构性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难不单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和社会体制深层矛盾的具体体现。结构性问题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重要原因之一,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必须从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原因入手。本文研究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大学生就业市场供求情况,从结构性角度深入分析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结构性问题,如劳动力市场结构、高等教育体系结构、社会经济结构、就业偏好结构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持续深入发展,毕业生规模也持续增长,加之疫情常态化对经济市场的影响,近几年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新挑战。传统“快餐式”的就业指导工作已不能满足当前竞争激烈的求职市场,怎样做好大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与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的精准对接,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完善和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建设。文章基于“三全育人”的思政教育理念,全面分析现阶段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建设的新策略,构建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以此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后备人才,大学生就业关系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就总体而言,我国不是一个大学生过剩的国家,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结构矛盾。本文主要从社会因素、经济形势、高校教育、就业市场和学生自身几个角度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进行分析,针对就业难的原因,从社会、政府、学校、学生几个角度提出探索性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经济体制的转轨,大学生的分配政策也开始转向“自主就业,双向选择”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在这一变革环境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加大,而女大学就业难问题更显突出。从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影响女大学生就业原因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对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使女大学生应对就业有一个正确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了一个是日益被关注的社会问题,说明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大学生群体的精英地位面临被消解、世俗化的境地。这种境况的持续存在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比较明显的一点就是大学生就业发生了从就业“宠儿”到就业“世子”的转变。大学生就业整体优势虽仍然存在,却面临转型。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到来及以市场为导向的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初步形成,大学生已步入到一个新的就业时代——技术性就业时代。  相似文献   

10.
高校扩招背景下的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剧了“90后”大学生的就业难现象,“毕业就失业”已成为“90后”大学生的一个普遍心理.受时代变迁影响,“90后”大学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人格特征,有着独特的就业心态、就业观念和就业选择.应对“90后”大学生就业难,需要从调整产业结构、完善配套政策、变革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就业观念等多方面着力,离不开政府、市场、学校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困境,这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自愿性”失业。本文从市场分割理论的角度分析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长期和近期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作为政策对象的大学生群体对大学生就业政策的认同度会直接影响到政策的实际运行,因此,大学生群体对相关就业政策是否有效的主观体验和认识也应该成为评价大学生就业政策实效的一个重要参数.调查显示,不同院校的毕业生 对“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劳动力市场”和“相关配套政策”实效的感知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可见,大学生群体在不同高校间已经形成内部的分层,从而也形成了不同的就业政策需求.不同学科的毕业生除了在“完善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实效感知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拓宽就业渠道”和“相关配套政策”的实效感知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慢就业”是现代社会大学生就业发展的整体趋势。这一方面与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有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与大学生自身对就业的认知与感受有一定的关系。对大学生“慢就业”现象的本质动因进行分析,是进一步采取措施减少“慢就业”现象负面影响的重要基础,利于最终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实际问题,并将“慢就业”引导到科学的发展方向上。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眼于理论分析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性质进行了分析.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体现在高等教育的过度供给造成失衡,从而造成了人力资本存量的信号功能弱化、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下降.从博弈论角度来看,由于雇主和雇员在就业市场中博弈的地位不同:大学生供给的相对过剩,使得造成大学生就业的边际贡献很低,从而造成了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谈判能力的降低.最后,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就业质量是一个包括工作收入、工作地点、工作环境、专业对口和工作满意度等丰富内容的新概念。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质量主要表现出大学生收入水平持续下降、非正规就业增加、就业流向中小城市甚至乡镇发展等新趋势。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首先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力”,其次要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准备教育,并重视与就业市场的联系,建立畅通的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市场诚信缺失归因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永根 《江苏高教》2005,(2):112-114
大学生就业市场中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或多或少存在不诚信行为。本文拟从制度层面、道德角度分析产生这种不诚信行为的原因,从道德层面和法律角度探讨构建有效抑制就业市场中不诚信行为发生的诚信制度体系,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有效监督不诚信现象的发生,促进大学生就业市场正常、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宋玉芬 《考试周刊》2011,(54):214-215
以往的大学生就业困难分析的往往是劳动力市场二元化的分割理论、高考的扩招、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就业辅导问题、我国产业链结构问题、高等院校专业设置问题、大学生缺乏创业精神和金融危机影响等方面。本文从另一个角度——彼得原理视角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教育者针对大学生的就业挫折教育主要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进行心理干预。然而,社会因素也是导致大学生产生挫折感的重要因素,教育者利用社会学知识促进大学生就业挫折教育非常必要。当前,导致大学生就业挫折的主要社会因素是供需矛盾、就业市场成熟度、社会风气因素,为此,就要结合社会力量,以社会需要为导向培养人才、完善就业市场和就业制度、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帮助大学生克服就业挫折,提高大学生就业挫折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19.
王锴 《华章》2013,(12)
教育工作者应结合“90后”工科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及就业心理, “因材施教”,通过针对全体在校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推进理论课程及社会实践机会相结合、加大就业市场开发力度等方面,加强对“90后”工科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大学生就业特征1.大学生就业方式市场化高等教育由“精英”走向“大众化”的过程,也就是大学生就业由政府行为过渡为市场行为的过程。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大学生就业市场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市场在毕业生就业中具有基础性和主导性作用,价格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