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年我在浙江西部的一家县级党报当记者,2008年成为《中国环境报》一名驻地记者。作为一名国家级专业媒体记者,我总想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恰巧这一年开始,《中国环境报》开展风格年活动,鼓励驻地记者采写提问式深度报道,我就将此作为主攻重点,相关报道近几年来获得一定好评。回顾几年来采写提问报道的体会,我大致经历了"提不了问题、问不到点上和向善于提问努力"三个过程。提不了问题开始采写提问式报道,还真的一下让我迷惘了——不会提问!因为没有这方面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在县级党报当记者的时候,跑的是领导会议线,到了现场就有领导讲话稿、背景资料、新闻通稿等,几乎不用采访,就可做成一  相似文献   

2.
程实 《报林求索》2012,(3):168-168
<正>科斯理论解释了扎克伯格的偶然。没有扎克伯格,还会有别人缔造神话。扎克伯克的偶然正在于他恰巧在合适时机进入了这个市场。席慕容曾哀叹"青春是本太仓促的书",大部分时候,还没来得及留下些许笔墨,就被平庸和妥协尘封在岁月深处。不过,也有例外。  相似文献   

3.
正确和客观     
發表新聞的准备工作和人类其它的各种活动很相近。新聞工作被当作是一种艺术,因为記者在写稿的时候也需要运用文学上的才能,正像画家、雕刻家和音乐家們創作时运用艺术技巧一样。新聞事業也被認为是一种商业,因为报館和电台都是商业企業,它們出售新聞。此外,把新闻事業比为一門科学或一种游戏的  相似文献   

4.
他们胖,因为他们缺爱、愤怒、死亡恐惧;你胖,因为你是精神贵族或工作压力太大 肥胖是人类的特有现象,不知这么说有几分道理、I不过动物界确实很少见到胖子,大概它们弄到口吃的本身就不容易,家养的肥猫倒是有可能超过同种猫重,那也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有些肥胖很可能与心理有关.换句话说,单单人类有肥胖不仅因为人类的食物易得,还因为人类有心。从咨询实践可以发现,有心理问题的胖人足以粉碎世俗中关于胖人的一干流言、、  相似文献   

5.
乔新生 《青年记者》2012,(22):10-12
新闻媒体的责任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既包括法律上的责任,也包括道义上的责任;既包括社会层面的责任,也包括新闻媒体自身的责任;既包括历史的责任,也包括现实的责任. 讨论新闻媒体的责任的时候,必须厘清新闻媒体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因为没有义务就没有责任,没有权利当然也就没有责任.  相似文献   

6.
李德民 《新闻世界》2008,(9):160-160
我们在欢呼北京奥运会的时候,难忘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30年。因为,没有改革开放30年,就没有北京奥运会。  相似文献   

7.
题记:大多时候,乌国庆用眼睛打量的这个世界,跟众多的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世界是一张藏在暗盒里的照片,或黑白或彩色,有人按下快门,世界的某个瞬间就被固定并保留下来,而更多的时候,世界在不被固定不被保留中逝去,它们就像我们经历的许多的暗黑。没有影像显现的暗黑,并非说明什么都未曾发生过。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而且起码是两个面,有时还不止。 读书,也是。 说到读书,自然可以列出它的正面价值的许许多多方面。但是,它有没有另一面呢,即它的负面,有,而且相当不少。 每一个“过来人”,都有一堆复杂的记忆。 话题回到30年前。这是关于书的命运的。 我因多少有点沉迷于“书香”而接受了毕业留校任教的决定。但是,马上就亲历了文化的浩劫。因为要革文化的命,教书者和书,成了文化的替代物即革命对象。书在“文革”中被集中革命过两次:一次是初期“破四旧”,这次在大学里并没有大开“烧戒”,因为要留作批判材料乃至罪证。另一次是在教师被七斗八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学要从城里搬到乡里山沟的前夕。读书确实无用了,既然读书无用,书也就失了存在的根据。 这样的时候,一般来说,不读书或少读书者遇到了自由快乐的盛大节日,因为这些人的负担最小,容易轻装上阵紧跟形势;而谁读的书多,谁的成绩大,甚至谁的藏书多,差不多就是革命矛头最先攻击的对象,起码是最被动的了,因为他们通常负担较重。 至于书,没法说话的书,就更是  相似文献   

9.
从小我好像就没喜欢过他。他小的时候很瘦小,被放在一个垫着破棉絮的烂箩筐里,四周静下来的时候会哼哼咩咩地哭,就有人过来用脚踢一下所谓的摇篮,他便又左摆右晃地吃自己的拳头。满脸皱纹的祖母好像很喜欢他,总是摸着他稀疏的头发叫“俺的小猫儿。”于是他有了名字,大家都叫他猫儿。这些我都是听小姨说的,小姨说完这些后,  相似文献   

10.
刚到莱顿的时候,因为还没有安排好固定的宿舍,我先投宿在一个名叫Nieuw Minerva的小旅馆里。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河就从我住的房子前面流过,跨过门前的一座小拱桥,沿着河边小路再走一段“S”型的弯路,就来到了在国际东方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大众媒介的性别是男性的.因为大众媒介习惯于从男性视角看待问题,习惯于把女性作为观赏对象,甚至对女性的形象、婚恋评头论足.还有人说,整个人类历史都是男性化的历史,因为"男性书写"及"书写男性"是人类思想文化史既定的书写规则--历史中要么没有女性的身影,要么就是按照男性价值标准被任意歪曲的女性.  相似文献   

12.
《兰台世界》2017,(Z2):77-78
<正>强子是个农村孩子,大名刘志强,家里男孩排行老小,下边还有两个妹妹。出生的小山村的名字就和他的长相一样平淡无奇。因为出生在农村,乡里乡亲就一个小名喊着方便,所以慢慢的也没人记得他还有个大名了。从懂事起,强子就被外出打工的父母寄养在姥姥家里,虽然姥姥对这个外孙也是百般疼爱,但无奈当时的生活水平太低,缺衣少食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他小小年纪就承担起家务活。早起背粪筐沿街捡粪,回到家里劈柴挑水,个子还没有锅台高的时候就开  相似文献   

13.
世上有很多事情是无解的。譬如,人与音乐的纠结。假如没有音乐,人类会怎样?有了音乐,人类会自由了吗?恐怕也不会。我看到更多的时候,人类被音乐所驭使。重要的场合、堂皇的仪式,音乐似乎是必备的。没有音乐就像是失去了最富人性的表达方式。由此不禁要问:是音乐造就了人,还是人造就了音乐?再接着问一下,音乐仅仅与人的听觉有关吗?  相似文献   

14.
我与外甥     
周末休息,我被姐姐安排了一项任务,哄上小学的外甥。姐姐叮嘱说:不能让他玩游戏,少看电视,要以课外教育为主。我拍着胸脯答应下来,因为这是我的长项,反正把脑子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讲出来,启发启发他就是了。我们的对话就开始了。1.凿壁偷光我:汉朝时,一个少年叫匡衡,他非常好学。晚上,因为家里穷,点不起蜡烛,他就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借用邻居家的烛光看书……外甥:等等,他为什么不开灯呢?我:因为没有电。外甥:是因为电力紧缺?我:(气喘吁吁)不是,汉朝离现在两千年了,那时还没有发明电。外甥:哦。(停顿)他什么时候凿的洞?我:(愣)嗯?晚、晚…  相似文献   

15.
记忆就像风筝,只要还抓在人的手里,它就会在大脑的天空中飘飞。时高时低,高的时候不易拉回来,低的时候,因为持续领略高空而带给你新的升华。  相似文献   

16.
任何科学发现对人类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当人类基因组被宣告破译的时候,毁灭种族的基因武器也就准备发射了  相似文献   

17.
前一段时期,笔者随市档案执法检查组,对部分单位进行检查时,发现一些单位的档案部门执行档案借阅登记制度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一是借出档案没有登记。因为是主管领导或熟悉者借用档案答应马上就还的,碍于情面,当时没有登记,事后也没办补登手续;二是档案还回不注销。有的档案管理人员,当利用者退还借阅档案时,因忙于其它事情,没有及时注销,事后又忘了补注,造成档案已回,帐上还欠的状况;  相似文献   

18.
内容重要,还是渠道重要?这就像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谁都有自己的答案.在纸书出版的时代里,关于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我曾和一位图书公司的负责人聊天.我说,这没有什么好争论的,因为有的公司属于内容驱动型,比如磨铁,自然内容为王;有的公司属于渠道驱动型,比如日知、唐码,自然渠道为王. 那么,在数字出版时代呢?在数字出版还没有成熟的赢利模式,还没有谁能够通吃天下的时候,谁又有能力驱动着数字出版的发展?打个比方,无论是内容还是渠道,在数字出版的大潮里,其实很像两人三腿游戏里的两个人,在内容与渠道尚不能达成和谐、举案齐眉的时候,谁的力量大、谁的步子大,谁就占主导.而另一个人,就像瘸了一条腿,心有余而力不足.  相似文献   

19.
信息动物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人会上网、会使用手机,动物不会!
  当然,这只是开个玩笑。但离开了网络和手机,人还能活吗?肯定能,只是活得不舒服、不自信、不踏实。你有没有在吃饭或者聊天的时候突然翻出手机查看,然后发现其实并没有响?并没有人找你汇报工作或者指派任务(让人沮丧的是你分明很清楚即便漏过了某些电话也无大碍,因为你并不是某国总统,也不是跨国公司的CEO或全球瞩目的UFO),但你就是担忧,仿佛随时会错过生命中很重要的事情。或者,你一进家门就顺手打开电视机调到新闻频道,一上车就调到新闻频率,一进办公室就打开电脑浏览新闻,虽然你明白自己不是报社总编或电视台台长,但就是潜意识里不愿错过任何重大新闻(哪能天天都有“重大新闻”!我们害怕把新闻“落下”,其实是我们害怕自己被“落下”)。以上症状,传播学上应该叫“信息依赖症”。  相似文献   

20.
iPad的影响     
今年最大的科技新闻当数苹果公司推出了iPad。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还没有看到也没有用过iPad。它在美国问世也只有很短的时间,而且在4月底才会在欧洲市场销售。我记得在电视上看到史蒂夫&#183;乔布斯发布iPad时,就很想马上拥有一个。在被问及iPad时我曾说过,我认为它会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销售量最大的计算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