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在肯定三分法后,对儿童语言与成人语言在比喻的运用上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儿童比喻句与成人比喻句有较大区别:儿童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多为身边常见事物;比喻词的运用上也有较大区别;同时还分析了成因。  相似文献   

2.
在古老的库科奇虎国里,有一只谦虚好学的勤奋虎,他在库科奇虎国可是很有名的。这不,在这个期待已久的暑假里,他一蹦一跳地说要到神奇的修辞王国里去开开眼界……  相似文献   

3.
比喻作为一种运用最为广泛的修辞手法,翻开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可以说比喻句比比皆是。比喻句见多了也比较容易理解,就是抓住了不同事物本质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种事物。但是就是这样看似非常普通的比喻,有不少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学了12年,到高考时还写不好。这个问题就值得反思和研究了!  相似文献   

4.
低年级教学“不必太在意比喻句”,因为这一学段教材出现的比喻句大多数是浅显易懂的,凭借学生的口语经验是可以达到了解意思的。但如果将之强调到“不必在意”,遇到比喻句就一味地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势必造成某些课文读起来缺情少意,蕴含的情趣意味也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5.
比喻汇报会     
今天,比喻协会举行一年一度的工作汇报会,比喻词都准时赶来了。只见比喻协会的会长坐在中间的位子上,好像,仿佛、似乎、犹如等分坐两侧,大家欢聚一堂,好不热闹。汇报会开始了,协会会长说:"听说各位同仁这一年非  相似文献   

6.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都已经知道了如何辨别比喻句和拟人句。其实比喻和拟人虽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却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7.
王莹 《教育教学论坛》2013,(33):197-198
朱自清散文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在他的散文中比喻、拟人、排比、通感等修辞手法比比皆是,极大地提升了文章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8.
比喻和拟人是两种重要的修辞方式,但是很多同学对于这两者的区别不是特别清楚,经常混淆了两者的用法。为此,本文对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作了比较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笔者首先通过古、现两部词典中“仿佛”词性的不同引出比喻词“仿佛”的考察,然后通过比喻词“仿佛”在历代出现的数目及其衍生出来的形式的对比,阐释了笔者关于比喻词“仿佛”从古代到现代的词性转变的情况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11.
比喻作为一种最重要的修辞手法往往会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具有一种非常神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比喻表达的有标记形式可划分出如下四个层次和类型:1.用"比喻"、"比方"等称说比喻现象和描述比喻行为的词(称"比喻同义词群")及其多个组合形式,点明所用或所记录的表达行为或言语形式是比喻。2.用"比喻同义词群"及相关短语,充当"特殊比喻词",将本体和喻体联系起来。3.用"比喻词"如"像"、"好比"、"是"等词汇手段。4.不用比喻词而是通过语法手段将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上述四类,比喻标记的显隐程度和强弱程度,呈递减关系,第一类最为显强,第四类最隐最弱。前两类标记的,可看作"显性比喻施为句"。第三类标记的,可看作"隐性比喻施为句"。不同的比喻标记,相应地可形成不同的句式和篇章结构,是表达者言语交际策略和言语风格在词语、句式、篇章结构等不同层面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3.
蒯威 《辽宁教育》2014,(6):71-73
比喻是学生阅读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恰当的比喻,能让所表达的内容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比喻的表达效果,学习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方法,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在比喻教学中,有的教师出于应试,以"考"代教,以"练"代学,脱离了阅读教学;有的教师偏重比喻知识的教学,强调分析,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要善于抓住文本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比喻句,精心设计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比喻的特点与作用,让他们读懂比喻,欣赏比喻,并慢慢学会运用比喻.  相似文献   

14.
一、比喻和比拟比喻即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比喻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相似文献   

15.
一课一单元一册的教材体系、所谓的“知识点”、围绕知识点设计的教学方法、练习、考试……老师们兢兢业业,总以为自己用教材在教着学生,根本就没有想到,用这些琐碎的“知识点”给学生填鸭,并没有实现它真正的价值,而且,就使用教材这一点来说,老师也是自己被教材奴役、被教材所“用”了。  相似文献   

16.
“比喻”和“对比”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用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事物或现象,概括而形象地说明另一较为复杂、抽象的事物和现象,使之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对比”是把互相矛盾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格。对比可以截取两件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两相比较,使形象美丑更加鲜明,双方特点更加显著,正反道理更加深刻,矛盾问题更加尖锐。它们本不容易混淆,但在教学《赠汪伦》这首诗时,却让我犯难了。这首诗单纯自然,感情真挚,赞颂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特别是后两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相似文献   

17.
人,接受外物刺激的第一愿望.是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欲将自己的感受表达清楚,他们必然会选择合适的词语和句式来造句。从这一角度说.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达到“能说会写”的效果,应从“说”入手着眼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由义项为"用十二属相记生年"的动词"属"所构成的句式,主要有:1."NP1([+人])+属+NP2(十二生肖名词)",此类典型、常用,可客观表示属相,说明出生年份及年龄,也是拉近交际距离的常用策略;少数情况可表示比喻,是双关句。2."NP(1[+人])+是+属+NP(2十二生肖名词)+的",多数情况表示比喻;少数情况仍表示属相,是强调句,把属相当作原因和理由来强调和突出。因此有时是歧义结构。3."NP1+是+属+NP(2非十二生肖名词)+的",是比喻。换个角度考察发现:用"属"来陈述自然属相,常用句式"NP1+属+NP2";用"属"来表示比喻,常用句式"NP1+是+属+NP2+的"。  相似文献   

19.
高中数学是很多同学的一道坎,由于高中阶段的数学概念多数较复杂,学生难以在枯燥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愉快而高效地接受,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利用自己开阔的知识面为学生铺设出更多的理解途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而恰当的比喻就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别称是利用一个人们所熟悉的个别事物来说明解释另一个别事物,给予后者一个新称谓的修辞方式。这一修辞新格与比喻有相通之处:二者都要通过类似联想构建,都是在特定的情景中借助人们的已知来说明未知,二者在修辞方式的变化上也有相似之处。二者的区别是:别称中的两项事物必须是本质相同的同类事物,而比喻中的两项事物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别称中的两项事物都只能是个别事物,而比喻中的两项事物则不受此限。明辨别称与比喻的同异,就可以避免辞格应用与辨析中的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