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我国自古就有重视史学的优良传统,其最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对蒙学历史教育和蒙学历史读物编写的重视。在我国传统的蒙学读物中,历史类一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古代就是通过这些蒙学读物,把历史知识和历史观点传播到全社会,从而形成了我国传统社会浓厚的史学氛围和全民的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蒙学历史读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十分重视蒙学历史教育和蒙学历史读物的编写。隋唐以来,不仅蒙学历史读物的数量增多,而且其种类和体裁也日趋丰富,出现了多种类型的蒙学历史读物。蒙学历史读物的编写对古代历史教育的普及和历史知识的传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今天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蒙学教育,经过数千年的创新与沿革,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流传下大量的蒙学论著。研究中国古代蒙学教育的发展过程、内容方法和蒙学教材(或读物),可以借古鉴今,使现代蒙学教育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国学的兴起,仿照古代各种蒙学教育机构和蒙学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幼学琼林》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在教材上、教学模式上当代学前教育与古代蒙学教育相比有其不同处;在教育理念上却也有其相通之处。如何借鉴古代蒙学教育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如何使古代蒙学教材为我们当代学前教育所用,同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成为许多教育者共同研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古就有重视史学的优良传统,其最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对蒙学历史教育和蒙学历史读物编写的重视。在我国传统的蒙学读物中,历史类一直  相似文献   

6.
蒙养教材是指我国古代专为实现启蒙教育而编,在小学、书馆、私塾和村学等蒙学中进行启蒙教育的课本,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闪耀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辉,其精华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蒙养读物的编写至两宋,远迈前代,在我国蒙养读物的发展中具有典型性和里程碑意义。从我国宋代蒙养读物编写中淘漉精华,寻绎蒙养读物编写的规律和经验,对发展现代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学存在诸多弊端的原因之一就是忽视对传统蒙学理论和蒙学教材的批判继承,笔者从现代语文教育理论出发,对我国古代蒙学和蒙学教材进行重新审视和反思,并具体分析了古代蒙学教材的一些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8.
陈睿 《文教资料》2020,(1):161-163
蒙学教育是中国古代传统教育的起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阶段,兼有知识学习和道德教育的双重责任,对儿童成长与学习的意义重大。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历程中,蒙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系统梳理蒙学教育在古代朝代更迭中的发展变化,深入了解蒙学教育的历史演进,探索蒙学教育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蒙学经典这个启蒙读物凭借自身的多重优势广受教师和家长的青睐。该读物不仅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还朗朗上口,十分适合融入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通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在本文分析了当前蒙学经典的融入困境,接着阐述了融入价值并提出融入策略,希望可充分发挥出该读物的教育价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国古代的教育体系中,蒙学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三字经》为代表的经典蒙学读物,在启蒙益智、传播思想、传递知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功效,其蕴含的教育思维、出版理念,至今仍影响着教育工作者和童书出版者。  相似文献   

11.
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书法教育的目的是传承中华文化,培养审美、习得技能。古代蒙学历经千年积淀,因深厚内涵而成为经典。因此书法课程建设、教育教学都应该多从传统精华中汲取营养。研究古代蒙学对现代儿童书法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三字经》是传统蒙学课本的扛鼎之作,历来备受世人推崇,赢得了诸多赞誉:历史影响上的"千古一奇书";囊括内容上的"袖珍小百科";历史教育上的"袖里《通鉴纲目》";蒙学地位上的"蒙学之冠"。挖掘与继承《三字经》赞语背后集萃的教育价值,可以为当代启蒙读物的编撰提供可能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弟子规》追本溯源,逆向探寻我国古代蒙学伦理教材的编撰轨迹,指出传统蒙学发展进程始终围绕“蒙以养正”、“果行育德”这一教育纲领,旨在抛砖引玉,以期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现代小学德育教材的编写与改进.  相似文献   

14.
介绍我国古代蒙学、启蒙读物及传统阅读方法,试图展现其历史渊源及其传承发展脉络。从而探究阅读的一般规律,指导儿童阅读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复兴传统文化的呼声颇高,教育方面有人开始搞“少儿读经”,报端也载文介绍古代的蒙学书籍。对此,笔者作粗浅的评说。古代的蒙学读物不少,主要有“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和《弟子规》)。这类小册子是古代私塾教师教授小孩的启蒙读本,在古代的少儿教育中起过重要作用。蒙学书籍的主要作用在于识字。“三百千”中的生字有2000余字,绝大部分为常用字。《百家姓》纯粹是识字课本。在识字的基础上,蒙学书还包含天文、地理、历史、博物、伦理、教育、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借以向孩童传授知识和进行思想…  相似文献   

16.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书法教育是蒙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着重对古代和现代蒙学书法教育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古、今蒙学书法教育特点,对于现代蒙童书法教育,有着重要实践意义,也为当今书法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一定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7.
社会教化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国家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宋代日常读物在社会教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在考察宋代日常读物繁荣的历史背景与原因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了蒙学读物、家训读物、宗教读物与社会教化的密切关系,剔除其封建糟粕、保留其合理内核,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仅是我们研究者应持的态度,也是我们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8.
蒙学是中国古代的启蒙之学,对我国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分析了蒙学教材的特点,就现代教育和现代教材的‘改革提出了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宋巧燕 《考试研究》2014,(2):88-94,37
清代蒙学教材的编撰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种类繁多,数量庞大。蒙学教材的编撰在蒙童接受规律和教学效果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连接点,在文学教育与科举之间表现出密切的关联,表现为:蒙学教材的形式美和格律美,契合清代科举文体的要求,在美好的音律和规整的文字形式教育中与清代的科举教育恰当地接轨;将有益科举的以往蒙学读物改编成韵语形式;有益科举的蒙学诗文韵对读物更易受到追捧;蒙学教材偶句韵语中体现出明显的科举思想。  相似文献   

20.
中华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与我国特有的书法相结合,产生了独具特色的蒙学效果。调查显示,在现代社会中蒙学传统的教育价值正在淡出人们视野。重新审视及评估这一教育传统是认清教育形势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