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徐志彤 《福建教育》2005,(12A):36-37
[案例一] 一次颇有争议的教研活动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分类,我们已经知道1/2、3/4、9/25、4/123能化成有限小数;5/6、3/35、7/33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而这些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与分母有关,到底与分母有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动脑想一想。  相似文献   

2.
李惠兰 《甘肃教育》2003,(11):33-33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必须使学生参与到探究新知的过程中,为他们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例如教学“分数化小数”一课,由于学生已经学过小数除法,并掌握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所以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把分数化成小数,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找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分母的特点,总结出分数化为有限小数的规律。再如,  相似文献   

3.
【案例一】一次颇有争议的教研活动师:通过刚才的研究、分类,我们已经知道12、34、295、1245能化成有限小数;56、335、733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而这些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与分母有关,到底与分母有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动脑想一想。(学生思考。)师:有什么想法?大家交流一下。生: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都能转化成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分数。师:其他同学是不是也这么认为?(学生点头。)师:能转化成整十、整百、整千的,分母具有怎样的特征?(学生一时语塞,回答不上来,教室里安静了几秒钟。)师话锋一转,又问:分母是2、4、25、125等的分…  相似文献   

4.
一次颇有争议的教研活动参加某校数学教研活动,在“评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一课时,听课教师围绕这节课的“二次探究”环节—“—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与分母有怎样的关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形成了不同的意见。本环节的课堂教学实录如下:师:通过刚才的研究、分类,我们已经知道12、34、295、1425能化成有限小数,56、335、373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些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关键与分!!!!!!!!!!!!!!!!!!!!!!!!!!"母有关,那与分母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动脑想一想。(学生思考)师:你有什么想法?与大家交流一下。生1:能化成有限小…  相似文献   

5.
一、旧知引入激发探究愿望 师:同学们,谁能说一说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生:分数中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  相似文献   

6.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这种新的教育理念中,我们清楚的意识到:课堂上,培养学生具有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教育的重要方式和方法。为此,我在数学课堂上,开展了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主探索精神”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使课堂教学朝着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发展。具体内容是:在学生自学课本,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后,我引导学生进行如下练习:  相似文献   

8.
在一些公开课上,开课教师在介绍自己的课时经常这样说:我的课第一次试教时如何,第二次试教时如何如何,第三次试教又如何如何。有的教师试教竟达10次之多。在为这些教师的“试教”精神所感动的同时,我不免为前几次试教时,尤其是第一次试教时听课的学生呜不平。为何?第一次参与试教的学生与最后一次参与正式教课的学生,他们所受到的课堂教育是不一样的,而这对他们是不公平的。  相似文献   

9.
胡中绵 《物理教师》2007,28(1):1-23
1提出问题图1教师上课时带了两只手电筒,一只蒙着红色透明纸,另一只蒙着绿色透明纸.当教师将两只手电筒发射出的红光和绿光射向白色墙壁时,学生们发现墙上红、绿光斑重叠的区域为黄色.大家顿时兴奋起来,一位学生赶快站到墙壁前两光束重叠区域去观察正在发光的手电筒(图1),其他学生迫不及待地问道:“快说,你见到黄光了吗?”这位学生失望地说:“没有见到.”另一位学生也赶到墙壁前两光束重叠区域,他看到的也只是两只分别发射红光和绿光的手电筒,并没有看见黄光.尽管这两位学生的脸部(包括眼睛)被照射成黄色,但他们并没有看见发射黄光的手电筒,…  相似文献   

10.
在平常的教研活动中,我们看到课堂上的一些现象.值得思考。现象一:在一些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公开教学课),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当学生的回答符合教师的意图或教师认为比较好时,全班学生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和着有节奏的掌声,齐声道:“棒!棒!你真棒!”有时一节课会出现多次。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几个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学实践表明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一方面必须诱发学生探究学习数学的内在源动力,教会  相似文献   

12.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经过研读后对课文的理解可能会有所加深,也可能会产生更多的困惑、迷茫和误解,使课堂交流陷入“困境”。面对这些始料未及的变化,教师宜采取哪些对策,使之化险为夷呢?  相似文献   

13.
有效的实践探究活动,会让学生充分利用多种感受参与学习过程,进而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本文结合教学实例,阐述了数学教学中实践探究活动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推导能力、加强学生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锻炼学生合作能力几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进入课改之初,我区部分小学科学课堂一度出现了学生探究效率低下的现象。一节课下来,课堂虽然热热闹闹,但形不成科学的结论,致使原本一课时的探究活动要用两课时或更长的时间来完成,时间一长,相关教师的课改积极性低了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数学课堂中亮丽的风景,不少课堂以“数学活动”为支撑,但是不少所谓的探究活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我谓之“伪探究”,主要表现在探究源于假问题,探究缺乏自主性和差异性。真正的探究教学应该是源于真问题,学生自主探索,充满个性充满活力的。  相似文献   

16.
一、课堂引入要简单明了 一节课才40分钟,如果在引入时浪费太多时间,学生探究活动的时间就会被不合理地占用。如某教师教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寻访小动物》一课—— 师:同学们,上课时,你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探究习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因此教师在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培养创新意识的必要条件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因为只有具备较高探究能力的学生才能够从已知的问题出发通过比较、分析进行科学的猜想、归纳,使问题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  相似文献   

18.
一、例析地学历史上的科学探究过程,揭示科学探究的规律地理学科史上有许多诸如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傅科摆实验等典型的科学探究的实例,其中蕴含着活生生的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对待科学的态度与奉献精神,结合相关内容,强调地理知识的产生过程,及时剖析科学探究的规范过程。对学生开展学习探究活动有实际指导作用。下面以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为例,将探究要素与过程展示如下。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探究教学的新理念已在教师心中根深蒂固。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参与下,学生主动尝试、主动探索、主动了解和主动发现.学生动的多了、说的多了。这提醒我以新的视角审视每天都经历的教学生活。下面我想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探究教学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教师难有不被学生顶撞之时.此时老师尽管没有过失,但作为教育者被自己的教育对象顶撞,难免不感到尴尬,此时如运用一些谈话技巧将会减弱或消除这种尴尬,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教育可以由此接着进行,不至于因尴尬而终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